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公路工程概、预算的编制
一、公路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原则及依据
公路工程概、预算是反映建设项目设计内容全部费用的经济文件。它不仅为控制工程造价、办理工程价款的拨付和结算提供依据,而且更重要的是促进设计部门提高设计水平, 改进设计方案, 促进施工企业搞好经济核算和企业管理。因此, 概、预算的编制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不断提高概、预算的编制质量, 对加强公路基本建设管理、核算和监督都具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编制概、预算时, 首先要学习、掌握概、预算的编制原则、依据国家及有关规定。
(一) 概、预算|考试大|的编制原则:1. 概、预算的编制必须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具体地说就是必须严格执行《编制办法》中的各项规定,现行的《编制办法》是交公路发 [1996]612 号, 自 l996年 7 月 1 日起施行的。《编制办法》具有法令性, 要注意其适用范围,不可滥用。2. 编制人员应具备本专业的业务能力。 3. 设计单位应对概、预算的编制质量负责。4. 概、预算编制工作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二)概、预算的编制依据:1. 建设项目立项依据及有关文号;2. 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资料。3. 《编制办法》与定额4. 与概、预算有关的合同、协议、委托书等有关文件。
二、概、预算编制程序与方法
(一) 概、预算各项费用的计算程序
代号 |
项 目 |
说 明 及 计 算 式 |
⑴ |
定额直接费(即定额基价) |
指概、预算定额的基价 |
⑵ |
直接费(即工、料、机费) |
按编制年工程所在地的预算价格计算 |
⑶ |
其他直接费 |
⑴×其他直接费综合费率 |
⑷ |
现场经费 |
⑴×现场经费综合费率 |
⑸ |
定额直接工程费 |
⑴+⑶+⑷ |
⑹ |
直工程接费 |
⑵+⑶+⑷ |
⑺ |
间接费 |
⑸×间接费综合费率 |
⑻ |
施工技术装备费 |
[⑸+⑺]×施工技术装备费率 |
⑼ |
计划利润 |
[⑸+⑺]×计划利润率 |
⑽ |
税金 |
[⑹+⑺+⑼]×综合税率 |
⑾ |
定额建筑安装工程费 |
⑸+⑺+⑻+⑼+⑽ |
⑿ |
建筑安装工程费 |
⑹+⑺+⑻+⑼+⑽ |
⒀ |
设备、工具、器具购置费(包括备品备件) |
Σ(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数量×单价+运杂费)×(1+采购保管费率) |
⒁ |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
|
|
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
按有关规定计算 |
|
建设单位管理费 |
⑾×费率 |
|
工程质量监督费 |
⑾×费率 |
|
工程监理费 |
⑾×费率 |
|
定额编制管理费 |
⑾×费率 |
|
设计文件审查费 |
⑾×费率 |
|
研究试验费 |
按批准的计划编制 |
|
勘察设计费 |
按有关规定计算 |
|
施工机构迁移费 |
按实计算 |
|
供电贴费 |
按有关规定计算 |
A |
大型专用机械设备购置费 |
按需购置的清单编制 |
B |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
按有关规定计算 |
C |
建设期贷款利息 |
按实际贷款数及利息计算 |
⒂ |
预留费用 |
包括工程造价增涨预留费和预备费两项 |
|
工程造价增涨预留费 |
按规定的公式计算 |
|
预备费 |
[⑿+⒀+⒁-A-B-C]×费率 |
|
预备费中施工图预算包干系数 |
[⑹×⑺]×费率 |
⒃ |
建设项目总费用 |
⑿+⒀+⒁+⒂ |
(二) 概、预算的编制步骤:1. 列项;2. 初编 08 表; 3. 初编 10 表;4. 编制 09 表;5. 编制 11 表;6. 编制 07 表;7. 编制 04 表;8. 编制 05 表;9. 补编 08 表;10. 编制 03 表;11. 编制 06 表; 12. 编制 01 表及 01-1 表;13. 编制 12 表;14. 编制 02 表及 02-1 表; 15. 撰写编制说明;16. 复核、印刷、装订、报批。
综上所述:概、预算的编制是一项繁琐的系统工程, 各种计算表格环环相扣, 相互利用,相互补充 , 并交叉进行。其计算过程及相互关系如图所示。为提高概、预算的编制质量, 除掌握上述编制程序外, 还必须注意如下问题:l. 正确引用定额值。2. 正确计算工程量。
正确计算工程量是编好概(预) 算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设计文件中, 设计人员提供的工程数量与概(预)算中的工程数量含义往往不尽相同。如路基填方的工程量, 概算的填方量应该是填方的设计断面方 + 预计的沉降方 + 表土清除和耕地填前压实后的回填量 + 路基填方两边加宽以保证路肩压实的增加方。而设计人员提供的填方数量通常只是 "设计断面方",即按照设计的几何尺寸计算的填方量。而漏计了后面三项, 即为保证 "设计断面方" 的质量而附加的填方数量。类似这种例子很多, 因此, 在计算或分项工程量时, 应与设计人员密切配合, 理顺和计算一遍, 使其与定额分项的口径一致。3. 准确统计实物量。4. 加强复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