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3进度和质量的关系
一般来说,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呈线性关系,表现为只强调进度可能会牺牲质量,导致返工,增加质量成本;而放慢进度可能会提高质量,但是却要以工期成本为代价。所以,协调两者的关键在于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合理的加快施工进度,实现综合效益最高。
建立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可知做好三者的协调工作,一方面将要求达到的质量目标进行量化,从采用的材料设备和施工方案技术上做保证;同时,按照质量标准选择各种消耗时,必须注意控制成本。此外,综合考虑自身的实力和项目情况,在保证质量和成本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并严格执行。最后,还要注意:三者的平衡是报考的、有侧重的,要随着时间、内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
2.1.3树立信息管理意识。促进信息的流通
信息从来源上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两种。内部信息是指发生在施工项目内部的、关于工程建设情况的各种有用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理和分析,可以使决策者对工程施工的进度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同时,及时地处理出现的问题以及分配接下来的工作。外部信息则是指发生在工程外部的,对项目的成本、质量、工期等产生影响的信息。比如说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问世,不同渠道供货带来的价格差异等等。对这些信息的收集、分析和采用可以使企业及时把握市场的报考,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用料计划、施工技术等等。要做好信息的管理工作,首先就要求做好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对于管理内部信息而言,这也是对前期的施工.情况的一种反馈,是检验施工进度安排是否合理、施工方案、技术是否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对外部信息的收集、整理,则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对市场信号进行淘取。其次,要对信息进行处理,并促使处理后的信息能及时到达相应的工作人员。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内部有一套信息处理的顺畅、流通机制。最后,要及时对各种信息进行及时的归档和处理。这不仅为本项目以后的索赔提供必要的事实依据,同时,也为项目后期的成本分析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有利于扬长避短,为企业今后的发展积累经验和技术。
2.2践行成本管理过程观
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是从进行投标段环环相扣,一个阶段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个阶段的开始,任何一个阶段出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成本控制的失败。所以,对每一个阶段都应该重视。
2.2.1慎重投标决策。做好投标报价工作
在过去,只要拿到项目,计划利润保护下的施工企业一般都能获利,施工企业往往不计一切代价争取项目。但是,正如前面所诉,市场环境和制度都已今非昔比,过去那种做法显然已经不合时宜。目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第一步是为是否投标、以何种报价投标作出正确的决策,以使竞标成本与可能的效益相匹配。(当然这里并不排除实力雄厚的企业出于企业今后业务发展的需要,以低利润甚至亏本的策略参与投标。但是从企业今后的长远发展而言,也是符合提高企业的效益的目标。)具体操作时,企业首先要对开发商情况、招标文件进行仔细的研究,认真勘察工程现场,在此基础上,初步估计可能的盈利程度以决定是否投标。而对于中标可能性小,或者条件过于苛刻的项目,及早放弃以免投入更多。接着,进入报价的初步编制阶段。由于中国实行招投标在评标阶段会“优先淘汰”超过或低于给定标底一定比例的标书,所以,在编制初步报价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评标人给的图纸、工程量以及要求编制,尽量使得结果与可能的标底相近。然后,要进行广泛的市场询价,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初步报价水平进行调整。最后,进行盈亏分析。所谓的盈亏分析就是对报价中尚存在盈余和风险因素进行预测分析,估算出可能增加的利润和亏损。这些因素包括市场材料机械价格的素,增强管理的主动性。
2.2.2进行成本预测,制定成本控制计划
投标价是为了能够中标而制定的价格,采用的价格水平基本是国家统一定额,依据是招标单位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和图纸。但是,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市场的实际价格标准、施工中实际的工程量预测出与实际相符的成本水平。测算出的结果可以和同类建筑的成本水平进行比较,并适当的调整。接着需要对预测出的成本进行敏感性分析。所谓敏感性分析就是假定其他自变量不变,当某一自变量变动时,对变量的影响程度,从而定性的分析自变量的重要程度。
成本的内容包括用工、用料和机械使用费用等直接工程费,措施费,间接费。以预测的成本数据为基数,施工企业可以分别假定各个变量因素上下浮动一定的百分比,测算出总成本相应变化的百分比。这样,就可以了解各个要素控制在总成本控制中的重要程度。施工单位结合对各个要素的控制能力,就能确定成本控制过程中的着眼点、侧重点。
只是做到上诉两点还是不够的,必须将成本控制的工作具体落实到各个施工过程中,制定成本控制计划。这个工作可以结合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将一定工程量产生的成本落实到一定工期内各个分项工程中,并责任到人。这样,也就是实现了工期、进度、成本的三结合集成控制体系。
2.2.3及时进行成本核算,做好成本分析工作
成本核算指的是在施工过程到某一个阶段时,及时的对已完工程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对未完工工程的成本做更精确的预测。这个工作关键在于正确划分已完未完工程界限,目的在于便于管理者对前期的工作有一个客观认识和评价,并据此对接下来的工程成本管理目标、方式做出改进和调整。
成本分析工作是指对成本的各项构成内容如:工、料、机、措施费、间接费的实际发生情况和计划进行对比,与整体的成本控制状况相比,从而确定成本控制工作的总体完成情况和影响成本升降的主要因素。这可以看成是对成本核算工作的集成,是在工程基本完工之后,对整个施工成本控制的一个总结。成本分析是一项事后工作,也极容易被忽视,事实上它对于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潜在作用。做好成本分析工作一方面有利于施工单位掌握本项目的获利情况;更重要的在于,对成本控制的弱点、难点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为今后的发展积累难得的施工经验。
3、塑造企业形象,创造隐性效益
如前所述,目前的建设承包市场上,施工企业是处于“总量供过于求”的尴尬境况。在不断国际化的中国建设承包市场上,施工企业只有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才能在同行的竞争中胜出,才能在合同谈判中取得与开发商同等的话语权。企业的品牌与形象将是一笔无法估量的效益。
1)在企业内部要营造一种重视法制、重视人才的氛围。运作日益规范、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承发包市场上,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法这两个因素。不论是合同的订立、还是施工过程中难免发生的纠纷和索赔,都必须懂法,才能在第一时间合理、有效地判断出症结所在,并做出处理。可以这么说,施工中的甲乙双方,谁对法律法规的掌握占优势,那一方就能在合同订立、执行、纠纷处理和索赔等工作中占上峰。著名的鲁布革工程就是乙方成功运用法律法规制胜的一个典型案例。重视人才则是指企业要善于培养人才并珍惜人才。作为一个施工企业,一批专业的核心人才是不可缺少的要素。培养人才一方面要做好外部引进,另一方面,要经常陛的组织核心技术人才学习。珍惜人才则是指要尊重他们的创造性成果,并与报酬、职位升迁等因素挂钩。
2)在承接每一个项目过程中,围绕客户至上的宗旨,建造令房地产开发商满意的工程。切不可贪图小利,以牺牲质量求短期利润。在与开发商发生纠纷时,要善于从双方的共同利益出发,依照合同、法律合情合理的解决,力争最终实现双赢。要争取做到完成一个项目结交一个朋友,利用口碑效应提高本企业的信誉。
3)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及时将企业文化文字化、规章化。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首先是在思想层次上,公司所有员工约定俗成的观点看法,体现在工作过程中就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施工单位要善于发现并总结这种意识形态,并将其精华文字化,之后再让企业内部的核心人员学习,最终推广到全企业。一个拥有强文化的企业将影响其员工的思维和工作方式,进而在与开发商等工作接触中,展示本企业的特色。这对于企业形象、品牌的树立将起到无形的推动作用。
施工单位对某一个项目中的成功管理,能为企业继续发展积累显性的资金和经验,而企业形象这个隐陛资本的培养,则是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只有两者并重,才能走出施工企业的困境,获得长远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