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隧道支护
5.1 隧道的支护首先要根据围岩的稳定情况,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主要有喷锚支护和大管棚支护等;施工期间,要对支护的工作状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在不良地质地段,要指派专人每班检查,当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要立即修整加固。
5.2 构件支撑的立柱不得置于虚碴和活动石块上。在软弱围岩地段,立柱底面要加设垫板或垫梁。
5.3 暂停施工时,要将支护直抵开挖面;对正洞和辅助坑道的连接处,要加强支护。
5.4 喷锚支护
5.4.1 在碴堆上作业时,要避免踩踏活动的岩块;在梯、架上作业时,要有必要的防护措施,并安排专人监护。
5.4.2 清除开挖面上的松动岩体、开裂的喷混凝土时,作业人员严禁站在被清除物的下方;作业过程中如发生风、水、输料管路堵塞或爆炸时,必须依次停止风、水、料的输送,并采取有效的抢修措施。
5.4.3 在安装钢架和钢筋网时,作业人员之间的动作要协调,本排钢架或本片钢筋网没有安装完毕,并和相邻的钢架和锚杆连接稳妥之前,不得取消临时支撑。
5.4.4 对锚喷支护体系的监控量测中发现支护体系变形、开裂等险情时,必须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当险情危急时,应立即将人员撤离危险区。
5.5采用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支护时,必须要有妥当的防护措施。向锚杆孔注浆,压力不宜过大,如发现压力过高,应立即停风,排除堵塞。注浆管喷嘴严禁对人放置,以防高压喷射物喷出伤人。
6 隧道衬砌
6.1 在进行衬砌施工前,要仔细检查初期支护的完好性和稳定性,若初期支护存在损坏现象,应先行补喷恢复后,方可进行下一步作业。
6.2 衬砌工作台上要设置不低于1.0m的防护栏杆,跳板、梯子要安装牢固并防滑,工作台的任何部位不得有钉子露头或突出的尖角,其承重量要在现场挂牌明示范。台车启动前应检查油、电线路是否良好,润滑油、液压油是否满足要求,台车两端两条水平调整油缸接管是否是串接,所有螺栓是否拧紧,清除周围障碍。
6.3 吊装拱架、模板时,作业现场要设专人监护;在2m以上的高处作业时,要遵守《高空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6.4 挂防水板前仔细检查板面有无断裂、变形、穿孔等缺陷,保证材料符合要求。检查、维修混凝土机械、压浆机械及管路时,必须先停机,切断风源、电源。
6.5 模筑混凝土衬砌施工时,拱墙模板架及台车下要留足施工空间,衬砌作业点应设置明显的限界及缓行标志;台车工作台上要满铺底板。
6.6 喷锚衬砌时,必须保证喷射机连接的风水管路牢固通畅;台架上的人、料不得超过承载能力。清除松动围岩、冲洗受喷面时,工作区内严禁人员停留;当在高度2m以上钻眼、安装锚杆、挂钢筋网及喷射混凝土时,要采取妥当的高处防坠落措施。
6.7 仰拱与隧底施工时,仰拱上的运输道路要搭设牢固,当向坑内倾卸混凝土时,非卸车人员要避让至安全地点;当仰拱超前边墙施工时,必须加强基坑坑壁的临时支护。
6.8 仰拱施工时,距掌子面距离Ⅲ级围岩不得超过90m,Ⅳ级围岩不得超过50m,Ⅴ级围岩不得超过40m;二衬施工时,距掌子面距离Ⅰ-Ⅱ级围岩不得超过200m,Ⅲ级围岩不得超过120m,Ⅳ级以上围岩不得超过90m.
7 施工通风、防尘防毒、防火及风水电供应
7.1 导坑开挖面风流中,按体积计氧气不得低于20%,二氧化碳不得超过0.5%; 洞内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作业开挖面复工时,必须进行通风和分析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确认符合标准后方可进入;人员严禁在风管的进出口停留。
7.2 洞内空气成分、风速、含尘量应每月至少测定一次,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游离的二氧化碳的粉尘不得超过2mg,风量必须保证每人每分钟最少供给新鲜空气3m3.
7.3 现场人员不得在风机的进出口停留,不得把工具和硬物等杂物放在风机和风管上;风管在通过台车时,台车上应加装风管保护套筒(硬质),避免风管遭到损害;安装上通风机的隧道,在工作人员进洞前十五分钟开机通风,工作过程中,每二十分钟通风一次。
7.4 施工供风的风动机械与软管连接必须牢固,拆卸连接风管应在停机关机后进行;风管网路中应分段设控制闸阀;检修风管时,应先关闭控制该部分管路的闸阀;洞内通风设施的安装、拆除、使用、检查、维修等要有专人检查养护,确保供风管路不被损坏。
7.5当隧道过长,一台风机无法满足通风需要时,要考虑串联风机进行接力通风,一般掘进长度150m以后采用一台风机压入式通风;超过1300m时,增设一台风机串联接力供风。通风量计算按新鲜风从洞外压人掌子面,污风顺洞身直接从洞内排出进行。洞内设一组射流风机,加速洞内污风向外排出。风管采用1.5m直径的软风管,供风最长距离2370m.软风管必须按规定要求悬挂,力求挂好的软风管呈直线布置,整齐划一,绝对禁止软风管呈“S”形,以防给通风造成阻力,增大漏风率及导致软风管损坏。
7.6瓦斯地段通风,应将新鲜空气送入开挖面,开挖面附近繁荣瓦斯含量必须稀释到1.0%以下;并用排风管将瓦斯气体排到洞外。
7.7 隧道施工应采取综合防尘防毒措施,并定期检查粉尘和有害气体浓度;在出渣前应用水淋湿渣堆,喷射混凝土粉尘浓度达不到标准时,应采取防尘措施。
7.8 隧道内要严格控制火源(明火有烟头,焊接火源及照明火源等),动火作业要实行审批制度。隧道内严禁抽烟;生产中焊接等动火作业,要与易燃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配备有足够的灭火器材;在动明火之前和工作之中,必须通风。
7.9 供水水池的位置不宜设在隧道的顶部,要根据机械及管路的要求控制过高水压;供水管路的铺设要避开交通繁忙地区和地质不良地段,且不宜采取高架形式。
7.10隧道施工前,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制定防排水方案;隧道进洞前要做好洞顶、洞口、辅助坑道的地面排水系统,防止地表水的下渗和冲刷。施工中要对洞内的出水部位、水量大小、涌水情况、变化规律,补给来源及水质成份做好观测和记录,并不断改善防排水措施。
7.11 施工用电
7.11.1施工现场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工作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4Ω;供电线路始端、末段必须重复接地;当线路较长时,线路中间应增设重复接地电阻,其阻值不得大于10Ω;
7.11.2施工用电线路需要经过专门的设计,并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方式,应实行一机、一闸、一漏(漏电保护器)、一箱(配电箱);漏电保护装置应与设备相匹配,不得用一个开关直接控制两个或以上的用电设备;
7.11.3架空线应采用绝缘导线,并架设在专用电线杆、电架上,架完线后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1.5m;
7.11.4固定式配电箱及开关箱的底面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1.3m,移动式配电箱及开关箱的底面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该大于0.8m;
7.11.5配电箱及开关箱应保持干燥通风,要有防尘措施并配锁;
7.11.6使用电灯照明时,应用安全电压,输电线路必须使用密闭电缆,严禁使用裸线和绝缘不良的电线;灯头开关,灯泡等照明器材必须选用防爆型。
8 施工机具管理
8.1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起重机械、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以及监测、防爆设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定。
8.2瓦斯隧道和富可燃气体隧道施工中的电器设备与作业机械必须使用防爆型。
8.3台车顶部工作平台周边应安装防护栏杆,作业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混凝土砂浆应及时清除干净。
8.4作业过程中应及时清除台车和运碴小车轨道上的异物,防止脱轨翻车。
8.5现场投入使用的设备和机具应建立管理台帐,大型施工机械应有专人使用和管理,小型机具也应明确专人负责管理。
8.6设备轮班作业时,应严格履行交接班手续,明确责任。 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8.7所用机械设备应勤保养、勤维修,保持良好使用状态。
9 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隧道施工
9.1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隧道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采集者退散
9.1.1 施工前应采用超前钻孔,探明地质情况,采取预防对策;
9.1.2 施工中应加强对围岩和支护体系的监控量测,当发现围岩和支护体系变形速率异常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情况严重时应将全部人员撤离危险区;
9.1.3 施工中应有足够的抢险、急救物资储备;
9.1.4 如发现坍塌,应积极处理和抢救,处理坍塌应在查明坍塌情况、制定出安全措施后进行。
9.2 软弱破碎富水围岩隧道施工,应采取截、排、堵等综合防水措施,并制定处理突发性大量涌水的措施。
9.3 岩溶地质隧道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9.3.1 施工中应加强地质情况的超前预测、预报工作,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发生突发性涌水、涌沙和泥石流;
9.3.2 开挖与支护应根据岩溶的大小、填充情况与隧道的相对位置等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9.3.3 对溶洞填充物的清理及对溶洞围岩处理,应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专项安全措施;
9.4 流沙地质隧道施工时应先护后挖,随挖随封闭,遇缝必堵,防止沙粒漏出,并加强防水措施。
9.5膨胀岩地质隧道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www.Examda.CoM考试就到考试大
9.5.1 支护与围岩应紧贴,严格控制围岩变形;
9.5.2 采用严防水、少扰动、早封闭的措施;
9.5.3 施工期间应由专人监测,当围岩变形加速时,立即撤走人员。
9.6 岩爆地质隧道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com)
9.6.1 在岩爆地段应有专人观测,发觉岩壁面发生响声,立即示警撤离人员;
9.6.2 发生岩爆应先撤人后撤设备;
9.6.3 岩爆地段严禁人员停留;
9.6.4 岩爆后应加强找顶工作,并延长通风时间。
9.7 挤压型地质隧道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9.7.1 开挖宜采用全断面法;
9.7.2 衬砌宜优先采用整体式衬砌,或采用仰拱超前,先墙后拱的分部衬砌,衬砌的施作应在围岩变形速率小于0.5mm/d之后进行;
9.7.3 施工中应加强对围岩变形速率的监测,当发现变形异常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10 隧道施工的监控和测量
10.1超前地质预报
10.1.1隧道施工前,在设计单位提供的地质资料和施工补充勘探的基础上,将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纳入到隧道施工的正常工序中,以探明前方围岩的变化情况,预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及时修改、补充和完善隧道施工设计,为隧道的施工提出措施建议,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10.1.2开工前制定详细的工作大纲,施工中严格按照大纲进行日常的预测预报工作。将预测预报结果及时提交工程技术部门,作为现场施工的依据。
10.1.3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方法
10.1.3.1地质素描:
施工过程中,每次爆破后由地质工程师进行地质素描,内容包括掌子面正面及侧面稳定状态、岩层产状、岩性风化程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产状、间距、长度、充填物、数量)、喷射混凝土开裂、掉块现象、涌水情况、水质情况、水的影响、不良气体浓度等,做出掌子面地质素描图和洞身地质展示图。及时对洞内涌水进行水质分析和试验,提交分析和试验结果,对影响隧道衬砌结构的水质提出处理意见,上报专管地质工作的项目副总工程师,以利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10.1.3.2 TSP203地质预报系统:
通过TSP203专用软件对隧道内采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以压制干扰、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提取地震参数为目的的技术处理。数据处理前,先确定描述隧道轮廓的参数、各炮孔的装药量等数据,再通过专用软件处理,给出掌子面前方结构的剖面及各种地震参数。
数据处理后,提供的直接成果是围岩性质可能发生岩性变化的位置、各反射界面围岩的物理性质。通过人工解译,得出反射界面的岩性参数、产状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各步解释后的隐含信息,以预测不良地质段的性质。
10.1.3.3超前水平钻探
超前钻探是隧道施工期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对其他探测手段成果的验证和补充。通过钻孔钻进速度测试和对钻孔岩芯的观察及相关试验获取隧道掌子面前方岩石的强度指标、可钻性指标、地层岩性资料、岩体完整程度及地下水、气状况等诸方面的资料。
量化岩体参数、综合确定围岩级别,对不连续界面、层面的构成进行细化,着重查清地质构造、岩溶、断层破碎带。同时查明地下水循环规律和水流动特征以及地下水化学成份等。会同有关专家对提交的成果进行再次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提出必要的安全措施。以指导现场施工。
10.2开挖后量测
10.2.1量测断面的间距和量测频率
10.2.1.1 隧道开挖后的每一个工作面都应进行观察和记录,并进行地质素描,对初期支护要进行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等的状况进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