三、案例分析题(共5题,共120分)
31、背景材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4×20m简支梁桥工程。桥梁采用扩大基础,墩身平均高10m。项目为单价合同,且全部钢筋由业主提供,其余材料由施工单位自采或自购。
在离本工程不远的江边有丰富的砂源,经检验,砂的质量符合要求。采砂点位于→跨江大桥下游150m处,施工用砂均取自这里。项目部拟就1?3号排架组织流水施工,各段流水节拍见下表:
注:表中排架由基础、墩身和盖梁三部分组成。
根据施工组织和技术要求,基础施工完成后至少10d才能施工墩身。施工期间,还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由于业主大型安装设备的进场,业主委托承包商对一旧桥进行加固。加固工程中的施工项目在原合同中有相同项目,承包人要求直接采用相关单价来处理加固费用。
事件2:在桥梁基础开挖完成后,施工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人员、质检人员对槽基几何尺寸和标高这两项隐蔽工程进行了检查和验收,随即进入下一道工序。
事件3:施工单位准备开始墩身施工时,由于供应商的失误,将→批不合格的钢筋运到施工现场,致使墩身施工推迟了10d开始,承包商拟就此向业主提出工期和费用索赔。
问题:
(1)计算排架施工的流水工期(列出计算过程),并绘制流水横道图。
(2)事件1中,承包人的要求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3)事件2中,隐蔽工程的检査验收项目是否完善?说明理由。并指出检査方式的错误之处。
(4)针对事件3,承包商是否可以提出工期和费用索赔?说明理由。
(5)指出背景资料中施工单位存在的违法行为,以及违反了哪部法律或法规?按有关规定应如何处理?
32、背景材料:
某公路路面工程,里程桩号为K5+000?K29+000,总长度为24km。路面结构层分为级配砾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面层(单层)。建设单位(业主)希望施工单位尽可能用最短时间完成该路面工程施工。施工单位根据自己的能力准备组织2个路面施工队平行施工以完成该路面工程。每个路面施工队的施工能力相同,各完成12km。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底基层专业队组(班组)施工进度(速度)200m/d(已经包含各种影响,下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专业队组施工进度150m/d,养生时间至少7d,所需工作面的最小长度为1000m;沥青面层专业队组施工进度为160m/d,所需最小工作面长度1200m。要求施工单位用最快方式,根据上述给定条件组织路面工程线性流水施工。以下是施工单位所作的计算和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1)各结构层工作的持续时间计算为底基层60d,基层80d,面层75d。
(2)底基层与基层之间逻辑关系STS(开始到开始)搭接关系,搭接时距计算结果为1000/200=5d。
(3)基层与面层之间的逻辑关系STS搭接关系,搭接时距计算结果为1200/150=8d,
考虑到基层的养生至少7d,所以基层与面层的开始到开始时间间隔为8+7=15d。
(4)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路面工程的总工期=5+15+75=95d,其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表不如下:
问题:
(1)评价采用2个路面施工队平行施工这种施工组织方式的前提条件和实际效果。
(2)评价该施工单位所进行的计算正确性以及进度计划安排的合理与否。
1)各工序的持续时间的计算是正确否?有错请改正。
2)底基层与基层之间的搭接关系选择正确否?为什么?有错请改正。
3)底基层与基层之间的搭接时距计算正确否?有错请改正。
4)基层与面层之间的搭接关系选择正确否?为什么?有错请改正。
5)基层与面层之间的搭接时距计算正确否?有错请改正。
6)路面工程的总工期的计算以及其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表示正确否?有错请改正。
33、背景材料:
某高速公路M合同段(K17+300?K27+300),主要为路基土石方工程,本地区岩层构成为泥岩、砂岩互层,抗压强度20MPa左右,地表土覆盖层较薄。在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列有挖方2400000m3(土石比例为6:4),填方2490000m3,填方路段填料由挖方路段调运,考虑到部分工程量无法准确确定,因此采用单价合同,由监理工程师与承包人共同计量,土石开挖综合单价为16元/m3。施工过程部分事件摘要如下:
事件1:施工单位开挖路基后,发现挖方土石比例与设计文件出人较大,施工单位以书面形式提出设计变更,后经业主、监理、设计与施工单位现场勘察、洽商,设计单位将土石比例调整为3.4:6.6,变更后的土石方开挖综合单价调整为19元/m3。经测算,变更后的项目总价未超过初步设计批准的概算。
事件2:在填筑路堤时,施工单位采用土石混合分层铺筑,局部路段因地形复杂而采用竖向填筑法施工,并用平地机整平每一层,最大层厚40cm,填至接近路床底面标高时,改用土方填筑。
事件3:该路堤施工中,严格质量检验,实测了压实度、弯沉值、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边坡。
问题:
(1)《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将设计变更分为哪几种?事件1中的设计变更属于哪一种?说明理由。
(2)指出事件2中施工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正确的施工方法。
(3)指出事件3中路堤质量检验实测项目哪个不正确?还需补充哪个实测项目?
(4)针对该路段选择的填料,在填筑时,对石块的最大粒径应有何要求?
34、背景材料:
某工程计划开工日期为2004年6月1日。涵洞4座;土方数量挖方为100万m3;填方为100万m3。施工准备为20d。现计划分2个土方队,每队又分2个工作面,每队每个工作面的情况:
第一队第一面(K6+250?K8+345)土方挖方和填方各为20万m3,正常效率挖填各为l000mVd。当土石方数量完成60%,进行两座管涵平行施工50d,50d的土方施工效率挖填各为200m3/d,以后的土方施工为正常效率。
第一队第二面(K8+345?K9+850)土方40万m3,正常效率挖填各为1500m3/d,在一队→面管涵施工的50d期间,由于一队一工作面的资源被调来支援一队二面,使一队二面的效率提高了1/3,50d后按正常效率施工。
第二队第一面(K3+100?K5+600)土方挖方和填方各为30万m3,正常效率挖填各为l000mVd,在二队二面管涵施工的100d由于来自二队二面资源的支援使二队→面的效率提高40%,100d后按正常效率施工。
第二队第二面(K5+600?K6+100)土方挖方和填方各为10万m3,正常效率挖填各为625m3/d,当土方数量完成50%,进行2座管涵顺序施工,每座为50山在100d中,土方施工效率挖填各为l00mVd,2座管涵施工完成以后的土方施工为正常效率。
问题:
根据以上提供的背景资料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35、背景材料:
某高速公路上下行分离式隧道,洞口间距40m,左线长3216m,右线长3100m,隧道最大埋深500m,进出口为浅埋段,W级围岩。洞身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报告指出,隧道穿越地层为三叠系底层,岩性主要为炭质泥岩、砂岩、泥岩砂岩互层,且有瓦斯设防段、涌水段和岩爆段,I、Ⅱ、Ⅲ级围岩大致各占1/3,节理裂隙发育,岩层十分破碎,且穿越一组背斜,在其褶曲轴部地带中的炭质泥岩及薄煤层中并存有瓦斯等有害气体,有瓦斯聚集涌出的可能,应对瓦斯重点设防,加强通风、瓦斯监测等丁作。
技术员甲认为全断面开挖法的特点是工作空间较小、施工速度快、便于施工组织和管理;且全断面开挖法具有较小的断面进尺比,每次爆破震动强度较小,爆破对围岩的震动次数少,有利于围岩的稳定。考虑到该隧道地质情况与进度要求,所以该隧道应采用全断面开挖。同时针对该隧道采用的新奥法施工,提出了“勤量测、紧封闭”的基本原则。
隧道施工过程中为防止发生塌方冒顶事故,项目部加强了施工监控量测,量测项目有地质和支护状况、锚杆或锚索内力及抗拔力、地表下沉、围岩体内位移、支护及衬砌内应力。项目部还实行安全目标管理,采取了→系列措施,要求进人隧道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知识教育,接受安全技术交底;电钻钻眼应检查把手胶套的绝缘是否良好,电钻工应戴棉纱手套,穿绝缘胶鞋;爆破作业人员不能穿着化纤服装,炸药和雷管分别装在带盖的容器内用汽车一起运送;隧道开挖及衬砌作业地段的照明电器电压为110?220V。同时加强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治,通风设施由专职安全员兼管。
问题:
(1)改正技术员甲对全断面开挖法特点阐述的错误之处。本项目采用新奥法施工还应遵循的两条基本原则是什么?
(2)补充本项目施工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并指出隧道监控量测时出现冒顶塌方的危险信号(征兆)有哪些?
(3)指出并改正项目部安全管理措施中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