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背景材料:
某写字楼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高度80M;建筑中间部位设有变形缝和防火分区,外墙采用隐框玻璃幕墙,总面积8000M2;幕墙设计方案如下:予埋件安装位置图纸设计后交给土建施工单位施工,玻璃单元组件在公司生产车间安装,用硅酮结构胶粘接玻璃和铝合金框,使其承受玻璃的自重产生的剪切力和拉力;粘接前对硅酮结构胶进行了相容性试验;连接竖框的芯柱长度,首层和顶层为200MM,标准层为500MM;每层的连接方式为下部为铰接,镙栓孔为长圆孔,上部为滑动连接, 镙栓孔为圆孔;幕墙全部采用吸热反射中空钢化玻璃,为防止镀膜层破坏,将其放置内侧朝向室内, 中空层厚度8MM;
施工方案如下:由于玻璃幕墙安装与主体结构施工出现交叉作业, 在主体结构的施工层下方设置了防护网;高度2.7M, 挑出宽度3m;根据施工面分别采用了外脚手架和吊篮施工,利用吊篮作为竖向运输工具,脚手架经过设计,并与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可靠连接。局部采用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单排布置。施工人员进场后开始安装钢支座,安装立柱时, 发现土建单位给出的基准点,被现场材料复盖, 施工人员根据幕墙所下的予埋件位置进行测量放线;此时发现,个别予埋件的误差太大,经设计同意改为后置埋件,然后进行支座校正、焊接紧固,避雷系统采用镀锌钢片直片安装,安装玻璃单元时,为防止玻璃破损,直接从生产车间将玻璃运至现场安装;幕墙与楼板接缝处采用20厚铝板封堵并填充保温材料;幕墙单元板块共有4000块,之间的缝隙采用硅酮耐候胶嵌缝,进行自检,清洁. 质检人员对玻璃进行抽检,抽检量为180块;
验收时,施工单位交付了
1墙工程的竣工图或施工图、结构计算书、设计变更文件及其它设计文件;
2.幕墙工程所用各种材料、附件及紧固件、构件及组建的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纪录和复验报告。
3 进口硅酮结构胶的商检证、国家检测机构出具的硅酮结构胶相容性;
4.打胶、养护环境的温度、湿度纪录;双组分硅酮结构胶的混匀性试验纪录及拉断实验纪录;
5.防雷装置测试纪录;
6.隐蔽工程验收文件;
7.幕墙构件和组建的加工制作纪录;幕墙安装施工纪录;
8.淋水实验纪录;
其它质量保证资料。
由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协商确定该玻璃幕墙工程划分了5个检验批,每个检验批每160m²抽查一处,共检查了600 m².检查结果合格同意签字验收.
问题:在上述幕墙设计.施工和验收方案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
1.玻璃单元组件应在专门的注胶间内加工而不是在公司生产车间安装,
2.用中性硅酮结构胶粘接玻璃和铝合金框;
3.结构胶不能长期承受玻璃的自重产生的剪切力,铝合金框下部应安装二根不锈钢或铝合金托条加弹性橡胶块支撑玻璃;
4.粘接前对硅酮结构胶要进行相容性试验和剥离粘接性试验;
5.连接竖框的芯柱长度,首层和顶层至少应为215MM,标准层至少应为515MM;
6.每层的连接方式应为下部为滑动连接铰接,螺栓孔为长圆孔,上部为铰接,螺栓孔为圆孔;
7.吸热反射中空钢化玻璃,镀膜层放置在朝向中空气体层,中空层厚度应为9MM;
8.玻璃幕墙安装与主体结构施工出现交叉作业, 在主体结构的施工层下方设置的防护网;高度应为3M, 挑出宽度应为6m;
9.采用外脚手架施工局部采用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应双排布置。脚手架经过设计,不得与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可靠连接,应与框架主体结构可靠连接;
10.采用吊篮施工,不得利用吊篮作为竖向运输工具;
11.施工人员进场后应先放线,复检预埋件,偏差修正处理才能进行下步程序;
12.不得根据幕墙所下的予埋件位置进行测量放线; 应根据幕墙分格大样图和土建单位给出的标高点、进出位线及轴线位置进行测量放线;
13.后置埋件必须做现场拉拔试验并出具检测报告;
14.不得直接从生产车间将玻璃运至现场安装,应静至养护一段时间观察结构胶是否固化粘接牢固后,才能安装;
15.幕墙与楼板接缝处应采用不低于1.5厚镀锌钢板封堵,并填充防火的保温材料;
16.幕墙单元板块共有4000块,之间的缝隙应采用中性硅酮耐候胶嵌缝,质检人员对玻璃进行抽检,抽检量应为抽检量应为总数的5%以上,应是200块以上;
17.施工单位交付的验收资料缺少:剥离粘结性实验报告;后置埋件的现场拉拔检测报告;
18.幕墙的风压变形性能、气密性能、水密性能检测报告及其他设计要求的性能检测报告;
19.幕墙工程每500~1000m²为一个检验批, 不足500m²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每个检验批每100m²应至少抽查一处,每处不得少于10m²;该幕墙8000M2应至少划分8个检验批,抽查的总面积应为800M2;
20.在变形缝处幕墙的设计应考虑结构变形的需要设置变形缝,防火分区处的玻璃应采用防火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