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卷(七)参考答案
1 B 8 C 15 C
2 B 9 B 16 B
3 B 10 A 17 B
4 D 11 B 18 C
5 A 12 A 19 A
6 B 13 A 20 D
7 B 14 A
21 ACE 25 BCDE 29 BC
22 ACDE 26 ABDE 30 ABCD
23 ACDE 27 ABCD
24 ACE 28 BCDE
三、案例题
【案例1】
1.不完善,还缺3项:①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前:挖土外运→井点降水;摊铺素混凝土垫层→开槽垫砂);⑤沉井下沉(钢封门→拆脚手架→挖土下沉)→⑥封底
2.不完善,还缺:
(1)沉井下沉前完成靠河一侧隔水帷幕,采用压密注浆加深搅拌14m长,同时完成洞口封堵工作;
(2)沉井下沉后,要进行沉井封底。当沉井下沉到设计标高后,进行沉井下沉观测,在8h内沉降量小于10mm时,可以封底,可采用干封底法。
3.辅助沉井下沉措施有:外加荷载、井壁外侧适当均匀加水、井壁外侧冲水、挖出井壁外侧上部土层,减少侧压力及摩擦力等。
4.在封底前在沉井底部设若干只集水井井笼(用铁皮制成直径为600mm,长1m),井笼上下封口,四周钻孔,埋入封底下0.5m处,四周用卵石回填,各井阀以盲沟贯通,井笼内插入泵不断抽水,直至封底混凝土浇筑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要求为止,然后用高标号混凝土封死集水井。
5.混凝土渗水原因及解决方法:
(1)渗水原因1:与混凝土本身空隙大小和混凝土空隙的连通程度有关,空隙越大,渗透率越高。解决方法:可通过选材及配合比来控制,如选择水化热较低或水灰比较小的水泥等
(2)渗水原因2:由施工中拌和、运输、浇捣和养护不良造成的。解决方法:严格控制在施工过程中的搅拌、运输、浇捣及养护等各环节的作业质量,采取严措施消除一切可能造成的渗漏隐患。
6.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外荷载引起的裂缝(施工时的静载荷和动载荷)、物理因素引起的裂缝(温度和湿度变化、不均匀沉降、冻胀等)、因浇捣、脱模、养护不当引起的裂缝)。解决方法如下:
(1)模板需均匀透刷脱模剂,少量木模要浇水湿透;
(2)混凝土要浇捣好后不要重物撞击;
(3)基底要稳固、防止出现沉降;
(4)振捣要均匀,严格控制振捣时间;
(5)养护要及时,加强早期养护,延长养护时间;
(6)模板支撑点要稳固、防止沉陷、跑模、胀裂。
7.大面积混凝土施工要采取的技术措施有:
(1)混凝土中要掺加缓凝剂,减缓浇筑速度,以利于散热;
(2)避开炎热天气浇筑大面积混凝土。如需要,应用冰水或搅拌中掺加碎冰块拌制混凝土;对骨料设简易避阳装置或进行喷水冷却;运输混凝土速度要加快,以降低混凝土搅拌和浇筑温度;
(3)浇筑薄层混凝土,控制每层浇筑厚度不大于30cm,以加快热量的散发,并使温度分布均匀,同时便于振捣密实,以提高弹性模量;
(4)加强早期养护,提高抗拉强度。混凝土浇捣后,表面要覆盖,并洒水养护。夏季延长养护时间,冬季应采取保温措施。对薄壁结构,要延长拆模时间。拆模时,块体内外温差不大于20℃,以防止急剧冷却,造成表面裂缝;
(5)混凝土拌制温度要低于25℃;浇筑时要低于30℃。浇筑后控制与大气温度差不大于25℃,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0℃以内;
(6)通过电流感应器连接温度计测出混凝土温度。
8.原因:因集中搅拌、搅拌车运送、泵送浇筑、水泥用量增加、水灰比增大、砂率增加、粗骨料偏细等因素是引起商品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
对策:可选用有效的减水剂和粉煤灰,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水化热。还可利用后期强度,取代28D的强度,以减少水泥用量。选用较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减少收缩应力,也可有效控制温度收缩裂缝。施工中要对大体积混凝土要加强养护,采取保温与缓慢降温的措施,不同季节施工的混凝土要采取不同的养护方法。雨季施工要注意防雨措施,确保水灰比稳定。
【案例2】
1.两点不正确。(1)施工组织设计应在施工开始之前编制,(2)施工组织设计由上一级技术负责人和部门的审批手续。
2.两点不正确。(1)水池缠绕预应力钢丝时,钢丝需作搭接时,使用18~20号钢丝密排绑扎牢固,(2)搭接长度应大于25cm。
3.正确。
4 不正确。两个错误。(1)喷射水池砂浆保护层应在满水试验后施工,而且必须在满水状况下施工(2)喷射水泥砂浆保护层凝结后,应加遮盖,保持湿润14天以上。
5.不正确。喷浆宜在气温高于15oC时施工。当有大风、降雨、冰冻或当日气温低于0oC时不得进行喷浆施工。
6.不正确。水池为无盖水池,蒸发量的测定不能忽略。满水试验的程序应为:试验准备→水池注水→水池内水位观测→蒸发量的测定→有关资料整理。
7.不正确。有四点错误。(1)满水试验时向池内注水分三次进行。(2)每次注入深度为设计水深的1/3。(3)注水水位上升速度不超过2m/24h,相邻两次充水的间隔时间24h。(4)每次注水后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
8.不正确。两点错误。(1)满水试验时,水位观测是在池内注水至设计水位24h以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2)末读数与初读数的时间间隔不大于2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