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一级建造师 > 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 > 公路工程 > 公路工程历年真题

一级建造师公路案例真题特训:施工现场管理12题

来源:233网校 2017-08-24 15:11:00
导读:2017年一级建造师考试临近,小编帮大家总结了一级建造师公路案例真题特训:施工现场管理12题。临考冲刺提分>>

第六章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历年真题

案例分析题一[2016年真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座高架桥,该桥上部结构为30m跨径的预应力小箱梁结构,共120片预制箱梁。

施工合同签订后,施工单位根据构件预制场的布设要求,立即进行了箱梁预制场的选址和规划,并编制了《梁场布置方案》,在报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实施。方案要求在梁板预制完成后,移梁前应对梁板喷涂统一标识,包括预制时间、梁体编号等内容。预制场平面布置示意图如图6-1所示。

1.png 

预制场设5个制梁台座(编号1~5),采用一套外模、两套内模。每片梁的生产周期为10d,其中A工序(钢筋工程)2d,B工序(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2d,C工序(混凝土养护、预应力张拉与移梁)6d。

5个制梁台座的制梁横道图如图6-2所示。

2.png 

箱梁预制前,施工单位对底模板设置了预拱。在进行第25号箱梁预制时,为选择预应力筋张拉时机,在箱梁混凝土浇筑时,试验人员甲在现场同步取样,并对取样试块按试验室标准条件养护,严格按测定的试块强度作为预应力筋的张拉强度。但张拉完成后发现该梁预拱度出现较大偏差。

【问题】

1.完善《梁场布置方案》的审批程序,并补充梁板还应喷涂的标识。

2.分别写出预制场平面布置示意图中D、E、F区域代表的名称。在拌和楼旁通常需设置哪些标识或标牌?

3.列式计算120片箱梁按图6-2的形式组织流水施工的最短预制工期。

4.分析25号箱梁预拱度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

【参考答案】

1.(1)梁场布置方案还应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才能实施。

(2)梁板预制完成后,还应喷涂的标识有:张拉时间、施工单位、部位名称。

2.(1)D:制梁区;E:存梁区;F:材料(钢筋)加工区。

(2)在拌和楼旁应设置混凝土配合比牌、安全警告警示牌、操作规程标志牌。

3.每片梁为一个流水段落,共120片,所以有120-1=119个流水步距。

每个流水步距K=2d。

所以预制总工期=119×2+(2+2+6)=248d。

4.25号箱梁的混凝土取样试块按试验室标准养护奈件与箱梁在预制台座上的现场养护条件不同(或:试件养护方式错误),当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张拉强度时,试件强度与现场梁体强度不一致(或:梁的弹性模量可能尚未达到设计值),导致梁的起拱值偏大而出现预拱度偏差。

案例分析题二[2016年真题]

【背景资料】

某公路隧道设计为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隧道合同总工期为36个月。

左右隧道分别长4855m,中线间距30m,隧道最大埋深850m,纵坡为3%人字坡。

其地质条件为:岩性为砂岩、石灰岩,局部有煤系地层;瓦斯含量低,属低瓦斯隧道;穿越F1、F2、F3三条断层;地下水发育。左右洞围岩级别均为:Ⅱ级3415m,Ⅲ级540m,Ⅳ级310m,V级590m。在距进口2100m(对应里程K27+850)处设计了一座斜井,斜

井长450m,向下纵坡5%~8%。隧道纵断面示意图及平面布置示意图分别如图6-3和图6-4所示。

1.png 

1.png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施工单位进场后,经现场调查发现,进口处为深沟,且跨沟桥台位于隧道洞口。经综合考虑,施工单位提出了设计变更方案,在距进口280m处增设一条长150m的横洞(如图6-4所示)。

事件2:施工单位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水平,采用钻爆法开挖施工、无轨运输。施工计划进度指标为:Ⅱ级围岩开挖支护130m/月,Ⅲ级围岩开挖支护90m/月,Ⅳ级围岩开挖支护70m/月,V级围岩开挖支护30m/月,二次衬砌144m/月。施工准备3个月,二次衬砌及沟槽施工结束滞后于开挖支护1个月,路面铺筑及交通、机电工程施工2个月,横洞施工4个月,斜井施工6个月,不确定因素影响工期1个月。进出洞口所增加的时间已综合考虑,不再单独计算。

事件3:根据现场情况,相关单位拟保留横洞而取消斜井。

【问题】

1.在有斜井和横洞的情况下,本隧道最多有几个开挖面同时施工?并在平面布置示意图上用箭头标明掘进方向(需在答题卡上复制平面布置示意图作答)。

2.该隧道施工的每个工作面需要配备哪些主要开挖及初期支护机械设备(至少回答6种设备)?

3.分析事件1中施工单位提出增设进口横洞的理由。

4.根据事件2给出的条件,在事件3中保留横洞而取消斜井的情况下,计算隧道施工最短工期(计算结果以月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

5.根据提供的地质信息,本隧道由地质引起的主要施工安全危险源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在有斜井和横洞的情况下,本工程最多可以有10个工作面。掘进方向如图6-5所示。

1.png 

2.每个开挖面配备的开挖和初期支护机械设备有:凿岩机、凿岩台车、装药台车、锚杆台车(48杆安装机)、混凝土喷射机、钻孔机、注浆泵(压浆机)。

3.增设进口横洞的理由:进口端为深沟,所以无施工场地,且与桥台施工相互干扰,因此增加横洞可以为进主洞施工提供进洞条件;同时还可以增加工作面,进一步保证了施工工期。

4.(1)横洞施工4个月期间,隧道出口开挖掘进长度=30×3+70×1=160m。

(2)横洞工区和出口工区同时相向施工的各级围岩长度:

Ⅱ级围岩长度=2030-(280-50-60-40-30-60)+1385=3375m。

Ⅲ级围岩长度=2104-210+60=480m。

Ⅳ级围岩长度=50+504-50=150m。

V级围岩长度=320+[100-(160-70-80)]=410m。

(3)横洞工区和出口工区同时相向施工的工期

=(3375/130+480/904-150/70+410/30)/2=23.6个月。

(4)总工期=3+4+23.64-2+1+1=34.6个月。

5.本隧道由地质引起的主要施工安全危险源为:洞口段、浅埋段、断层破碎带、岩层接触带、岩溶、地下涌水、瓦斯地段。

案例分析题三[2014年真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丘陵区一级公路路基施工任务。施工单位编制了路基施工组织设计,并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了优化,重点优化了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方法的优化、施工作业组织形式的优化、施工劳动组织的优化。技术人员根据路基横断面计算出土石方的“断面方数”,经复核后,进行土石方纵向调配。调配时考虑到技术经济条件,尽量在经济合理的范围内移挖作填,使路堑和路堤中土石方数量达到平衡,减少了弃方与借方。全标段路基挖方土质为普通土,平均运距50m的土方有150000m3,平均运距200m的土方有100000m3,平均运距3000m的土方有80000m3。K5+630~K54.810的平均挖方深度7m左右,施工单位采用的某一开挖断面示意如图6-6所示,要求上下错台同时掘进。

施工准备中,施工单位对拟作为路基填料的土样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的要求送中心实验室进行标准试验,以计算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并通过其他相关试验确定了土的塑限、液限、塑性指数、最大粒径、有害物质含量,最后将试验结果以书面形式报告监理工程师备案。

1.png 

【问题】

1.补充施工方案的优化内容。

2.针对平均运距3000m的土方,写出宜配置的挖运施工机械。

3.计算全标段土方的平均运距(计算结果取整数)。

4.根据开挖断面示意图,写出K5+630~K5+810路段的路堑开挖方法的名称,并简要说明图中第二台阶掘进中暂不开挖土体A在施工中的主要作用。

5.取土试验还应确定土的哪些指标?资料中的“标准试验”具体是哪种试验?

【参考答案】

1.施工方案的优化内容还应补充:施工顺序的优化、施工机械组织优化等。

2.宜配置的挖运施工机械有:推土机、铲运机、挖掘机、装载机和自卸汽车等。

3.全标段土方的平均运距=(50×150000+200×100000+3000×80000)÷(150000+100000+80000)=811m。

4.(1)K5+630~K5+810路段的路堑开挖方法的名称为多层横向全宽挖掘法。

(2)第二台阶掘进中暂不开挖土体A在施工中的主要作用是预留运输施工便道。

5.(1)取土试验还应确定土的最佳含水量、最小强度等。

(2)资料中的“标准试验”具体包括土的击实试验和CBR值试验。

案例分析题四[2014年真题]

【背景资料】

某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运营10年后,水泥混凝土面板破损严重,拟进行改建。设计方案为: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碎石化法处理,然后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同时在公路右侧土质不稳定的挖方路段增设重力式挡土墙面及碎落台如图6-7所示。

某施工单位通过投标承接了该工程。

1.png 

事件1: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破碎前,施工单位对全线的排水系统进行设置和修复,并将公路两侧的路肩挖除至与旧路面基层顶面同一高度,对全线存在的严重病害软弱路段进行处治。

事件2:路面碎石化施工的部分要点摘录如下:①路面破碎时,先破碎行车道2和行车道3,再破碎行车道1和行车道4;②两幅破碎一般保证10cm左右的搭接破碎高度;③为尽量达到破碎均匀效果,破碎过程中应保持破碎机行进速度、落锤高度、频率不变;④对暴露的加强钢筋尽量留在碎石化后的路面中。

事件3:铺筑沥青混凝土时,上、中、下面层的铺筑拟采用线性流水作业方式组织施工,各面层铺筑的速度见表6-1。

各面层铺筑的速度表表6-1

1.png

事件4:建设单位要求将上面层的粗集料由石灰岩碎石变更为花岗岩碎石,并要求施工单位调查、上报花岗岩碎石的预算单价。施工单位对花岗岩碎石调查如下:出厂时碎石原价为91元/m3,每立方米碎石的运杂费为4.5元/km。花岗岩碎石厂到工地的平均运距为22km,场外运输损耗率为4%0,采购及保管费率为2.5%。

【问题】

1.事件1中挖除路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对事件1中存在严重病害的软弱路段应如何处治?

3.逐条判断事件2中各施工要点的对错,并改正错误之处。

4.按墙背形式划分,图中路堑挡土墙属于哪一种?该种墙背形式的挡土墙有何优缺点?

5.事件3路面施工组织中,下面层与中面层、中面层与上面层应分别采用何种工作搭接关系?说明理由。

6.计算花岗岩碎石的预算单价(计算结构保留两位小数)。

【参考答案】

1.事件1中挖除路肩的主要目的是:以便使水能从路面区域及时排出。

2.对事件1中存在严重病害的软弱路段处治如下:进行修复处理,首先清除混凝土路面并开挖至稳定层,然后换填监理工程师认可的材料。

3.(1)施工要点①错误。

改正:应先破碎行车道1、4,后破碎行车道2、3。

(2)施工要点②正确。

(3)施工要点③错误。

改正:机械施工过程中要灵活调整进行速度、落锤高度、频率等,尽量达到破碎均匀。(4)施工要点④错误。

改正:应切割移除暴露的加强钢筋。

4.按墙背形式划分,图中路堑挡土墙属于仰斜式挡土墙。

该种墙背形式的挡土墙优缺点如下:

仰斜墙背所受的土压力较小,用于路堑墙时,墙背与开挖面边坡较贴合,因而开挖量和回填量均较小,但墙后填土不易压实,不便施工。

5.事件3路面施工组织中,下面层与中面层采用FTF(完成到完成)。

理由:下面层摊铺速度大于中面层的摊铺速度,但是下面层摊铺完成后,还需要养生,待过了养生期后,中面层的摊铺才能完成,故搭接关系应为FTF。中面层与上面层应采用STS(开始到开始)搭接关系。

理由:中面层摊铺速度小于上面层的摊铺速度,故只能是中面层开始一定时间后,上面层才能开始摊铺,故搭接关系应为STS。

6.花岗岩碎石的预算单价:(91+4.5×22)×(1+4%)×(1+2.5%)=202.54元/m3。

案例分析题五[2013年真题]

【背景资料】

施工单位承建了一座独塔双索面斜拉桥,主桥布置为246m+126m,设计车速120km/h,桥面宽26.5m。采用方尖碑式索塔,塔尖为四棱锥形,索塔的塔身为7.4m(顺桥向)×6.4m(横桥向),向下渐变为7.8m5<8m,空心断面。桥面以上塔高124m,中塔柱壁厚为1.2m,下塔柱壁厚为1.5m。

编制索塔施工方案时,施工单位根据本桥索塔特点,对滑模和爬模两种施工方法进行了比选,最终选择了适合本桥特点的施工方案,索塔示意图如图6-8所示。

1.png 

施工单位还按照以下要求对索塔施工安全专项方案进行了论证:

(1)工程施工前,索塔施工安全专项方案由施工单位的A编制,B审核,C审批。

(2)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方案审核合格后,D签字审批。

(3)论证专家组对方案审查后,提出书面论证审查报告。

施工单位在索塔施工中进行的主要测量工作有:

(1)塔底高程测量、塔底轴线与塔根模板轮廓点放样、上下塔柱及横梁模板各接高轮廓点的放样与标高测量。

(2)劲性骨架、锚索管与模板安置的调整测量。

(3)考虑张拉引起的收缩偏位以及浇筑混凝土时产生下降等原因,放样时在设计基础上加入预偏、沉降等。

【问题】

1.滑模和爬模两种施工方法相比,哪种更适合本桥索塔施工?简要说明理由。

2.写出安全专项方案论证中A、B、C、D分别对应的相关人员或部门。

3.针对索塔施工应配置哪些主要大型机械设备?

4.补充完善索塔施工主要测量工序。

【参考答案】

1.爬模更合适本桥索塔施工。

理由:滑模施工速度快,劳动强度小,但技术要求高,施工控制复杂,外观质量较差,且易污染,一般倾斜度较大,预留孔道及埋件多的索塔不宜用此法。爬模兼有滑模和翻模的优势,施工安全,质量可靠,修补方便,国内外大多采用此法。

2.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论证中,A对应“施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B对应“施工单位技术和安全管理部门”,C对应“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D对应“监理单位的总监理工程师”。

3.针对索塔施工应配置的大型机械设备包括:塔式起重机、施工电梯、输送泵。

4.索塔施工主要测量工作还应补充:

(1)建立平面控制网点,对常用点采取加固、防风防晒措施。

(2)塔柱基础沉降观测。

案例分析题六[2013年真题]

某高速公路隧道为双线分离式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9+680~ZK10+303,全长623m;右线起讫桩号为YK9+683~YK10+305,全长622m。隧道净空宽度为10m,净空高度为6.49m。该隧道右线(地质)纵断面图如图6-9所示。

1.png 

图6-9中水文、地质概况如下:

A段:围岩为中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破碎,属浅埋层。[BQ]=280~330。存在少量裂隙水。

B段:围岩为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体,完整性好。[BQ]=390~440。

存在裂隙水,以渗水为主。

C段:围岩为中、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体、破碎状,存在F1断裂破碎带。[BQ]=220~245。以渗水为主,可能产生瞬时涌水。

根据围岩分级的综合评判方法,该右线隧道围岩分布有Ⅲ、Ⅳ、V级围岩。为确定YK9+730~YK9+790段施工方法,承包人对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的工艺特点进行了比较见表6-2,结合本段的地质特点,决定采用预裂爆破方案施工。

1.png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开挖断面的宽度,承包人拟对YK9+7904YK9+974段采用全断面开挖施工。初次支护采用“钢筋网片+喷射混凝+锚杆”方案。

【问题】

1.根据资料中水文、地质概况,分别判断A、B、C段围岩级别。

2.改正表6-2中的错误描述[按“××(方案)的××(比较项目)改为……”描述]。

3.承包人拟对YK9+790~YK9+974段采用全断面开挖的做法是否合理?结合水文、地质概况简要说明理由。

4.结合资料中的水文、地质条件,指出右线隧道施工中的潜在安全事故。

5.当F1断裂破碎带产生瞬时涌水时,可以采取哪些辅助施工处理方法?

【参考答案】

1.根据资料中水文、地质概况,A段是Ⅳ级、B段是Ⅲ级、C段是Ⅳ级。

2.预裂爆破的起爆顺序改为周边眼→掏槽眼→辅助眼。

光面爆破对围岩的扰动情况应为“扰动小”。

光面爆破的钻眼工程量改为“小”。

预裂爆破的钻眼工程量改为“大”。

3.承包人拟对YK9+790~YK9+974段采用全断面开挖的做法不合理。

理由:根据地质水文条件,有渗水,隧道前方有破碎带,全断面开挖震动大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根据背景资料所给出的条件可知本隧道断面大于50m2,而围岩等级为Ⅲ级,对断面要求为50m2以下。

4.隧道施工质量安全事故:涌水、塌方、突泥、岩爆、突水、洞内泥石流、塌方冒顶等。

5.当F1断裂破碎带产生瞬时涌水时,可采取的辅助施工处理方法有:超前钻孔和辅助坑道排水、超前小导管预注浆、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井点降水和深井降水。

案例分析题七[2012年真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条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自改黑”工程,即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改造工程。加铺路面结构示意图如图6-10所示。

施工单位采用直接加铺法施工。对破损严重的板块进行凿除,并重新浇筑水泥混凝土板;对脱空板、不均匀沉降板采用如下工艺流程进行处理:

1.png 

经弯沉检测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所有面板处理完成后,施工单位对旧路面接缝进行了处理,然后进行沥青混凝土加铺施工。

整平层与下面层采用SK-70普通沥青,中面层与上面层采用SBSSK-70改性沥青。采购材料前,施工单位项目部材料采购部门填写了《材料试验通知单》,并交项目部试验室,由试验室主任指派试验人员配合材料采购人员到货源处取样,然后进行性能试验。经试验合格后,项目部与供应方签订了供应合同。某批沥青材料运至工地后,试验人员检查了出厂合格证,并认真核对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上的数据,确认合格后,用于该工程。

为保证边施工、边通车,开工前项目部向媒体发布了施工信息,并确定了施工区的范围及施工安全管理方案,在施工区两端设置了安全标志,所有施工车辆均配置黄色标志灯,现场足额配置了专职安全员。

【问题】

1.写出对脱空板、不均匀沉降板进行处理的工艺流程中A、B工序名称。

2.上面层中“AC”和“16”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3.结合图6-10加铺路面结构示意图分析,在水泥混凝土板处理完后铺筑整平层前,应浇洒什么功能层?并简述其作用。

4.指出项目部材料试验管理中的错误做法,并给出正确做法。

5.为保证社会车辆安全通行,在施工区两端应设置哪些安全标志?对安全员的着装和在施工路段安全巡查的时间有何要求?

【参考答案】

1.A工序:钻孔;B工序:灌浆孔封堵。

2.AC表示沥青混凝土,16表示材料公称最大粒径为16mm。

3.应喷洒粘层。其作用是:使上下层沥青结构层或沥青结构层与结构物(或水泥混凝土路面)完全粘结成一个整体。

4.某批沥青材料运至工地后,施工单位仅凭供货商提供的检测报告上的数据就认定质量合格的做法错误。

正确的做法是:实验室对进场的该批原材料应按施工技术规定的批量和项目进行检测试验,检验合格,材料方可用于施工。

5.在施工区两端应设的安全标志有:彩旗、安全警示灯、闪光方向标、限速标志、施工提示标志。

安全员应着橘黄色的反光安全服。安全员应分班实行24h施工路段安全巡查。

案例分析题八[2012年真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端山区高速公路,其中有一座21×40m先简支后连续T型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北岸桥头距隧道出口30m,南岸桥头连接浅挖方路堑,挖方段长约2km。大桥采用双柱式圆形截面实心墩,墩身高度10~40m,大桥立面布置示意图如图6-11所示。

1.png 

事件1:施工单位对高度在20m以内的墩身采用定制钢模板连续浇筑,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 50—2011,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有两种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如下:

方法一:F=0.22γtoK1K2υ1/2=76.03kPa

方法二:F=γh=57.6kPa

上面两式K1、K2为针对某些因素的影响修正系数,h为有效压头高度。

墩身浇筑时,由于混凝土落差大,故采用串筒输送入模。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倾倒混凝土对垂直面模板产生的水平荷载为2.0kPa。

事件2:施工单位考虑到水源、电力状况、进出场道路和成品梁运输等情况,需在大桥附近设置T梁预制梁场,T梁预制梁场平面布置示意图如图6-12所示。

1.png 

事件3:施工单位拟采用双导梁架桥机架设40mT梁。架设方法如下:

(1)将轨道上拼装的架桥机前端推移到后跨,固定好架桥机;

(2)将预制梁由运梁车运至架桥机安装跨,两端同时起吊,横移桁车置于梁跨正中并固定;

(3)将梁纵移到后跨,固定纵移桁车,用横移桁车将梁横移到设计位置,下落就位;

(4)待一跨梁全部架设完,前移架桥机,重复上述程序进行下一跨梁的安装。

事件4:为保证架设安全,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进行了重大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制订了双导梁架桥机架设T梁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随即安排人员进行了T梁架设。

【问题】

1.针对事件1,计算墩身混凝土浇筑时模板侧压力的最大值,并指出计算公式中的K1、K2分别是针对哪个因素的影响进行的修正?

2.根据大桥的地形条件,针对图6-11的A、B、C位置,T梁预制梁场应设置在哪里合适?说明理由。

3.写出图6-12T梁预制梁场示意图中区域D和E的名称。

4.在事件3中,施工单位拟采用的双导梁架桥机架设方法中下划线处描述的位置是否正确?如错误,请写出正确的位置。

5.在事件4中,施工单位对双导梁架桥机架设T梁前,在安全管理方面还缺少哪些主要工作?

【参考答案】

1.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应取方法一计算的值(或取两种方法中的大值),

F=76.03kPa,所以Pmax=F+2.0=78.03kPa。

K1为外加剂(缓凝剂)影响修正系数,K2为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K1、K2含义可交换)。

2.T梁预制场应设置在B处(南岸路基上)合适。因为A离隧道出口过近,不能建设预制场地;C为桥下位置,且位于施工水位以下;B在浅挖方路堑地段,是设置T梁预制场的合适位置。

3.D和E的名称分别是存梁区、制梁区(或预制台座)。

4.(1)不正确,应是安装跨。

(2)不正确,应是后跨。

(3)不正确,应是安装跨。

(4)正确。

5.缺少的主要工作有:

(1)将专项方案报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监理审查同意签字;

(2)组织施工技术、指挥、作业人员进行培训;

(3)在施工前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

案例分析题九[2011年真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级公路M合同段路面施工任务,起点桩号K16+000,终点桩号K37+300,路面面层为26cm厚C30水泥混凝土,采用滑模机械摊铺施工,施工单位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通过方案比较后绘制了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如图6-13所示。图6-13中拌和站由物料储存系统、搅拌主机和电气控制系统以及其他附属设施等组成。由于路面较宽,面层在纵向分两次铺筑,施工单位按要求设置纵向施工缝,施工缝采用平缝加拉杆型。施工中,监理工程师发现个别拉杆松脱,个别拉杆漏插。根据面层施工特点,施工单位配置了间歇式拌和楼、装运机械、滑模摊铺机、挖掘机、拉毛养护机械。

【问题】

1.列式计算水泥混凝土拌和料的平均运距(单位以“m”计,保留一位小数)。

2.写出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6-13中A区、B区的名称,补充水泥混凝土拌和站的基本组成系统。

1.png 

3.结合该路面施工方法,指出应在何时采用何种手段插入拉杆?

4.针对监理工程师发现的问题,施工单位应如何处理?

5.补充至少两种面层施工机械。

【参考答案】

1.K16+000~K37+300的中心为K26+650,出口为K25+200。因为26.65-25.2=1.45km,加上300m运距,所以,平均运距=1450+300=1750m。

2.A是机械库,B是材料场;还应包括物料称重系统、物料输送系统。

3.摊铺过程中用专用的拉杆插入装置插入拉杆。

4.若发现拉杆松脱或漏插,应在横向相邻路面摊铺前,钻孔重新植入。

5.切缝机、洒水车、吊车、整平梁、布料机。

案例分析题十[2011年真题]

【背景资料】

某高速公路左右线隧道,洞口间距42m,左线长3316m,右线长3200m,隧道最大埋深460m,净空宽度9.64m,净空面积为58.16m2,设计车速100km/h,开工日期为2008年7月,2010年7月竣工。

该地段地质条件复杂,勘探表明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Ⅳ~V级围岩,稳定性差。由于地下水发育,特别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为保证施工安全,施工单位在该隧道施工中采用了超前地质预报,并进行监控量测。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和开挖断面,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拟采用三台阶法施工,左线隧道施工工序划分如图6-14所示。

1.png 

针对开挖时右侧围岩相对左侧围岩较

弱的特点,施工单位拟按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顺序组织施工。

2009年6月6日上午,隧道开挖时,量测人员在处理量测数据中,发现“周边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但未及时告知作用班组存在潜在危险,当日下午发生较大塌方,当场死亡5人、重伤12人。经补报并核实,截至2009年7月6日,确认累计死亡达10人。

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根据交通部对隐患排查治理提出的“两项达标”“四项严禁”“五项制度”的总目标,认真总结事故教训,开展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编制了安全专项方案和应急救援预案,尤其注重落实“五项制度”中的施工现场危险告知制度。 

【问题】

1-给出③→⑩、⑫→⑭正确的施工顺序,说明理由。

2.施工单位采用台阶法施工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3.本隧道可采用哪几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4.监控量测数据处理中,发现的“周边位移一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说明什么问题?应如何处理?

5.根据2007年颁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背景资料中发生的塌方事故属于什么等级?说明理由。

6.背景资料中提及的施工现场危险告知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1.③→⑩的正确施工顺序为⑤—⑥—③—④—⑨—⑩—⑦—⑧。

理由:右侧围岩较左侧更差,先开挖。

⑫→⑭的正确施工顺序为⑬—⑫—⑭。 

理由:软弱围岩,尽快施工二衬,稳定拱部。

2.不合理。

理由:如果围岩的完整性较好时,可采用多台阶法开挖。本案例中围岩软弱,地下水丰富,隧道断面尺寸大,优先采用单侧壁、双侧壁导坑法。

3.本隧道可采用超前钻孔法、地质雷达法、TSP、TGP或TRT等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4.出现反弯点表明围岩和支护呈不稳定状态,应密切监视围岩动态,并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开挖。

5.背景资料中发生的塌方事故是重大安全事故。

理由: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为重大事故。

6.施工现场危险告知制度内容:按照《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严格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如实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详细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并由双方签字确认。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在无法封闭施工的工地,还应当悬挂当日施工现场危险告示,以告知路人和社会车辆。

案例分析题十一[2011年真题]

【背景资料】

某桥梁工程由某公路建设工程公司中标承建。该桥梁下部结构为φ1.2m钻孔灌注桩。

上部结构采用悬臂法施工,如图6-15所示。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为确保材料质量,工地试验室对供应商送至项目部的砂、碎石进行了取样试验,质量满足要求后确定了地材供应商。

事件2:施工中,根据灌注混凝土的实际情况,项目部及时采取了相应措施。

1.png 

(1)考虑灌注时间较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为避免混凝土离析,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0~15cm。

(2)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1.5m。

(3)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完成。养护后经检测发现断桩。

事件3:项目经理部决心精心组织、科学施工,搞好现场技术质量管理,做了包括如下环节的工作。

(1)项目经理部由总工程师组织进行了技术交底;

(2)项目部接受导线控制点、水准控制点的桩位后,及时复测,将复测结果报勘察设计单位批准。

事件4:施工单位为本桥配置了以下主要施工机械和设备:反循环钻机、混凝土高压泵、混凝土搅拌站、塔吊、载人电梯、悬臂式掘进机、架桥机、预应力张拉成套设备、爬模设备、钢模板、钢护筒、挂篮设备。

事件5:台背填筑时,采用与桥头引道一致的粘土作为台背填料,并对进场的填料进行检验,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方法填筑,分层松铺厚度20cm,用夯压机械进行夯实,每层夯实完工进行自检合格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后回填下一层。

【问题】

1.事件1中,工地试验室的砂、碎石取样试验方式有何不妥?请指出并改正。

2.事件2中,请指出采取的三条措施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指出并改正(逐条回答)。

3.事件3中,项目经理部工作有不妥之处,请改正。

4.事件4中,根据示意图,说明施工单位配备的施工机械和设备分别用于本桥哪些部位的施工?哪些设备不适用于本桥施工?

【参考答案】

1.工地试验室的砂、碎石取样试验方式中,工地试验室对供应商送至项目部的砂、碎石进行取样试验不妥,应由材料采购部门填写“材料试验检验通知单”交项目试验室,由试验室主任指派试验人员配合材料采购人员到货源处取样,进行性能试验。

2.(1)为避免混凝土离析,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0~15cm不正确。

应改为:为避免混凝土离析,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22cm。

(2)导管的埋置深度为1.5m不正确。

应改为:导管的埋置深度为2~6m。

(3)强制提升不正确。

应改为:采取转动导管的方式。

3.(1)不妥之处:项目经理部由总工程师组织进行了技术交底。

应改为:项目经理部的技术交底工作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总工主持实施。

(2)不妥之处:项目部将复测结果报勘察设计单位批准。

应改为: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4.桩基础:反循环钻机,钢护筒。承台、低墩:钢模板。高墩:塔吊,电梯、爬模设备。上部构造:挂篮设备、预应力张拉设备。全桥:混凝土高压泵、混凝土搅拌站。

不适用于本桥施工的设备:悬臂式掘进机、架桥机。

案例分析题十二[2010年真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公路B合同段K8+000~K9+800的路基、路面、1座3×20m的简支梁桥和8道涵洞施工,合同工期为200d。该段土质以松散砂土和粘土为主,路基主要工程量见表6-3。

路基主要工程量表6-3

1.png

注:表中挖方为天然密买方,填方为压买方。大然密实方与压买方的换算系数为:土方1.16,石方0.92。假设换算系数不因土石混填而改变,调运方在经济运距内。

施工单位进场后,积极组织施工,将路面分成三个段落组织流水作业,并绘制了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和网络计划,分别如图6-16和图6-17所示。

1.png

路基施工中,石方开挖采用爆破,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配自卸汽车作业。经实测,挖掘机的台班平均生产率为560m3/台班,机械利用率为0.85。填筑施工采用土石混合倾填,并进行纵向分幅,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桥梁墩台基础施工完毕后,为确保工程质量,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单位挖开再次检查坑底承载力和基础混凝土质量,施工单位对此提出开挖费用索赔。

该路段投入使用1年后,在K9+200~K9+600段出现了路基的纵向裂缝。

【问题】

1.列式计算路基施工中的利用方(天然密实方)和借土方(压实方)数量。

2.指出平面布置示意图(图6-16)中临时设施和临时工程布置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3.为满足合同工期要求,路基填筑施工最多不能超过多少天?若以桥梁施工为关键线路,路基填筑施工最多不能超过多少天?

4.按进度计划要求,若挖掘机每天只安排一个班制,施工单位每天应投人多少台挖掘机(不考虑备用)?

5.分析说明施工单位是否应该获得桥梁基坑开挖检查的索赔费用?

6.根据背景资料,指出产生路基纵向裂缝的可能原因。

【参考答案】

1.利用方数量:15000-1000+5000+2000=21000m3。

借方:24000+2000-(15000-1000)/1.16-5000/0.92-2000/1.16=6772m3。

2.平面布置示意图中临时设施和临时工程布置的不妥之处:将临时场地(机械设备停放场和材料场)和施工便道布置在滑坡体内。

理由:这种布置会增加滑坡上的荷载,可能诱发滑坡。

3.为满足合同工期要求,路基填筑施工的最长时间是:200-(25+40+20+20+20+10+20)=45d。

若以桥梁施工为关键线路,路基填筑施工的最长时间是:50+60+30-(40+20+20+20+10)=30d。

1.png

5.对于已覆盖的隐蔽工程,监理要求再行开孔检查,若检查后符合图纸和规范要求,一切费用应由业主承担,施工单位应该获得索赔费用;若开孔检查后不符合合同及规范的要求,由承包商承担一切费用,施工单位不应该获得索赔费用。

6.产生路基纵向裂缝的可能原因:①土石混填且未分层碾压;②纵向分幅填筑。

更多一级建造师模拟试题一级建造师历年真题请关注233网校一级建造师考试网(m.233.com/jzs1

相关阅读 一级建造师

添加一建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一级建造师备考学习群

加入备考学习群

加学霸君领资料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一级建造师书店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一建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