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由①灌注导管破漏②灌注导管底距孔底深度太小③完成二次清孔后灌注混凝土的准备时间太长④隔水栓不规范⑤混凝土配制质量差⑥灌注过程中灌注导管埋深过大等原因引起
16、防止灌注混凝土时堵管的措施:
1)灌注导管在安装前应有专人负责检查,可采用肉眼观察和敲打听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查,检查项目主要有灌注导管是否存在小孔洞和裂缝、灌注导管的接头是否密封、灌注导管的厚度是否合格。
2)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严禁用气压。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应小于孔内水深1.3倍的压力。
3)灌注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应为300~500mm。
4)完成第二次清孔后,应立即灌注混凝土。
17、引起灌注混凝土过程中钢筋骨架上浮的原因:
1)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太短,使孔内混凝土过早结块,当混凝土面上升至钢筋骨架底时,混凝土结块托起钢筋骨架;
2)清孔时孔内泥浆的砂粒太多,砂粒回沉在混凝土面上,形成较密实的砂层,并随孔内混凝土逐渐升高,当砂层上升至钢筋骨架底部时便托起钢筋骨架;
3)混凝土灌注至钢筋骨架底部时,灌注速度太快,造成钢筋骨架上浮。
18、防止灌注混凝土过程中钢筋骨架上浮的措施:
1)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2)认真清孔:
3)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
4)当混凝土拌合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然后恢复正常灌注速度。
19、发生桩身混凝土强度低或混凝土离析的原因:
施工现场配合比控制不严、搅拌时间不够和水泥质量差。
20、防止桩身混凝土强度低或混凝土离析的措施:
严格把比进厂水泥的质量关,控制好施工现场混凝土配合比,掌握好搅拌时间和混凝土的和易性。
21、引起桩身混凝土夹渣或断桩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
1)初灌混凝土量不够,造成初灌后埋管深度太小或导管根本没有进入混凝土;
2)混凝土灌注过程拨管长度控制不准,导管拨出混凝土面;
3)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太短,或灌注时间太长,使混凝土上部结块,造成桩身混凝土夹渣;
4)清孔时孔内泥浆悬浮的砂粒太多,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砂粒回沉在混凝土面上,形成沉积砂层,阻碍混凝土的正常上升,当混凝土冲破沉积砂层时,部分砂粒及浮渣被包入混凝土内。
22、预防桩身混凝土夹渣或断桩的措施:
1)导管的埋管深度宜控制在2~6m。混凝土拨管应有专人负责指挥。
2)单桩混凝土灌注时间宜控制在1.5倍混凝土初凝时间内。
23、桩顶混凝土不密实或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原因:
超灌高度不够,混凝土浮浆太多,孔内混凝土面测定不准。
24、桩顶混凝土不密实或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措施:
对于桩径≤1m的桩,超灌高度不小于0.5~1m。对于桩径>1m的桩,超灌高度不小于桩长的5%。在灌注最后阶段,孔内混凝土面测定应采用硬杆筒式取样法测定。
25、桩混凝土因故中断的处理方法:
1)若刚开灌不久,孔内混凝土较少,可拔起导管和吊起钢筋骨架,重新钻孔至原孔底,安装钢筋骨架和清孔后再开始灌注混凝土。
2)迅速拔出导管,清理导管内积存混凝土和检查导管后,重新安装导管和隔水栓,然后按初灌的方法灌注混凝土,待隔水栓安全排出导管后,立即将导管插入原混凝土内,此后便可按正常的灌注方法继续灌注混凝土,此方法的处理过程必须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内完成。
3)混凝土灌注过程因故中断后拔除钢筋骨架,待已灌注混凝土强度达到C15后,先用同级钻头重新钻孔,并钻除原灌混凝土的浮浆,再用φ500钻头在桩中心钻进300~500mm深,这样就完成了接口的处理,然后便可按新桩的灌注程序灌注混凝土。
26、大体积混凝土出现的裂缝按深度的不同,分为贯穿裂缝、深层裂缝、表面裂缝三种,贯穿裂缝危害性是较严重的;而深层裂缝也有一定危害性;表面裂缝一般危害较小。
27、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1)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
2)内外约束条件的影响;
3)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
4)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28、城市桥梁工程预应力张拉材料和器具的技术要求:
1)钢丝每批不得大于60t;
2)金属螺旋管道宜采用镀锌材料制作,厚度不宜小于0.3mm。
3)预应力原材料必须保持清洁,在存放和运输时应避免损伤、锈蚀和腐蚀。预应力筋和金属管道在室放存放时,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预应力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在仓库内配套保管。
29、城市桥梁工程预应力钢筋制作的技术要求:
1)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孔道或台座的长度、锚夹具长度等经过计算确定。
2)预应力筋宜使用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钢绞线切断前,应在距切口5cm处用绑丝绑牢。
3)预应力钢筋采用镦头锚固时,高强钢丝,宜采用液压冷墩;冷拔低碳钢丝可采用冷冲镦粗;钢筋宜采用电热镦粗。
4)编束后的钢丝和钢绞线应按编号分类存放。钢丝和钢绞线束移运时支点距离不得大于3m,端部悬出长度不得大于1.5m。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