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路面平整度的措施
3.1 沥青路面机械摊铺工艺及控制
1) 摊铺机基准线的控制,摊铺机在进行自动找平时需要有一个准确的基准面(线),可以使用摊铺底面层——基准钢丝绳(走钢丝)法和摊铺中面层和表面层——浮动基准梁法确立基准面(线),使用者可结合路面的结构层次和施工位置进行选定。其基本原则是:当以控制高度为主时,以走钢丝为宜;当以控制厚度为主时,则采取浮动基准梁。
2) 摊铺机的摊铺进度控制,摊铺机应该匀速,不停顿地连续摊铺,严禁时快时慢。因摊铺速度的变化必然导致摊铺厚度变化。为了保证厚度不变,就要调节厚度调节器以及捣固器和熨平板的激振力与振捣梁行程,但人工调节是凭经验调节,在速度变化处会引起摊铺后预压密实度的变化,从而导致最终压实厚度的差异,影响路面平整度。
3.2 碾压质量控制
1) 初压,第一阶段初压习惯上常称作稳压阶段。由于沥青混合料在摊铺机的熨平板前已经初步夯击压实,而且刚摊铺成的混合料的温度较高(通常在140℃左右),因此只要用较小的压实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稳定压实效果。通常用6 t~8 t的双轮振动压路机以2 km/h左右速度进行碾压2遍~3遍。
2) 复压,第二阶段复压是主要压实阶段。在此阶段至少要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因此,复压应该在较高温度下并紧跟在初压后面进行。碾压遍数参照铺筑试验段时所得的碾压遍数确定,并不宜少于4遍~6遍。
3) 终压,第三阶段终压是消除缺陷和保证面层有较好平整度的最后一步。由于终压要消除复压过程中表面遗留的不平整,因此,沥青混合料也需要有较高的温度。终压常使用静力双轮压路机并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结束时的温度不应低于沥青面层施工规范中规定的70℃ ,应尽可能在较高温度下结束终压。
在施工现场,组织得好的碾压应是初压、复压和终压的压路机在相互衔接的小段上碾压并随摊铺速度依次向前推进。
4) 为保证各阶段碾压作业始终在混合料处于稳定的状态下进行,碾压作业应按下述规则进行:由下而上(沿纵坡和横坡);先静压后振动碾压;初压和终压使用双轮压路机,初压可使用组合式钢轮一轮胎压路机,复压使用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
5)桥头、涵洞两端及伸缩缝的防治措施。
桥头、涵洞两端引起的跳车现象,成为各个道路路线上一个主要克服和攻关的项目,要对其彻底进行治理,要从以下几点着手:a.地基加固处理,为消除桥台和台后填方段的差异沉降变形,需对地基进行加固,尤其是特殊路基,如软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河流相冲击洪积物地基等需进行特殊处理。b、桥头设计过渡段,即在一定长度范围内铺设过渡性路面或设置搭板,可以使在柔性结构路段产生的较大沉降通过过渡段至桥涵结构物上,车辆行驶就不至于产生跳车。c.台背填料的选择,在挖方地段的台背回填部位,因场地特别窄小,可选用当地的石渣、砂砾等优质填料;在高填方的拱涵及涵洞与侧墙的相接部位,尽量选用内摩擦角大的填料进行填筑,而且施工时应注意填料土压的平衡,不发生偏移,以免造成工程事故。d.在靠近构造物背后设置必要的地下排水设施。也可在桥台与填方结合处及过渡段的路面下设置垫层,防止路面下渗水进入填方。
3.3 路面基层|考试|大|施工注意事项
严格按照《道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底基层和基层施工,必须坚持除与土基接触的底基层可以采用路拌法施工以外,其上面的各层均应采用集中场拌和摊铺施工方法,以确保标高、横坡、强度、平整度达到设计要求。控制基层平整,面层铺筑前用3 m直尺对基层进行平整度检测,且对平整度差大于8mm 的路段应进行整平。
3.4 接缝处理对策
(1) 纵向接缝:两条摊铺带相接处,必须有一部分搭接。才能保证该处与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厚度。搭接的宽度应前后一致。搭接施工有冷接茬和热接茬两种。冷接茬在施工时宜加设挡板或采用切刀切齐。同时注意新摊铺带必须与前一条摊铺带动的松铺厚度相同。热接一般是指在施工中使用两台以上摊铺机进行梯队作业。不管采用冷接法或热接法,摊铺带的边缘都必须整齐。这就要求机械在直线上或弯道上行驶始终保持正确位置。为此。可沿摊铺带一侧敷设一根导向线,并在机械上安置一根带链条的悬杆,驾驶员只要注视所悬链条对准导向线行驶即可。
(2) 横向接缝: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横向接缝有斜接缝和平接缝两种。城市道路的中、下层的横向接缝可采用斜接缝,在上面层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其他等级道路的各层均可采用斜接缝。铺筑接缝时,可以已压实部分上面铺一些热混合料使之预热软化,以加强新旧混合料的粘结。但在开始碾压前应将预热用的混合料铲除。以保证横向接缝处的路面平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