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成本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控制方法
工程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对在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工程成本,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成本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组织和动员职工,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工作,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以最少的生产耗费,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3.1成本管理的具体内容共六个环节:
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
3.2降低工程成本的五条基本途径:
3.2.1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做到提高职工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内昆铁路施工进度较快,与机械化程度提高有较大的关系。
3.2.2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节约材料消耗,采取以下各种有效措施。(一)改善技术操作方法。(二)大力推广节约材料和能源的先进经验。(三)采用代用材料和修旧利废。比如以钢代木,自制锚固剂等。(四)制定材料的消耗限额,并加强材料的采购、运输、保管、发放、退库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严格办理领、退料及现场清底制度,保证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
3.2.3节约施工管理费用,做到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节约开支,实行指标分管,反对铺张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压缩编制,减少非生产人员,避免人浮于事的现象。
3.2.4保证工程质量,尽量避免返工损失。
3.2.5合理组织施工,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3成本管理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任务:
3.3.1认真执行财经纪律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各项规定。
3.3.2做好成本预测,加强成本控制。在正式编制成本计划之前,要认真做好成本预测工作,挖掘内部潜力,采取有效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制定最优方案,对成本开支进行预控,千方百计地节约施工耗费,不断降低成本。
3.3.3正确、完整、及时地核算工程成本。正确,就是要采用合理的费用分配标准和科学的成本计算办法,及时归集和分配施工费用,正确计算出各项工程的实际成本;完整就是应计入当期成本或竣工工程的各项费用应当全部计入, 不得遗漏或随意乱搞预提和待摊;及时就是要在规定的期限内计算出已完工程成本。如果成本核算不正确、不完整、提供的成本资料就不能如实反映工程成本的实际水平;成本核算不及时,就不能为经济管理及时提供信息。
3.3.4认真作好成本分析与考核工作,促进降低工程成本任务的完成。要结合机制的转变,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科学、准确、及时的成本考核制度、考核办法和成本考核体系。
为了完成工程成本管理四个方面的任务,还必须做好两项工作:
3.3.4.1建立健全各部门及各单位的目标责任成本管理经济责任制,实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3.3.4.2加强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3.3.4.2.1加强定额管理工作,企业要对各种物质的储备和消耗、工时利用、设备利用、以及费用开支等根据企业已经达到的水平,制定先进合理的内部管理定额,并随着施工技术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定期进行修订。
3.3.4.2.2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台帐,企业应当根据施工管理和成本核算的需要,建立工时、材料消耗、物质收发和领退、设备利用、验工台账、计价台账、质量等各种原始记录台帐。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数学模型 ,规定原始凭证的统一名称、格式和内容,统一规定填制、审核、传递、整理和存档的办法,以便完整、准确、及时反映施工经营活动情况。
3.3.4.2.3健全物质的计量、收发和盘点制度。工班、料库应指定专人负责收方计量工作,确保准确可靠。材料、工具、周转材料等物质的领用,有消耗定额的,要实行定额发料,无消耗定额的,要按照节约用料原则,合理发料。未用完材料,应及时办理退库手续。
3.3.4.2.4健全企业内部的价格制度,根据内部经济的核算和责任成本管理的需要,制定合理的内部价格,以利于划分经济责任,计算经济效果,做到责权利明确。
3.4成本控制的原则、内容及控制的方法:
成本控制就是对实际发生的劳动耗费,严格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内,随时揭示并及时反馈,解决施工经营过程中的损失浪费现象,随时发现、总结和推广施工经营过程中节约劳动耗费的先进技术、先进方法以及先进的工作方法,扬长克短,使之最后达到计划成本的目标。
3.4.1目标成本控制的原则:(一)经济性原则,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职工收入的最大化。(二)全面性原则,即全员、全过程的控制。(三)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是成本管理控制效果和激励机制的具体体现。(四)归口分级控制的原则,根据各施工单位和各级人员的责任和权限,将指标层层分解。
3.4.2目标责任成本控制的内容:(一)成本控制的组织工作设计,组织机构的建立和成本控制制度的制定。(二)费用开支的控制工作,按照一定的原则的方法,制定出计划、标准和限额。(三)加强工程责任成本的日常核算工作,坚持工班日核算,工程队旬核算,公司指挥部月核算。
3.4.3目标责任成本的控制方法;制度控制起规范和约束作用,定额控制是起微观控制作用,指标控制是起到了宏观把握及形象目标作用。
3.4.3.1制度控制:通过各项制度,使施工的消耗和支出,按照预定的工料机定额和费用开支标准进行严格的控制,达到节约目标。如大堆料一车一单制,二、三项料红线采购制,主材限额发料制,计价单细目制,成本审核分析制等制度。
3.4.3.2定额控制:主要由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台班定额及施工管理费定额进行控制。其中施工管理费定额,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资料收集,再具体测定。
3.4.3.3指标控制:常用的是两个指标,第一、工程成本降低指标,以百分比计,即成本降低率。第二、费用节约指标,以数量计。主要是工、料、机、其他直接费、管理费计五项费用的节约量。
目标责任成本控制从纵向分有预算控制,决策过程控制,生产循环控制,资金管理控制,信息管理控制。这五项过程控制加上制度控制、定额控制、指标控制,组成了目标责任成本的业务控制体系。控制系统的六大子系统(即沟通、协调、奖励等),溶入业务控制体系中,发挥着控制的作用。
4.实施目标责任成本控制时应注意的事项:
4.1目标责任成本的控制过程应该是建设性,创新性的过程,而不是惩罚性的过程。目的就是通过实施管理控制来帮助全体职工实现企业的目标和任务,而实现企业目标和任务正是企业职工的责任。因此,目标责任成本控制的标准应该具有挑战性而同时又切实可行,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得到的。否则,过高会严重挫伤职工的积极性,过低职工高兴企业亏,将是一条衰亡之路。
4.2目标责任成本应尽可能制定得可以衡量,比较具体可以考核。如果不能衡量差异,就不能界定结果的好坏,使控制过程难以操作。抓好责任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各项费用的预算及实际费用归集,找出差异,加以控制。其实,对实际的绩效和目标预期结果相比较,对下一期的控制是有用的,但对当期的控制绩效仅是总结,归纳出优缺点。
4.3要放弃过去“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旧用人观、领导观,过于依赖人的素质,不是靠制度靠机制。没有系统健全的制度,就会失去“亡羊补牢”的机会,就会陷入“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恶性循环。同时控制制度的内核应是子系统之间数学规律关联,具有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责任成本控制要做到制度严明,目标明确,标准具体,差异清楚,控制点清晰。
4.4控制应着重于目标和行动的主要结果,抓住关键点,而且数目不宜太多,以有利于控制。根据各层次的责任大小,剥离不由该层次承担的风险及不可控因素,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因素。将目标责任成本实施主体放入不受外界因素波动的环境中运作。
4.5对目标责任成本控制的偏差,应建立起一个可以允许的偏差范围,以有利于实际工作中的操作和控制。建立了的方式按照实际情况可以采用量、本、利分析法,两点法,最小二乘法,专业人员讨论预测法进行预测,再加上实际运作的结果,综合测定。根据偏差,确定每一位职工的纠偏责任,建立早期的警告预示器,才能有助于控制的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