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学习笔记

工程咨询中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应强化环境意识

来源:233网校 2008年6月17日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是我国投资项目决策程序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决策的质量,可以说它是决定建设项目优劣的关键,是实现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重要基础。而在现行作为直接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报告中,有关项目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和分析十分有限,这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宏观背景显得不相适宜。
  人类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资源衰竭、能源紧张和环境危机,这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处在体制转型时期的经济欠发达国家而言,政府的环境政策是减缓生态与环境破坏、改善环境质量最为重要的手段。早在八十年代初期,我国政府就明确规定把环境保护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保护法》、《森林保护法》等一系列法规。九十年代以后,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进而将实施“可持续发展”确定为我国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和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与评估中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深化项目环境保护方面的分析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和可行的。
  一、在可行性研究与评估中强化环境意识是必要的
  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中强化环境保护意识的必要性在于:
  1.有利于提高项目前期准备的工作效率。按照我国现行的项目建设程序,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还应当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际操作中,通常是先编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然后编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并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若在可研阶段,对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未予充分考虑,环境影响评价往往不易顺利通过。有时,不得不回过头来重新修改可研报告中的工艺技术方案,调整投资估算,甚至进行更大篇幅的改动。这样既延长了项目前期工作周期,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力、物力资源浪费。
  2.有利于项目投资科学决策。传统的经济增长是依靠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务、消耗资源和能源,单纯追求国民生产总值为目标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目标的影响下,新的经济理论,一改过去单一追求经济利益的方式,把近期利益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转变成为追求实现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之间持久的平衡发展。为此,我国已将资源合理利用和各地的环境保护纳入各级政府主要官员的政绩考核。各级决策者们在项目决策前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拟建项目的环境保护问题。同时随着全民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项目业主和企业家们在投资决策前也会希望获得更多的项目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
  3.有利于筹集项目建设资金。现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使那些经济、社会、环境效益都好的建设项目在投资方面更容易获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倾斜。这类项目在争取国外投资方面也同样具有优势。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政府对贷款项目的环境问题十分重视。特别是世界银行在项目决策程序中实行了环保一票否决制,因此在争取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进行项目开发建设时,尤其要处理好开发利用与环境治理保护之间的关系,求得社会经济发展同资源开发、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协调。
  二、在可行性研究与评估中强化环境意识是可能的
  我国政府提出:2000年,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010年,基本改变环境恶化的状况,城乡环境有比较明显的改善。政府的这一工作目标和当前我国正在执行的环境经济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我们在项目可研与评估中强化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提供了政策依据。
  可持续发展观、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为我们在项目可研与评估中强化环境意识、深化环境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持。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中。传统的资本或财富定义已被拓展了,除有形资本外,还将人力资本和自然环境与资源纳入资本概念中。并强调,必须重视资本,人力资本和环境(资源)资本。因为其中任何一种形式的资本退化都会危及未来的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不仅突出重视环境资源的价值,而且从报考角度强调对它们永续利用,代际公平等。环境经济学是环境科学与经济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相互交叉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使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增添了经济分析的视角,它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经济问题对待,从而分析环境问题的经济本质并提供有效的政策选择。
  当代技术经济学的有关方法应用于环境问题的具体研究,给我们在项目可研与评估中深化环境分析提供了分析手段。如从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角度计算最优污染水平,对环境工程核算和微观环境经济决策进行费用——效益分析,以及对环境污染进行价值估算和对项目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等。
  三、在可行性研究与评估中强化环境意识是可行的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不仅要体现“经济发展政策”,而且应体现“环境保护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政策”。尽管目前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与项目评估中有关环境方面的深入分析尚无现成的模式可循,但我们应该在实践中,针对不同项目特点,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探索,建议先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的全过程中强化环境意识,对拟建项目除了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适用可靠性外,还要从环境的角度分析拟建项目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对拟建项目的环境和社会影响程度能够定量的,并能用货币表示的尽量将其货币化,以便进行定量分析;对不能定量的或无法用货币表示的,则应进行定性的分析描述。
  2.项目选址在遵循选址一般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项目区的环境容量与承受能力,使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为环境所允许,开发强度不超过环境的负荷能力。
  3.在选择论证项目的生产工艺技术方案时,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两方面的内容。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减少它们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策略旨在减少产品在整个生产周期过程(包括从原料提炼到产品的最终处置)中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总之要鼓励资源综合利用,对废料和污染物实行源头削减。在清洁生产的概念中,不但含有技术上的可行性,还包括了经济上的可盈利性,体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4.在项目可研与评估中,还应详细描述该项目的排污种类、排放量、排放方式、废弃物回收利用和污染物处理的方案。以及项目环保设施的投资额、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等情况。
  5.在项目经济分析中,除了按国家现行可研与评估中有关经济分析的要求进行常规的项目经济分析之外,还可以尝试着对环境影响进行价值计量并将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结果纳入项目经济分析,使我们能更全面地了解项目的实际价值,预见项目的经济后果和环境后果,避免实施使自然环境退化的项目,为项目可行性决策提供依据。
  6.在项目不确定分析中,除对项目关键的财务变量进行敏感性分析外,建议对项目关键的环境变量(如现行环境经济政策、环境质量标准、环境排放标准的变化)也进行敏感性分析。
  当今,绿色农业、绿色产品、绿色会计、绿色GNP、绿色……不断涌现。人们向往“绿色”,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作为工程咨询工作者,我们有义务为这“绿色”的向往添枝增叶,让我们编制的可研报告、项目评估报告中更多一些绿色吧!
相关阅读
精品课程

正在播放:一级建造师考点解读

难度: 试听完整版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