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点22水池满水试验的准备
(1)选定好洁净、充足的水源;注水和放水系统设施及安全措施准备完毕。
(2)有盖池体顶部的通气孔、人孔盖已安装完毕,必要的防护设施和照明等标志已配备
齐全。
(3)安装水位观测标尺;标定水位测针。
(4)准备现场测定蒸发量的设备。一般采用严密不渗,直径500mm,高300mm的敞口钢
板水箱,并设水位测针,注水深200mm。将水箱固定在水池中。
(5)对池体有观测沉降要求时,应选定观测点,并测量记录池体各观测点初始高程。
1.池内注水
(1)向池内注水宜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对大、中型池体,可先注水
至池壁底部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抗渗质量,当无明显渗漏时,再继续注水至第一次注水
深度。
(2)注水时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3)每次注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在注水过程中和注水以后,应对池
体作外观检查。当发现渗水量过大时,应停止注水。待作出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注水。
(4)当设计单位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执行。
2.水位观测
(1)利用水位标尺测针观测、记录注水时的水位值。
(2)注水至设计水深进行水量测定时,应采用水位测针测定水位。水位测针的读数精确
度应达1/10mm。
(3)注水至设计水深24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4)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
(5)测定时间必须连续。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准时,须连续测定两次以上;测定的渗水量
超过允许标准,而以后的渗水量逐渐减少时,可继续延长观测。延长观测的时间应在渗水量符合标准时止。
3.蒸发量测定
(1)池体有盖时可不测,蒸发量忽略不计。
(2)池体无盖时,须作蒸发量测定。
(3)每次测定水池中水位时,同时测定水箱中蒸发量水位。
命题点25沉井预制
(1)每节制作高度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且第一节制作高度必须高于刃脚部分;井内设确
底梁或支撑梁时应与刃脚部分整体浇捣。
(2)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75%后,方可拆除模板或浇筑后节混
凝土。
(3)混凝土施工缝处理应采用凹凸缝或设置钢板止水带,施工缝应凿毛并清理干净;内外
模板采用对拉螺栓固定时,其对拉螺栓的中间应设置防渗止水片;钢筋密集部位和预留孔底部应辅以人工振捣,保证结构密实。
(4)沉井每次接高时各部位的轴线位置应一致、重合,及时做好沉降和位移监测;必要日寸
应对刃脚地基承载力进行验算,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地基及结构的稳定。
(5)分节制作、分次下沉的沉井,前次下沉后进行后续接高施工。
①应验算接高后稳定系数等,并应及时检查沉井的沉降变化情况,严禁在接高施工过程中
沉井发生倾斜和突然下沉;
②后续各节的模板不应支撑于地面上,模板底部应距地面不小于1m。
命题点26沉井下沉控制
1.下沉应平稳、均衡、缓慢,发生偏斜应通过调整开挖顺序和方式“随挖随纠、动中纠偏”。
2.应按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和方式开挖。
3.沉井下沉影响范围内的地面四周不得堆放任何东西,车辆来往要减少震动。
4.沉井下沉监控测量
(1)下沉时标高、轴线位移每班至少测量一次,每次下沉稳定后应进行高差和中心位移量
的计算。
(2)终沉时,每小时测一次,严格控制超沉,沉井封底前自沉速率应小于10mm/8h。
(3)如发生异常情况应加密量测。
(4)大型沉井应进行结构变形和裂缝观测。
命题点27当构筑物无抗浮设计时,雨汛期施工过程必须采取抗浮措施
1.雨期施工时,基坑内地下水位急剧上升,或外表水大量涌入基坑,使构筑物的自重小于
浮力时,会导致构筑物浮起。施工中常采用的抗浮措施如下:
(1)基坑四周没防汛墙,防止外来水进入基坑;建立防汛组织,强化防汛工作。
(2)构筑物下及基坑内四周埋设排水盲管(盲沟)和抽水设备,一旦发生基坑内积水随即
排除。
(3)备有应急供电和排水设施并保证其可靠性。
2.当构筑物的自重小于其承受的浮力时,会导致构筑物浮起;应考虑因地制宜措施:引入
地下水和地表水等外来水进人构筑物,使构筑物内、外无水位差,以减小其浮力,使构筑物结构免于破坏。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