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制度在我国已经施行近20年,在建设领域的改革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建筑市场的不规范、建筑行业体制改革滞后,在招投标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弊病,尤以工程造价这一环节最为突出。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采用以定额编制的标底为界±5%或+3%、-8%等等的评标方法,扼杀了企业的修改、潜能和竞争力。致使企业在投标时把精力主要集中在编标的准确度或探测标底之上,忽略了本企业的消耗标准的测算编制和科学管理,造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为招投标活动中的一些腐败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2000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的《招标投标尖》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依据。《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三条中规定:“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第四十一条还规定:“中标人的投标应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这里提出了“合理低价中标”和“成本价”概念,而这个“成本”应该理解为投标人的个别成本,而非社会平均成本。由于投标人的技术、设备、管理等多方面原因,其个别成本有可能低于社会平均成本。投标人以低于社会平均成本但不低于其个别成本的价格投标,是应该受到保护和鼓励的。但是,“个别成本”如何确定却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大难题。各个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我们很难找出一个固定的模式去照搬套用。本人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以及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的体会,来谈谈对“合理低价中标”中“个别成本价”的一些认识。
1 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实现其最低个别成本价的主导
看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首先要看它是否有一套健全、合理、可行的管理制度。说其健全,即谓不能有漏洞,说是说处处事事都应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合理则可理解为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上的合理,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合理,管理有序。机构臃肿,职能重叠,必须造成人浮于事,管理效率低下,成本上升。管理制度的可靠性是调动人的积极因素的必要条件,人们只有确信其实施的可能性,才会从主观上去遵守它,不可行的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久而久之则将失去制度的严肃性。
2 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是实现最低个别成本价的前提
管理不利因素 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整个施工队伍的水平,只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懂得如何要求自己的职工,如何对职工进行培训,从而提高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提高工程优良率,使企业付出的劳动得以最大的回报。这是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根本所在。
管理人员的素质可分为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思想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管理人员能否与企业同心同德、荣辱与共,这是企业用人的关键。一个朝秦暮楚、脚踩多只船的人,很难说能给企业带来多少效益。同时,遵纪守法、按规章制度办事也是管理人员思想素质高低的具体体现。没有这一点作保证,今天给你来一个赚8块赔10块,明天再来个偷税漏税被查被罚,又从何谈起降低成本呢?
如果说思想素质是管理人员干好工作的主观条件的话,那么业务素质则是其干好工作的基本保证。学历、资历、经验、业绩等,都能从没侧面考察一个人的业务素质的高低;同时,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也同样能反映出其业务素质。一个关于学习、勇于进取、不断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人,其业务水平会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项目经理,其业务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反映在他的施工方案、网络计划、平面布置等极具竞争性的工作内容上。
3 企业消耗标准的测算、编制是实现其最低个别成本价的一项最重要的技术保证
由于受几十年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目前在我国企业消耗标准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尽快改变这一现状已是当务之急。
企业消耗标准测算、编制的准确与否,实际上仍属于企业管理制度的可行性的范畴,是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技术表现,也是能否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消耗标准的编制,既要让实施者通过努力能够完成它,又要体现出本企业的管理特点,具备市场竞争力。企业消耗标准的高低与否,它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标准过高会计实施者看不到完成任务的希望而失去积极性,标准过低则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从而失去市场竞争力。测算、编制企业消耗标准是一项长期的、繁琐的、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企业消耗标准也将要不断变化、更新。同时,企业消耗标准测算、编制的准确与否,也将直接影响评标人对投标人的报价是否低于其个别成本价的判断。因此要求投标人在投标时尽可能地做到较为详尽的阐述。
4 施工设备的合理性、先进性是实现其最低个别成本价的必要条件
由于建设工程往往具有规模大、永久性、固定现场制作等我发,这决定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用必要的机械设备,而设备配置的合理性及其先进程度又决定着施工方案的选择、人员数量的配置、工期的长短和工时的分配等诸多的成本因素。因此在核算成本价时,机械设备的因素不可低估。在我国第一个国际招标项目-鲁布革水电站的国际招标中,日本大成公司最终以低于标底近一半的最低价中标,其中很大的优势就是使用了先进的施工设备而大幅度降低了成本。当然,施工机械设备的先进与否也是针对具体工程而言,决非提倡“高射炮打蚊子”,同时机械设备的配备尾部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综合实力。
5 材料的进化渠道畅通与否是实现其最低个别成本价的基本保证
一个大的建设工程需要上百种的建筑材料,其主要材料也不下几十种。同种材料的购买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品牌不同,其价格也不同。那么,要将这几十、上百种的建筑材料按照施工进度的要求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施工现场,应该也是一个严密的系统程序,需要一班精干的人员。这些人要懂材料、懂经济、懂施工、懂公差,惟有如此才能用最低价格购买到合格乃至优质的建筑材料,在施工最佳时段将材料提供给工地。否则,进料过早会占用施工现场提高保管费。过迟会造成窝工甚至停产,两者都会导致成本上升。
6 市场预测的准确度是实现其最低个别成本价的有效途径
市场变幻莫测,但始终离不开经济规律的轨道。要想在竞争中用低价取胜,市场预测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途径。政治、经济、天灾、人祸等等因素都是市场的晴雨表,关键是如何掌握其变化的规律,这需要扎实的经济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翔实的统计数据以及敢于驾驭市场的胆略和魄力。仍然以我国的鲁布革水电站工程日本大成公司以最低价中示为例,由于其在投标时考虑到了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索赔因素,因此,虽然公司是以低于标底价近一半的最低价中标,但其索赔所得则相当可观。
7 企业的经济实力是实现其最低个别成本价的坚强后盾
一个企业的经济实力往往突出表现在应对突发事件上,如:甲方施工进度款一时不到位,或由于市场原因材料供应,或遇到自然灾害等,都可能造成瞬间的资金需求量增大,如果没有坚实的经济实力作后盾,使之能够及时地进行资金周转、材料周转以及必要补救,则有可能造成停工待料,延误工期,加大成本。
8 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是实现其最低个别成本价的措施保证
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说明未来”。业绩是过去的成绩信誉是通过努力得到的无形资产。在评标时,业绩和信誉虽然是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但在评价个别成本价时则只能做为参考,而施工组织计划则是企业为完成某项工程,经过科学的分析而做出的组织和技术措施上的保证,这其中即包含了先进工艺、先进技术的应用,亦有科学的管理方法,等等,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亦即本文所阐述的前七条的一个总集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评价前七条的过程,就是对投标方的施工组织计划的考核过程,只不过对具体施工组织计划的评价要求更详细、更确切、更实际罢了。
以上这些因素基本上构成了评价投标方的个别成本价的先决条件。这些条件中,有些是需要评标人去掌握的企业一心一意中,有一些则是由企业在竞标时进行阐述而由评标人来判断的,也可以作为评委们询标时的提问要点。当然,我们对个别成本的认识还刚刚开始,许多问题还在探讨中,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毫无疑问,要真正达到上述这些要求,一个企业乃至社会都需要一批工程造价方面的人才,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的今天,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他们应是既懂得国际工程造价的操作理论与实践经验,同时又要具有创新精神和调试的责任心。惟有这样的专业人才,才能关于控制工程造价、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才是企业发展和行业振兴的必需。健全的法律体系亦是实现合理低价中标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