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案例分析题(共5题,前3题各20分,后2题各30分,总计120分)
31、
背景资料:
某公路施工总承包单位与建设单位于2009年2月21日签订了1okin的道路施工合同,其中包括一座4×25m简支梁桥。合同约定:①人工费综合单价为60元/工日;②一周内非承包方原因停水、停电造成的停工累计达8h可顺延工期一天;③施工总承包单位须配有应急备用电源。工程于3月15日开工,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3月19~20日,遇罕见台风暴雨迫使桥梁基坑开挖(属于“关键工作”)暂停,造成人员窝工20工日,一台挖掘机陷入淤泥中。
事件二:3月21日,施工总承包单位租赁一台吊车(1500元/台班)吊出陷入淤泥中的挖掘机(500元/台班),并进行维修保养,导致停工2天,3月23日上午8时恢复基坑开挖工作。
事件三:5月10日上午,桥台结构施工(属于“关键工作”)时,监理工程师口头紧急通知停工,5月11日监理工程师发出因设计修改而暂停施工令;5月14日,施工总承包单位接到监理工程师要求5月15日复工的指令。期间共造成人员窝工300个工日。
事件四:6月30日,现浇梁钢模板吊装施工时,因供电局检修线路停电导致工程停工8h。
事件五:桥梁施工中,总承包单位将挖孔桩的任务委托给一劳务公司,并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
针对事件一到事件三,施工总承包单位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了工期和费用索赔。
问题:
1.事件一到事件三中,施工总承包单位提出的工期和费用索赔是否成立?分别说明理由。
2.事件一到事件三中,施工总承包单位可获得的工期和费用索赔各是多少?
3.事件四中,施工总承包单位可否获得工期顺延?说明理由。
4.事件五中,根据公路工程相关法规规定,总承包单位采用劳务分包的方式处理挖孔桩施工是否合适?如不合适,应该如何处理才合理?
32、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接了某一段紧邻居民区的一级道路改扩建工程。工程中包含一段长540m的新增路线(含下水道300m)和一段长330m的路面改造(含下水道180m),另需拆除-座旧人行天桥、新建一座立交桥。
新增线路部分地下水位位于-4.0m处(原地面高程为±0.000m),下水道基坑设计底高程为-5.5m,立交桥上部结构为预应力箱梁,采用现浇施工。
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进度计划见下图)。
施工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在新增路线下水道基坑开挖施工中,由于提供的原有地下管网资料标注偏差,导致供水管和光电缆被挖断,使开挖施工暂停14天。
事件二:在改造路面施工中,由于摊铺机设备故障,导致施工中断7天。
事件三:箱梁预制时,业主提出修改设计,施工单位按设计变更要求拆除了部分已完工程,重新施工。造成施工方多支付人工费1万元,材料和机械费用2万元,并导致预制工作暂停2天。
事件四:由于相关事件对工期造成的影响,为保证工期,施工单位在连夜施工的同时,向当地行政主管部门报送了夜间施工许可申请,并对附近居民进行公告。项目部针对施工中发生的可能索赔的项目,积极收集相关资料,并按合同规定程序向业主提出索赔。
问题:
1.计算工程总工期,并指出关键线路(指出节点顺序即可)。
2.根据原有进度计划,计算确定“新线基层施工”的最早可能开始时间(假设工程为第0天末开始施工)。
3.分析施工中先后发生的事件一、事件二对工期产生的影响。如果项目部提出工期索赔,应获得几天延期?说明理由。
4.针对事件三,项目部是否可以提出工期和费用的索赔?说明理由。
5.事件四中,施工单位的做法是否妥当?说明理由。
6.按照索赔程序,施工单位首先要做的工作是什么?索赔报告包括哪四个部分的内容?
33、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高速公路施工,K8+126处有一座主跨为9×3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桥,该桥为旱桥,中间桥墩位于低洼地带,地下水较低,地质条件为硬土。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上部结构采用预制吊装,梁体采用后张法施工。
事件一:施工单位为保证测量工作的质量,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在测量工作的各个程序中实行双检制,制定了以下测量管理制度:
制度1:测量队应核对有关设计文件和监理签认的控制网点测量资料,应由两人独立进行,核对结果应作记录并进行签认,成果经项目技术部门主管复核签认,项目生产副总
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
制度2:一切原始观测值和记录项目在现场记录清楚。如果书写错误,必须用涂改液进行涂改。
制度3:测量外业工作必须有多余观测,并构成闭合检测条件。控制测量、定位测量和重要的放样测量必须坚持“两人两种方法”制度,坚持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或不同仪器)或换人进行复核测量。利用已知点(包括平面控制点、方向点、高程点)进行引测、加点和施工放样前,必须坚持“A”的原则。测量后,测量成果必须采用两组独立平行计算进行相互校核,测量队长、测量组长对各自的测量成果进行复核签认。
事件二:预应力张拉。将钢绞线穿人波纹管道内(钢绞线下料长度考虑张拉工作长度),进行张拉作业。张拉使用的张拉机及油泵、锚、夹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配套使用,配套定期校验,以准确标定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间的关系曲线。按设计要求在两端同时对称张拉,张拉时千斤顶的作用线必须与预应力轴线重合,两端各项张拉操作必须一致。预应力张拉采用“双控”。
事件三:施工单位在第2片梁的张拉过程中,出现钢绞线的断丝现象,据统计,断丝数量超过设计规定的允许数量。
事件四:施工单位购买了定型钢模、脚手架等,并按周转材料的管理制度进行日常使用和管理。对于定型钢模的价值摊销,施工单位采用一次摊销法进行。
问题:
1.改正制度1、制度2中的错误之处。
2.写出制度3中的“A”原则是什么原则?
3.写出事件二中双控的具体做法。
4.事件三中施工单位应该如何处理?
5.事件三对定型钢模的价值摊销是否正确?为什么?
6.除了背景中采用的摊销方法,周转材料的摊销方法还有哪些?
34、背景资料:
某二级公路K合同段(k22+300~K44+000),主要为路基土石方工程和支挡工程,本地区岩层构成为泥岩、砂岩互层,抗压强度20MPa左右,地表土覆盖层较薄。在招标文件中,60X挖方为石方,填方路段填料由挖方路段调运,施工过程部分事件摘要如下:
事件一:施工单位在路段开工后发现,路基挖方土石比例与招标文件中的比例相差较大,施工单位向监理工程师以书面形式提出工程设计变更的建议,增加费用23.4万元,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单位签发了“设计变更通知单”,项目法人对设计变更进行了审查,同意实施。
事件二:在填筑路堤时,施工单位采用土石混合分层铺筑,并用平地机整平每一层,最大层厚40cm,填至接近路床底面标高时改用土方填筑。局部路段因地形复杂而采用竖向填筑法施工。
事件三:路基工程土石方开挖与填筑施工中,、配置的劳务用工有测量工、试验工、机修工、机械操作人员、运输车辆司机。
事件四:针对K41+200~K41+320的沿河路基,设计为浆砌块石路肩挡土墙(见下图),挡土墙最大高度为11.2m。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在墙身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60%时,对墙背土进行回填,采用冲击压实法进行碾压。
问题:
1.事件一中的“设计变更”,是否符合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的相关规定?说明理由。
2.指出事件二中施工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正确的施工方法。
3.指出事件三中路基工程土石方开挖与填筑施工过程还必须配置的劳动力有哪些?
4.根据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该挡土墙的墙身砌筑属于几级高处作业?
5.指出墙身中的构造物A的名称和墙后砂砾石的作用。
6.改正事件四中施工单位的错误做法。
35、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65km的山区四车道沿江高速公路路面施工,设计车速100km/h,路线左侧濒临金沙江,属于沿溪线工程。临江路基考虑到金沙江的洪水变化,路基设计时按浸水路基设计,满足规范规定的路基设计洪水频率要求。路面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填隙碎石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选择湿法施工。现将施工单位对湿法施工的部分技术要点摘录如下:①在备料时,对集料的颗粒组成不考虑级配要求,集料最大粒径为铺筑厚度的0.5~0.7倍;②采用单层铺筑,严格按填隙碎石施工工艺流程组织施工;③在“碾压滚浆”工序中,在无超高的平曲线路段与直线路段,碾压从公路中心开始,逐渐错轮向两侧路肩进行;④在设超高的曲线路段,碾压从公路内侧路肩开始,逐渐错轮向公路外侧路肩进行。
为保障行车安全,公路沿线填方高度超高6m的路段以及临江危险路段,在路基边缘设置了交通安全设施A,其他路段的路基边缘设置了交通安全设施B。
问题:
1.写出施工单位选择的填隙碎石施3--方法的理由,填隙碎石施工除该法之外还有什么方法?
2.逐条判断填隙碎石施工技术要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写出图中交通安全设施A和交通安全设施B的名称,并简述它们的主要作用。
4.本工程的路基设计洪水频率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