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我国有2000多个县,7000多个水泥厂,丰富的资源为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其使用寿命长,养护费用小的优点,缓解了我国道路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目前我国各等级公路,城市道路,县乡公路中水泥混凝土路面还占很大的比重并将长期与沥青路面并存发展。为了更好的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现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突出问题——胀缝的病害,设置等问题做一点探讨。
2、胀缝的病害
胀缝的病害集中表现为胀缝两侧的板块挤碎破角、错台、啃边,出现这样的病害主要原因是从思想对胀缝施工不重视、不按规范要求施工、未能按要求进行养护,主要表现为:
2.1 片面理解“胀缝应少设或不设”,认为胀缝无关紧要。
2.2 在灌缝时石渣掉入缝内或灌缝前缝内石渣未清净造成胀缝无法伸长而破碎。
2.3 施工中传力杆及套管的安装位置不正确,传力杆放置时未用支架固定或固定支架不牢固,胀缝处相邻板块分两次浇注时两侧未同时固定传力杆,先施工一侧因机械振捣造成杆端或套管端下降,后浇的一侧因不断被碰撞虽经调整仍然难以保证传力杆垂直于胀缝平面,当胀缝变形时传力杆阻碍了混凝土伸长,并形成了对混凝土的撬应力造成顶或边劈裂破坏。
2.4 凿填缝料槽时或拆除胀缝板上部填缝料预留槽板条时造成胀缝边缘破坏,然后用水泥砂浆修整补缺,造成边缘两侧混凝土强度较低,强度低的胀缝边缘混凝土首先破坏。
2.5 填缝料施工不规范,胀缝下未设防水设施,造成路面基层浸水,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破坏,造成面板断裂、错台。
3、胀缝的设置
胀缝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因温度变化产生的温度应力,原则上讲胀缝应少设或不设,笔者认为在进行胀缝设置时应如下考虑。
3.1 冬季施工季节施工时,胀缝一般每100~150m设置一道;夏季施工时,如板厚大于等于20cm,可不设胀缝,其它情况施工时一般每200~250m设置一道。
3.2 城市道路交叉口各向切点处需设置胀缝。
3.3 与固定构筑物相接处应该设置胀缝。
3.4 一般情况下在转弯半径R<150m的平曲线和曲经半径R<150m的竖曲线应设置无传力杆型胀缝。
3.5 与柔性路面相接时,如为高等级公路可按图2设置,如为一般等级公路。
3.6 竖曲线可以在变坡点处设置无传力杆型胀缝,但对于凹形竖曲线可以不设胀缝,因为温度产生的张力相当于给混凝土面板施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预应力,属于对板块有利的应力。
3.7 纵坡小的城市道路在凸形曲线上一般可不另外增设胀缝。
3.8 隧道内的温差不大,可不设胀缝,一般只在出入口处设置胀缝。
4、胀缝的构造
关于胀缝的构造型式在设计规范、设计图纸及一些专业书籍中都很明确,这里不再多做介绍,但在排水不畅路段,一般构造型式胀缝的防水效果往往不理想,容易引起路面基层浸水造成路面断板或错台,如果在普通的胀缝下铺设二毡三油防水层(如图4),则能有效地预防因胀缝路面基层浸水而造成的病害。
5、在胀缝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根据胀缝的破坏机理分析,胀缝施工应做到以下几点:
5.1 传力杆:胀缝传力杆的定位是否准确是胀缝施工成败的关键,传力杆要求必须清洁无锈,长度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端部应光滑,传力杆的硬质套子端部必须封闭,严防混凝土或稀浆进入,另外,绝对不能因某种原因用带肋钢筋代替圆钢。套管与传力杆端应留3cm的空隙,内可填塞沥青麻絮或纱头。用来固定传力杆的钢支架必须牢固,用来固定套子的一端应比另一端稍低,使传力杆能恰好在套子中心,传力杆还必须与路中线(或胀缝点的切线)平行。
5.2 胀缝板:近年来施工普遍采用的一般有衫木板、松木板等软木类板材和粘胶板、泡沫板、沥青浸制压制板等合成材料类板材。胀缝要求平直,尺寸要准确。软木板类板材板中不能有硬结,在板上应按设计钻出略大于传力杆直径的孔,以利于传力杆安装且不至于漏浆。胀缝板宽通常有二种做法,一种板宽比路面板厚小4cm,然后用胶带粘4cm宽的泡沫板,在浇筑后混凝土达到5mpa后凿除泡沫板,灌入填缝料。另一种胀缝板宽度与路面厚度相同,然后直接凿除胀缝板3~4cm,灌入填缝料。
5.3 胀缝及灌缝料胀缝要求同时垂直于路面和纵缝,宽度为2.0~2.5cm,上下宽度应一致,缝内不得有硬物或水泥混凝土浆,填缝料最好选用合格厂家生产的聚氯乙稀胶泥或自已按要求配制,但不得直接用加热沥青进行灌缝。
从某种意义上讲,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成败在于胀缝施工,胀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中最薄弱的环节,广大技术人员要重视胀缝,建造真正合格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考试大一级建造师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