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了30年。受到经济拉动和政府刺激的基本建设,在过去若干年中蓬勃发展,而置身于该产业链条中的建筑设计企业,受惠于此,获得了井喷式的发展。
然而,随着中国基本建设减速、竞争加剧和基本建设热点需求转移,也伴随着建筑设计企业员工的脱贫致富,建筑设计企业面临内忧外患多重瓶颈。2008年6月13日,中国建筑设计企业瓶颈研讨会在上海天强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举行,10多位资深咨询人士就建筑设计企业的瓶颈进行了研讨,而建筑咨询企业员工的激励问题,赫然在列。与会人员一致发问:建筑设计企业员工,该如何激励?
员工激励真的是瓶颈吗
约束,是限制企业绩效的因素。所谓瓶颈,就是竞争资源最为严重的环节或职能,企业对其的需求远远大于现有的供应能力。它的存在,导致其他资源利用率的大幅度下降,并限制了整体产出。对于提升企业绩效而言,具有最高的敏感度。
过去,行业的高速发展掩盖了建筑设计企业的内在问题。如今,增长速度趋缓,员工收入则居高不下。建筑设计企业对外面临不断增大的行业环境压力,对内承受员工对于粗放的财富激励的逐渐迟钝。建筑设计企业的盈利模式面临从单纯数量(规模)增长到质的增长,从外生增长(行业增长“抬轿”)转变为内生增长(管理促效益)的转变及其挑战。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时下,技术、资金、业务、经验等已不再是建筑设计企业的发展瓶颈。建筑设计企业大都拥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广泛的业务、丰富的专业技术和经验积累,各地优秀的建筑设计企业也多拥有由自己的技术专长,代表性、地标性作品和客户满意度共同构建的强大品牌号召力。
员工激励逐渐凸显其瓶颈的关键性。所谓员工激励,是通过各种手段,激发目标对象的主动行为,产生对企业积极有利效果的过程。对于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型员工是激励的主体。他们是建筑设计企业绩效提升、稳定发展的关键基石。当员工放弃金钱回报,渴望自有“时间”的时候,员工激励的难度发展到了一种极至状态。这也就是建筑设计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很难突破原有规模的一个重要原因。员工激励成为企业发展“货真价实”的一个瓶颈。
建筑设计企业员工激励的难点
知识型员工有着高素质、自主性和难控制等特点,其激励始终是个难题。在建筑设计行业,显得尤为突出。
建筑设计企业员工激励的难点在于:
1)主观因素:
A.建筑设计企业员工对物质回报既迟钝又依赖。一方面,长期以来的“身价”水涨船高,让建筑设计企业员工脱贫致富,早已过着体面的白领生活,对金钱回报不再敏感,失去了奋斗精神,不愿意为增加收入而延长劳动时间;另一方面,为了保证生活质量,员工对物质回报又有较高的要求,对高收入比较依赖。
B.建筑设计企业一向重视技术,忽视管理。而人力资源管理更是粗放。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子模块的激励管理,则是可望而不可及。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缺失、劳动报酬保持“大锅饭”、绩效考核“走形式”,职业生涯、劳动报酬和绩效考核之间没有形成有机联系,互不影响,更进一步的削弱了激励的作用。
2)客观因素:
从客观因素来讲,建筑设计企业员工激励的难度来源于整个国民精神的缺失、体制、内部管理粗放等因素。
A.国民精神的缺失;
企业和员工没有对企业的使命,建筑设计企业工作的崇高意义进行发掘,员工从工作中感受最多的就是“一份工作”,回报金钱,然后养家糊口。上海天强管理顾问公司李渊总经理经过对台湾大地震重建建筑设计师的工作案例的介绍和分析,直言内地建筑设计企业缺乏对“意义”的追问和追求。处在快速发展期的中国,打破了很多历史观念,因而创造了经济奇迹,同时,人们也留下了空虚的大脑,被物质思想乘虚而入,导致国民普遍缺乏信仰和追求。大环境如此,必然影响作为知识型工作者的建筑设计企业主体员工。
B.受累于国有体制/气氛;
很多企业已经完成改制,但是没有充分的改变。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没有构架完整,职、权、责、利关系没有梳理;管理职能和职能子模块之间缺乏系统性、不能够互相支持和协调,管理和先进企业相比,十分粗放;人员庞杂,人浮于事,或者结构不合理,不平衡。有些急需的人才极度匮乏,而有些人员工作量严重不足;有些人累死,有些人能闲的慌。员工观念仍然因循守旧,重视技术、忽视管理;追求稳定,不愿意面对市场和变革。
C.内部管理粗放,对激励缺乏系统性设计和提升。
激励是系统工程。员工受到激励和感受到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导致挫折的因素的数量多过激励因素,同一个因素的激励效应的敏感度低于挫折效应的敏感度,单个因素的作用面上,激励作用的作用远远小于挫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