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一级建造师>水利水电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学习笔记

“大水利”的概念及其意义

来源:233网校 2008年7月20日

  伴随中国人类文明的出现就有了治水的历史,距今4200余年的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至今,而在禹之前早就有了各种治水活动。治水之重要,早有“欲治其国者,治水”之古谚可以佐证。中国人把水利概括为“兴利”与“除害”两类内容。现今大学中水利专业的教学内容仍然是紧紧围绕着防洪、治河、泥沙、水工建筑物、水力发电等传统内容。为有别于迄今为止的传统水利,把为满足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开展的各类水利建设称为“大水利”,进行初步地分析和探讨。

  一、为什么要提出“大水利”的概念

  中国的水利建设虽然有几千年的历史传统,但真正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始于新中国。50年来,建坝近9万座,堤防25万余公里,极大地支持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其成就举世瞩目。但中国水利建设需要更新观念,树立“大水利”概念,理由有二:

  (一)世纪水利建设在观念上出现了较大的偏差

  尽管20世纪兴建了大量水利工程,但人与水的关系日趋紧张,表现在洪涝灾害频繁,经济损失逐年增加;北方及沿海地区严重缺水,河道断流;水域污染严重,人畜中毒事故时有发生;水生物种群灭绝速度加快,危及生物进化过程。随着今后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上述问题都将进一步加剧,最终将从根本上破坏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造成上述问题是由于对水问题的特殊性认识不足。在传统的水利建设中只强调了对水的资源功能的开发,忽视了对其环境、生态功能的开发和保护。对水资源功能的开发中,又忽视了我国水资源的稀缺性。

  (二)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必然对水利建设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传统水利以兴利和除害为主要内容,未来社会将会对水质、水域景观、水生态等提出更高要求。休闲、旅游要求水域提供安全、舒适、优美的休息、娱乐空间,以密切人与水关系为背景的水文化将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内涵。

  21世纪水利建设方向的调整概括为: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调整人与生物圈的关系;调整人与水的关系。1998年长江洪水之后,国务院提出的退耕还林,退湖还田,移民建镇等重要方针,也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大调整。

  二、“大水利”与传统水利的区别

  21世纪大水利可概括为:

  通过流域的综合整治与管理,使水系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都得到完全地发挥,使全流域的安全性、舒适性(包括对生物而言的舒适性)都不断改善,并支持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水利与传统水利的差别,归纳如下表:

 

     

   

工作范围

以河道及其建筑物为主

包括河道在内的全流域管理

治水原则

强调改造自然

重视人与自然相适应

水功能开发

资源功能

资源、环境、生态多功能

对象水体

只考虑水的物理特征

考虑水的物理、化学、生态特征

学科支持

水力学、岩土力学、结构力学等力学理论体系

力学、环境、生态、社会经济等多学科

流域管理

以河道水系管理为主

对流域内水系的各影响因素进行干预

流域观念

不尊重流域圈存在,盲目跨流域引水

尊重流域圈存在,促进节水社会形成

防洪减灾

防洪工程调度、工程抢险

全流域风险管理

河道治理

断面规则化、渠化

断面多样化、自然化

堤防建设

破坏水陆连续性,湿地消失

采取湿地保护措施,保持水陆连续性

大坝建设

破坏河道及生态连续性

加强过船、过渔设施建设,保持河道及生态连续性

水资源利用

侧重于经济用水,造成黄河断流

同时兼顾经济、环境、生态用水

   

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不可持续发展

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可持续发展

精品课程

正在播放:一级建造师考点解读

难度: 试听完整版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