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参考答案:(1)1)可能发生在lOm处:吸泥机清理不彻底时,形成灌注桩中断或混凝土中夹有泥石。
2)可能发生在27m处,采取强制提升而造成导管脱节。
(2)进水、塞管、埋管。
(3)可采用拔抽抖动导管(不可将导管口拔出混凝土面)。当所堵塞的导管长度较短时,也可以用型钢插入导管内来疏通导管,或在导管上固定附着式振捣器进行振动。
【案例2】
参考答案:
(1).没有设置排水沟,没有按要求设置预拱度
(2)应以固定安装在侧模上的附着式为主,插入式振动器为辅
(3)应在两端同时对称张拉,张拉时以应力控制为主,以伸长量作为校核
(4)不正确。冲洗孔道后,应吹除积水后再压浆。
【案例3】
参考答案:
(1)还应计算支架基底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变形。因为本桥位处覆盖层厚地基承载力低,仅对钢管支架处的表层地基处理是不够的。
(2)不全面,还应要考虑孔道曲线长度,千斤顶长度。
【案例4]
参考答案:
该预应力筋松弛现象的原因主要可能有:
1)锚具滑丝或钢绞线(钢丝束)内有断丝。
2)钢绞线(钢丝)的松弛率超限。
3)量测表具数值有误,实际张拉值偏小。
4)锚具下混凝土局部破坏变形过大。
5)钢索与孔道间摩阻力过大。
防治预应力筋松弛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1)预应力筋松弛检查预应力筋的实际松弛率,张拉钢索时应采取张拉力和弓伸量双控制。事先校正测力系统,包括表具。
2)锚具滑丝失效,应予更换。
3)钢绞线(钢丝束)断丝率超限,应将其锚具、预应力筋更换。
4)锚具下混凝土破坏,应将预应力释放后,用环氧混凝土或高强度混凝土补强后重新张拉。
5)改进钢束孔道施工工艺,使孔道线形符合设计要求,必要时可使用减摩剂。
【案例5]
参考答案:
(1)不正确,应该先对支座作临时固结
(2)还应测出挂篮在不同荷载下的实际变形量,供挠度控制中修正立模标高
(3)不能,因为还需对管道进行压浆。
【案例6]
参考答案:
(1)悬臂拼装法与悬浇施工比较,还具备以下优点:
1)梁体的预制可与桥梁下部构造施工同时进行,平行作业缩短了建桥周期2)预制梁的混凝土龄期比悬浇法的长,从而减少了悬拼成梁后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
3)预制场或工厂化的梁段预制生产利于对整体施工的质量控制。
(2)长线法施工工序:预制场、存梁区布置一梁段浇筑台座准备一梁段浇筑一梁段吊运存放、修整一梁段外运一梁段吊拼。
(3)(中线测量),(高程测量),(浇筑湿接缝混凝土),(张拉预应力筋)。
【案例7】
参考答案:
(1)该桥T形梁锚头下锚板处混凝土变形开裂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1)通常锚板附近钢筋布置很密,浇筑混凝土时,振捣不密实,混凝土疏松或仅有砂浆,以致该处混凝土强度低。
2)锚垫板下的钢筋布置不够、受压区面积不够、锚板或锚垫板设计厚度不够受力后变形过大。
(2)处理方法:
将锚具取下,凿除锚下损坏部分,然后增加钢筋并用高强度混凝土修补,将锚下垫板加大加厚,使承压面扩大。
(3)采取如下措施可以预防锚头下锚板处混凝土变形开裂。
1)锚板、锚垫板必须有足够的厚度以保证其刚度。锚垫板下应布置足够的钢筋,以使钢筋混凝土足以承受因张拉预应力索而产生的压应力和主拉应力。
2)浇筑混凝土时应特别注意在锚头区的混凝土质董,因在该处往往钢筋密集,混凝土的粗骨料不易进入而只有砂浆,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案例8】
参考答案:(1)现场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施工挂篮底模与模板的配制不当造成施工操作困难引起的,具体有:
1)挂篮底模架的平面尺寸未能满足模板施工的要求。
2)底模架的设置未按箱梁断面渐变的特点采取措施,使梁底接缝不平,漏浆梁底线形不顺。
3)侧模的接缝不密贴,造成漏浆,墙面错缝不平。
4)挂篮模板定位时,抛高值考虑不够,或挂篮前后吊带紧固受力不均。
5)挂篮的模板未按桥梁纵轴线定位。
6)挂篮底模架的纵横梁连接失稳引起的几何变形。
(2)为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可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1)底模架的平面尺寸,应满足模板安装时支撑和拆除以及浇筑混凝土时所需操作宽度。
2)底模架应考虑箱梁断面渐变和施工预拱度,在底模架的纵梁和横梁连接处设置活动钢绞,以便调节底模架,使梁底接缝和顺。
3)底模架下的平行纵梁以及平行横梁之间为防止底模架几何尺寸变形,应用钢筋或型钢采取剪刀形布置牢固连接纵横梁,以防止底模架变形。
4)挂篮就位后,在校正底模架时,必须预留混凝土浇筑时的抛高量(应经过对挂篮的等荷载试验取得),模板安装时应严格按测定位置核对标高,校正中线,模板和前一芾段的混凝土面应平整密贴。
5)挂篮就位后应将支点垫稳,收紧后吊带、固定后锚,再次测量梁端标高,在吊带收放时应均匀同步,吊带收紧后,应检查其受力是否均衡,否则就重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