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性质
• 土的分类具有碎散性、三相性(固相、液相和气相)及自然变异性三个基本特征。常见的分类方式如下:
(1)上按堆积年代可划分为老堆积土、一般堆积土、新近堆积土三类。
(2)根据地质成因可划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
(3)根据土中的有机质含量可将土分为无机土、有机土、泥质炭土和泥炭。
(4)按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可将土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和黏性土。
碎石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根据颗粒级配和形状可分为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角砾。
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根据颗粒级配可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粉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且塑性指数小于或等于10的土。根据颗粒级配可分为砂质粉土和黏质粉土。
黏性土: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
(5)特殊土及其分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或人为条件下形成的特殊性质的土称特殊土,其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并具有特殊的工程特性。特殊土包括软土、湿陷性黄土、红黏土、膨胀土、多年冻土、混合土、人工填土、盐渍土等。
2)土的物理性质
(1)土的物理性质
土的物理性质包括土的重量、含水性及孔隙性等。按饱和度将土划分为如下三种含水状态:
S<50%是稍湿状态;
S=50%~80%是很湿状态;
S>80%是饱水状态。
土的孔隙性常用孔隙比和孔隙率衡量。
土的孔隙比是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工程上常用孔隙比判断土的密实程度和工程性质,一般孔隙比小于0.6的土是密实的低压缩性土,孔隙比大于1.0的土是疏松的高压缩土。土的孔隙率是土中孔隙体积与土体体积(三相)之比。
(2)土的水理性质
①黏性土的稠度
土由半固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塑限;
由可塑状态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液限。
3)土的力学性质
(1)土的抗剪性
土的破坏一般是由荷载在土体中产生的剪应力超过土体的抗剪强度产生的。土对剪切破坏的极限抗力称为土的抗剪强度,它是评价地基承载力、边坡稳定性、计算土压力的重要指标。
(2)土的压缩性
一般来讲,砂土的压缩性取决于颗粒大小、形状及原始孔隙度和相对密度等;黏性土的压缩性取决于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孔隙度、稠度状态等。
5)特殊土的工程地质
(1)软土
软土泛指淤泥及淤泥质土,富含有机质,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主要由黏粒和粉粒等细颗粒组成。普遍具有含水量大、持水性高、孔隙比大、渗透性低、压缩性高、强度及长期强度低及较显著的触变性和蠕变性等共同特点。软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是造成建筑物开裂损坏或严重影响使用等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
(2)黄土与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为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分为自重湿陷性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3)膨胀土
膨胀土是指主要由亲水性矿物伊利石和蒙脱石组成,黏粒含量高,天然孔隙比小,具有强烈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的特性,其自由膨胀率大于或等于40%的黏性土。
(4)红黏土
红黏土具有高塑性、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等特性,一般呈现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不具湿陷性。红黏土的强度一般随深度增加而大幅降低。
【免费资料下载 | 0元领课 | 报名时间查询 | 在线刷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