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 风冷机与冷水机综合费用的比较
制冷机的综合费用,包括一次性投资费用和运行维护费用,就一次性投资费用而言,风冷机要比水冷机花钱多,但是水冷机造价加上冷却塔、冷却水泵、管道和水处理等费用,水冷机的一次性投资费用并不比风冷机少太多,况且冷却水系统中冷却塔、水管路和水泵等设备的维护保养费、水处理费、冷凝器清洗费等均较风冷机组高。冷水机组年运行时间越长,对风冷式制冷机组越有利,风冷机与水冷机组相比较,其处投资回收期短。所以,南方地区用于空调的冷水机组更适合采用风冷式制冷机组。从冷却条件来看,南方地区夏季室外湿球温度较高,也对水冷式制冷机组不利。
1.6 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应用与展望
1.6.1 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应用
在此借鉴一些国外的做法:
1、对于供热负荷远小于供冷负荷的地区,可以对与供热负荷相应的冷量部分用热泵提供热量(冬)和冷量(夏),而其余冷量由cop较高的制冷设备(如离心式)来解决。这样夏季的电耗可得以节省。
2、采用蓄热方法,冬季以中午热泵出力有余,可将该热量积蓄在蓄热槽里,到晨、晚不足时使用,这种蓄热方法可以在水蓄热系统中应用,也可以在空气源热泵的冰蓄热装置中实现。
3、采用热回收式热泵,即在热泵循环中增设一冷媒/水换热器,夏季回收部分冷凝器排热量,冬季可回收空调区内的热量补充采热蒸发器的不足,即在冬季时不仅是空气热源,同时又利用了内区水热源。最近国外推出一种与夏季冰蓄冷相结合的空气源热泵装置,全年可实现八种运行工况,冬季则可根据一天内气候变化规律完成热泵供热功能,弥补了过去热泵出力与建筑能耗有相反趋向的不足。
4、当有条件多能源供冷供热时,可合理组织供能模式,例如:当高层建筑物的标准层为办公楼而下部裙房为综合用途者,则高层部分可用空气源热泵装置(有条件时考虑储冰),低层部分可采用燃气吸收式系统。当电动制冷设备与燃气吸收式联合供能时,则可按夏季优先用燃气、冬季优先用电力来协调供能。
5、当利用燃气作能源时,可试行热力原动机(燃气机)直接带动的空气源热泵,它不仅利用了空气热源,还从原动机的排热中回收大量热量,其能量利用系数可达1.5左右。国外已有容量达240kW的整体式机组。
1.6.2 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展望
随着城市建设对建筑立面美观性的要求、对冷却塔使用的制约等因素,和对能源的利用率,以及某些城市对冷却塔使用的制约等因素,那么,空气源冷水机组作为空调冷热源,在某些地区的使用将会愈来愈多,空气源热泵也将向着成熟和完善的方向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最良,姚杨,《民用空调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范存养,龙惟定,《上海市空气热源热泵的应用与展望》,《暖通空调》,1994
3.周晋,李树林,《风冷热泵机组的能耗分析》,《流体机械》,2002
4.杨昌智,孙一坚,《热泵式和直燃式冷温水机组运行特性的比较研究》,《湖南大学学报》,1996
5.张永贵,《热泵供暖系统技术经济评价》,《煤气与热力》,1995
6.何耀东、何青。《中央空调》,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
7.汪训昌,沈晋明,《上海锦江俱乐部3号楼空气/水热泵系统的节电与经济效益分析》,《暖通空调》,1994
8.姜益强,姚杨,《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的选择》,《暖通空调》,2003
9.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备专业设计技术措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10.陈君燕,《冷热联供系统的能耗估算》,《暖通空调》,2001
11.龙惟定,张蓓红,《上海住宅空调能源的现状与发展》,《暖通空调》,1998年第三期
12.龙惟定,《上海建筑空调的发展》,2002年
13.Michele.VIO《关于空气热源热泵机组的COP值》。《江苏暖通空调制冷》,1999年
14.William F.Albern,P.E.Innovative 《Preheating of Outside Air.Ashrae》 Journal,May 2002:48
15.Satish Kumar,Ph.D and William J.Fisk,《P.E.IEQ and the Impact On Building Occupants》。Ashrae Journal,April 2002:50-52
16.David M.Elovitz,P.E.《Selecting the Right HVAC System》。Ashrae Journal,January 2002:24-30
17.John F.Straube,Ph.D.《Moisture in Buildings》。Ashrae Journal,January 2002:15-19
18.Christopher K.Wilkins,P.E and Risto Kosonen,Lic.《Tech.Cool ceiling system:A European air-conditioning alternative》。Ashrae Journal,August 1992: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