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西省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特点和诸多环境影响因素的预测与分析,结合公路建设环保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在公路建设工可、设计、施工、验收、后评估各环节环境保护的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公路建设 环境保护 对策
一、引言
公路建设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民众的重视,为了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等级的公路建设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伴随公路建设全过程的环境保护是依法治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如何根据各地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地解决好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之试图从分析江西省的环境特点、遵循预防为主方针,探讨公路建设全过程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策。
二、环境状况和评价
(一)自然环境状况
l、地形、地貌
江西省位于中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因唐代属江南西道管辖,得名“江西”。又因赣江纵贯全省,故简称“赣”。地处东经113o35′至118o29′,北纬24o29′至30o50′之间。面积166947km2,南北长约650km,东西宽约500 km.
江西省境东、南、西三面环山,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峰峦重迭,山势峻拔,其中东南边的武夷山脉中的黄岗山高2157米,是江西最高峰。中南部间有丘陵、盆地;北部地面开阔,地势平坦,河湖交织。全省地势周高中低,向北倾斜,宛如盆地。主要河流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水系,大小河流2400余条,总长18400km,汇流于鄱阳湖然后注人长江。全省中山占总面积13.73%、中低山占13.49%、低山占8.84%、丘陵占42.14%、岗地占13.14%、平原(含水域)占8.66%。
2、地质
江西地层发育齐全,自中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出露。
3、地震
江西东邻西太平洋地震活动带,属华南地震区的一部分,自公元304年开始,已有1600多年的地震记录史,有记录的破坏性地震有19次,震级在6级以下,1987年8月2日发生在寻乌县的M3=5.5级地震,是1949年以来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
4、气候特征
江西气候属中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型,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
太阳辐射:年总辐射量96.9~114.5千卡/平方厘米。
日照:日照时数为1473~2078小时。
气温:年平均气温16.2℃~19.7℃,北部极限最低气温-12.4℃,中部最高气温40℃,最高记录达44.9℃。
风力:全年平均风速为1.0~3.8m/s,鄱阳湖边星子县最大风速34m/s,大部分地区风向为偏北风。
雨量:一般为1400~1900mm,周边山地为高值区,其中心区可达2000mm,中部盆地及湖滨为1400mm左右。最大降雨期为4~6月,最大24小时降雨多年平均值在赣东北高值区在100~140mm间,庐山 155.2mm为最大。
5、水文特征:江西是一个基本完整的鄱阳湖水系流域,全省不属鄱阳湖水系流域仅占全省面积的6%。地表水约为250亿立方米,地下水约为8.8亿立方米。河流及城市地表水质量基本在Ⅲ级标准内。
鄱阳湖水位受五大河系和长江水交互影响,汛期时间较长,一般为4~8月间,洪水均由暴雨径流形成。
(二)生态环境现状
1、植被概况
江西森本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可分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复绿阔叶林、竹林、暖性混交林、暖性针叶林、山顶矮林7个基本类型,有木本植物2000多种,主要树种有:樟、楠、檫、檀、柏、杉、马尾松、毛竹、油菜、油桐等。草地占土地总面积26.6%。
2、野生植物资源
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其中:精油植物种类较多,主要有马尾松、深山含笑、樟树等13种,油脂植物达400余种,淀粉植物有6个属,63种;纤维植物有数百种之多;药材植物1500种左右;高等植物有5000余种;全省分布有首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80余种(含部分引种栽培的)如桫楞(Alsophila spinulosa(Wall.ex Hook.)Tryon、金钱松 Pseudolarix amabilis kaempfzevi hindl Gord、银杏Ginkgo biloba L.等。
3、野生动物资源
有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69种,其中兽类20种,鸟类45种,爬行类2种,两栖类1种、鱼类1种。动物主要分布在周边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