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排列图法
排列图法又称为主次因素分析法或帕累托图法,是用来分析影响质量主次因素的有效方法。如图4.2-5所示,排列图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若干个连起来的直方形和一条曲线组成。左侧纵坐标是频数或件数,右侧纵坐标是累计频率;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或项目),按影响程度大小从左至右排列。直方图形的高度表示影响因素的影响大小,将其累计频率(百分数)点连成一条折现,即为帕累托曲线。
①累计频率在0~80%为A类因素,即主要因素,重点管理;
②累计频率在80%~90%范围内的因素定为B类因素,即次要因素,常规管理;
③累计频率在90%~100%范围内的因素定为C类因素,即一般因素,可放宽管理。
5.相关图法
相关图又称为散布图,是用来观察分析两种质量数据之间相关关系的图形方法。
在生产过程中,质量特性与影响因素都是变量,这些变量之间有的存在确定性关系,即根据一个变量可准确地算出另一个变量值,如碳素钢中含碳量与硬度的关系。
还有些变量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但彼此却无确定性的对应关系,这种关系称为相关关系。
通过绘制散布图,计算相关系数等,可分析研究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密切程度,进而对相关程度密切的两个变量,通过对其中一个变量的观察控制,去估计控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以达到控制工程质量的目的。
【总结】相关图法总结
1.抽样检验缘由
虽然只有采用全数检验,才有可能得到100%的合格品,但由于下列原因,还必须采用抽样检验:
(1)破坏性检验,无法采取全数检验方式(混凝土试块)。
(2)全数检验有时会耗时长,在经济上也未必合算。
(3)采取全数检验方式,未必能绝对保证 100% 的合格品。
2. 检验批
提供检验的一批产品称为检验批(N)。
检验批有稳定和流动两种形式。所谓稳定批,是指将产品整批存放在一起,即批中所有单位产品是同时提交检验的。所谓流动批,则是指检验批中的单位产品逐个从检验点通过,由检验人员直接进行检验。
1)检验批构成
构成一批的所有单位产品,不应有本质差别,只能有随机波动。只要生产处于稳定状态,还是应采用较大的检验批。
2)批量
一批产品所包含的产品总数称为批量。批量大小没有统一规定。
3)批质量衡量方法(计数+计量)
(1)计数方法
①以批不合格品率为质量指标,也称为计件;
②以批中每百单位产品的平均不合格数为质量指标,不合格数应为不合格品(个)数×不合格项数,也称为计点。
(2)计量方法
①以批中单位产品某个质量特性的平均值为质量指标;
②以批不合格品率为质量指标;
③以批中单位产品某个质量特性的标准差为质量指标等。
3. 随机抽样方法 (了解)
1)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就是排除人的主观因素,按以下方式逐个抽取样本单元的方法:第一样本单元从总体中所有N个抽样单元中随机抽取;第二个样本单元从剩下的 (N-1) 个抽样单元中随机抽取……依此类推,直至抽取 n 个样本单元为止。在实际应用中,简单随机抽样常借助于随机数骰子或随机数表来进行。
2)系统随机抽样系统
随机抽样是指将总体中的抽样单元按某种次序排列,在规定范围内随机抽取一个或一组初始单元,然后按一套规则确定其他样本单元的抽样方法。如每隔一定时间或空间抽取一个样本,其第一个样本是随机的,所以又称为机械随机抽样;用系统随机抽样得到的样本称为系统样本。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工序质量检验。
3)分层随机抽样
分层随机抽样是指将总体分割成互不重叠的子总体(层) ,在每层中独立地按给定的样本量进行简单随机抽样。例如,由不同班组生产的同一种产品组成一个批,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各班组生产的产品质量可能会有波动,为了获得有代表性的样本,便可将整批产品按不同班组分成若干层。这样,可使同一层内的产品质均匀整齐,然后在各层内再分别抽取样本。
4)分级随机抽样
分级随机抽样是指第一级抽样从总体中抽取初级抽样单元,以后每一级抽样是在上一级抽样单元中抽取次一级的抽样单元。分级随机抽样一般用于总体很大的情况下,例如对批量很大的砖的抽样,就可以按二次抽样来进行。
5)整群随机抽样
整群随机抽样是指将总体分成若干互不重叠的群,每个群由若干个体组成。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群,抽出的群中所有个体便组成样本。
4. 抽样检验分类
1) 按检验目的不同,抽样检验可分为监督检验和验收检验
2) 按产品质量特征不同,抽样检验可分为计数抽样检验和计量抽样检验。
3)按抽取样本次数不同,抽样检验可分为一次、二次、多次抽样。
(1)一次抽样检验【重点】
一次抽样检验是最简单的计数检验方案,通常用(N,n,C) 表示。即从批量为N的交验产品中随机抽取n件进行检验,并且预先规定一个合格判定数C。如果果发现n中有d件不合格品:当d≤C时 ,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当d>C时 ,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2)二次抽样检验【重点】
二次抽样检验也称双次抽样检验。二次抽样检验则包括五个参数,即:(N,n1,n2,C1,C2)C1:第一次抽取样本时的不合格判定数。C2:第二次抽取样本时的不合格判定数。
4) 按抽样方案是否可调整,抽样检验可分为调整型抽样检验和非调整型抽样检验
①调整型抽样检验。主要是根据产品质量变化情况,按照预先确定的规则适当地调整抽样方案。一般地,当批质量处于正常情况时,采用正常抽样方案;当批质量变坏时,改用加严抽样方案;当批质量显著变好时,允许使用放宽抽样方案。【信任崩塌】
②非调整型抽样检验。一般不利用产品的质量历史,使用中也没有调整规则,适用于对孤立批产品的检验。
5)按是否可组成批,抽样检验可分为逐批检验和连续抽样检验。
在大多数情况下,产品是以批的形式交付验收的。如果每一批都进行检验,就称为逐批检验。有些产品不能在形成批之后进行检验,而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检验,这就需要在重要工序设立固定检验点进行直接抽检,这称为连续抽样检验或流动批检验。
5. 施工质量检验方法
施工质量检验可采用感观检验法、物理检验法、化学检验法和现场试验法等。
常用的施工质量统计分析方法有:分层法、调查表法、因果分析图法、排列图法、相关图法、直方图法和控制图法等。
1.分层法
分层法是指将调查收集的原始数据,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按某一性质进行分组整理的分析方法。每组就称为一层,因此,分层法又称为分类法或分组法。
分层的结果是使各层间数据的差异突显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层间、层内的比较分析,可以更深入地发现和认识质量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分层法是工程质量统计分析中的一种最基本方法。排列图法、直方图法、控制图法、相关图法等统计方法通常需要与分层法配合使用,常常是首先利用分层法将原始数据分组后,再应用其他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2.调查表法
调查表法又称为调查分析法、检查表法,是指利用专门设计的统计表对工程质量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并粗略地进行原因分析的一种方法。
根据使用目的不同,采用的调查表有:工序分布检查表、缺陷位置检查表、不良项目检查表、不良原因检查表等。检查表的形式繁多,也可根据数据收集的需要自行设计调查表。
3.因果分析图法 【重点】
因果分析图又称为质量特性因果图、鱼刺图或树枝图,是一种反映质量特性与质量缺陷产生原因之间关系的图形工具,可用来分析、追溯质量缺陷产生的最根本原因。
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质量缺陷的原因不外乎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4M1E)等五大方面,在每一方面原因中,有可能包含若干中原因、小原因和更小的原因。
注意点:
(1)一个质量特性或一个质量问题使用一张图分析。
(2)通常采用QC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集思广益,共同分析。
(3)必要时可邀请QC小组以外的有关人员参与,广泛听取意见。
(4)分析时要充分发表意见,层层深入,排除所有可能的原因。
(5)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由各参与人员采用投票或其他方式,从中选择1~5项多数人达成共识的最主要原因。
4.排列图法
排列图法又称为主次因素分析法或帕累托图法,是用来分析影响质量主次因素的有效方法。如图4.2-5所示,排列图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若干个连起来的直方形和一条曲线组成。左侧纵坐标是频数或件数,右侧纵坐标是累计频率;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或项目),按影响程度大小从左至右排列。直方图形的高度表示影响因素的影响大小,将其累计频率(百分数)点连成一条折现,即为帕累托曲线。
①累计频率在0~80%为A类因素,即主要因素,重点管理;
②累计频率在80%~90%范围内的因素定为B类因素,即次要因素,常规管理;
③累计频率在90%~100%范围内的因素定为C类因素,即一般因素,可放宽管理。
5.相关图法
相关图又称为散布图,是用来观察分析两种质量数据之间相关关系的图形方法。
在生产过程中,质量特性与影响因素都是变量,这些变量之间有的存在确定性关系,即根据一个变量可准确地算出另一个变量值,如碳素钢中含碳量与硬度的关系。
还有些变量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但彼此却无确定性的对应关系,这种关系称为相关关系。
通过绘制散布图,计算相关系数等,可分析研究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密切程度,进而对相关程度密切的两个变量,通过对其中一个变量的观察控制,去估计控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以达到控制工程质量的目的。
1) 相关图绘制
首先从生产过程中随机收集两种相关变量的对应数据(一般不少于30个) ,然后将这些数据点描绘在直角坐标图中,即可得到相关图。
2)相关图的观察与分析
6.直方图法
直方图法即频数分布直方图法,是用来反映产品质量数据分布状态和波动规律的统计分析方法。
用途是:判断工序的稳定性;推断工序质量规格标准的满足程度;分析不同因素对质量的影响;计算工序能力等。
1)直方图绘制步骤
(1) 收集整理数据。(一般不小于100 ,如果确实达不到,至少也应大于50个)
(2) 计算极差。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3) 对数据分组,确定组距和组界。包括确定组数K,组距h,组届。
(4) 编制数据频数统计表。
(5) 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直方图的观察与分析【重点】
(1)观察直方图的形状,判断产品质量状况将直方图分布状态与正态分布图进行对比,可分析判断产品质量状况。
①正常型直方图就是中间高,两侧底,左右接近对称的图形。表示工序处于稳定状态,只存在随机误差。
②折齿型是由于分组组数不当或者组距确定不当出现的直方图。
③左(或右)缓坡型,主要是由于操作中对上限(或下限)控制太严造成的。
④孤岛型,是原材料发生变化,或短时间内工人操作不熟练造成的。
⑤双峰型,是因取样时混批所致,如将两台设备、两种不同施工方法的产品混在一起或在两个不同批量中取样等。
⑥峭壁型,是由于数据收集不正常,可能有意识地去掉下限以下的数据,或是在检测过程中存在某种人为因素所造成的。
(2)将直方图与质量标准比较,判断实际生产能力
①B在T中间,质量分布中心x与质量标准中心M正好重合,两侧还有一定余地,表明工序质量稳定,不会出废品。
②B虽然落在了T内,但质量分布中与T的中心不重合,偏向一边。如果生产状态一旦发生变化,就可能超出质量标准下限而出现不合格品。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使直方图移到中间来。
③ B在T中间,且B的范围与质量标准的范围重合,没有余地,生产过程一旦发生小的变化,产品的质量特性值就可能超出质量标准。出现这种情况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以缩小质量分布范围。
④ B在T中间,但两边余地太大,表明工序稳定,但工序能力过于宽裕,经济性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原材料、设备、工艺、操作等控制要求适当放宽些,降低成本或缩小公差范围。
⑤ B的中心与T的中心偏离较大,表示实际质量分布过于偏离质量标准中心,已经单边超限,出现不合格品。
⑥ 质量分布范围完全超出了质量标准上、下界限,表明工序能力太小,必然出现不合格品。此时,应提高工序能力,使工序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7. 控制图法
控制图又称为管理图,是一种在直角坐标系内画有控制界限,描述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波动状态的图形。利用控制图分析质量波动原因,判明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方法,称为控制图法。
1.抽样检验缘由
虽然只有采用全数检验,才有可能得到100%的合格品,但由于下列原因,还必须采用抽样检验:
(1)破坏性检验,无法采取全数检验方式(混凝土试块)。
(2)全数检验有时会耗时长,在经济上也未必合算。
(3)采取全数检验方式,未必能绝对保证 100% 的合格品。
2. 检验批
提供检验的一批产品称为检验批(N)。
检验批有稳定和流动两种形式。所谓稳定批,是指将产品整批存放在一起,即批中所有单位产品是同时提交检验的。所谓流动批,则是指检验批中的单位产品逐个从检验点通过,由检验人员直接进行检验。
1)检验批构成
构成一批的所有单位产品,不应有本质差别,只能有随机波动。只要生产处于稳定状态,还是应采用较大的检验批。
2)批量
一批产品所包含的产品总数称为批量。批量大小没有统一规定。
3)批质量衡量方法(计数+计量)
(1)计数方法
①以批不合格品率为质量指标,也称为计件;
②以批中每百单位产品的平均不合格数为质量指标,不合格数应为不合格品(个)数×不合格项数,也称为计点。
(2)计量方法
①以批中单位产品某个质量特性的平均值为质量指标;
②以批不合格品率为质量指标;
③以批中单位产品某个质量特性的标准差为质量指标等。
3. 随机抽样方法 (了解)
1)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就是排除人的主观因素,按以下方式逐个抽取样本单元的方法:第一样本单元从总体中所有N个抽样单元中随机抽取;第二个样本单元从剩下的 (N-1) 个抽样单元中随机抽取……依此类推,直至抽取 n 个样本单元为止。在实际应用中,简单随机抽样常借助于随机数骰子或随机数表来进行。
2)系统随机抽样系统
随机抽样是指将总体中的抽样单元按某种次序排列,在规定范围内随机抽取一个或一组初始单元,然后按一套规则确定其他样本单元的抽样方法。如每隔一定时间或空间抽取一个样本,其第一个样本是随机的,所以又称为机械随机抽样;用系统随机抽样得到的样本称为系统样本。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工序质量检验。
3)分层随机抽样
分层随机抽样是指将总体分割成互不重叠的子总体(层) ,在每层中独立地按给定的样本量进行简单随机抽样。例如,由不同班组生产的同一种产品组成一个批,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各班组生产的产品质量可能会有波动,为了获得有代表性的样本,便可将整批产品按不同班组分成若干层。这样,可使同一层内的产品质均匀整齐,然后在各层内再分别抽取样本。
4)分级随机抽样
分级随机抽样是指第一级抽样从总体中抽取初级抽样单元,以后每一级抽样是在上一级抽样单元中抽取次一级的抽样单元。分级随机抽样一般用于总体很大的情况下,例如对批量很大的砖的抽样,就可以按二次抽样来进行。
5)整群随机抽样
整群随机抽样是指将总体分成若干互不重叠的群,每个群由若干个体组成。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群,抽出的群中所有个体便组成样本。
4. 抽样检验分类
1) 按检验目的不同,抽样检验可分为监督检验和验收检验
2) 按产品质量特征不同,抽样检验可分为计数抽样检验和计量抽样检验。
3)按抽取样本次数不同,抽样检验可分为一次、二次、多次抽样。
4) 按抽样方案是否可调整,抽样检验可分为调整型抽样检验和非调整型抽样检验
5)按是否可组成批,抽样检验可分为逐批检验和连续抽样检验。
5. 施工质量检验方法
施工质量检验可采用感观检验法、物理检验法、化学检验法和现场试验法等。【重点】
常用的施工质量统计分析方法有:分层法、调查表法、因果分析图法、排列图法、相关图法、直方图法和控制图法等。
1.分层法
分层法是指将调查收集的原始数据,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按某一性质进行分组整理的分析方法。每组就称为一层,因此,分层法又称为分类法或分组法。
分层的结果是使各层间数据的差异突显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层间、层内的比较分析,可以更深入地发现和认识质量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分层法是工程质量统计分析中的一种最基本方法。排列图法、直方图法、控制图法、相关图法等统计方法通常需要与分层法配合使用,常常是首先利用分层法将原始数据分组后,再应用其他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2.调查表法
调查表法又称为调查分析法、检查表法,是指利用专门设计的统计表对工程质量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并粗略地进行原因分析的一种方法。
根据使用目的不同,采用的调查表有:工序分布检查表、缺陷位置检查表、不良项目检查表、不良原因检查表等。检查表的形式繁多,也可根据数据收集的需要自行设计调查表。
3.因果分析图法 【重点】
因果分析图又称为质量特性因果图、鱼刺图或树枝图,是一种反映质量特性与质量缺陷产生原因之间关系的图形工具,可用来分析、追溯质量缺陷产生的最根本原因。
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质量缺陷的原因不外乎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4M1E)等五大方面,在每一方面原因中,有可能包含若干中原因、小原因和更小的原因。
注意点:
(1)一个质量特性或一个质量问题使用一张图分析。
(2)通常采用QC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集思广益,共同分析。
(3)必要时可邀请QC小组以外的有关人员参与,广泛听取意见。
(4)分析时要充分发表意见,层层深入,排除所有可能的原因。
(5)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由各参与人员采用投票或其他方式,从中选择1~5项多数人达成共识的最主要原因。
6.直方图法
直方图法即频数分布直方图法,是用来反映产品质量数据分布状态和波动规律的统计分析方法。用途是:判断工序的稳定性;推断工序质量规格标准的满足程度;分析不同因素对质量的影响;计算工序能力等。
1)直方图绘制步骤
(1) 收集整理数据。(一般不小于100 ,如果确实达不到,至少也应大于50个)
(2) 计算极差。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3) 对数据分组,确定组距和组界。包括确定组数K,组距h,组届。
(4) 编制数据频数统计表。
(5) 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直方图的观察与分析【重点】
(1)观察直方图的形状,判断产品质量状况将直方图分布状态与正态分布图进行对比,可分析判断产品质量状况。
①正常型直方图就是中间高,两侧底,左右接近对称的图形。表示工序处于稳定状态,只存在随机误差。
②折齿型是由于分组组数不当或者组距确定不当出现的直方图。
③左(或右)缓坡型,主要是由于操作中对上限(或下限)控制太严造成的。
④孤岛型,是原材料发生变化,或短时间内工人操作不熟练造成的
⑤双峰型,是因取样时混批所致,如将两台设备、两种不同施工方法的产品混在一起或在两个不同批量中取样等。
⑥峭壁型,是由于数据收集不正常,可能有意识地去掉下限以下的数据,或是在检测过程中存在某种人为因素所造成的。
(2)将直方图与质量标准比较,判断实际生产能力
控制图法
控制图又称为管理图,是一种在直角坐标系内画有控制界限,描述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波动状态的图形。利用控制图分析质量波动原因,判明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方法,称为控制图法。
1)控制图的基本形式
控制图的横坐标通常表示按时间顺序抽样的样本编号,纵坐标表示质量特性值或其统计量(如样本平均值等)。
控制图一般有三条线:上面一条虚线为上控制线(UCL),下面一条虚线为下控制线(LCL),中间一条实线为中心线(CL)。控制界限一般根据“3σ”原理来确定,上下控制界限标志着质量特性值允许波动范围。
如果点子随机落在上、下控制界限内,则表明生产过程正常并处于稳定状态,不会产生不合格品;
如果点子超出控制界限,或点子排列有缺陷,则表明生产状况有异常,生产过程处于失控状态。
2) 控制图种类
3)控制图的观察分析
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可以认为生产过程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
① 连续25点中没有一点在界限外或连续35点中最多一点在界限外或连续100点中最多2点在界限外;
② 控制界限内的点子随机排列且没有缺陷。如果控制图中的点子分布不满足上述条件时,说明生产过程发生了异常变化。生产过程有异常的情形有:
(1) 连续7点或更多点在中心线同一侧。
(2) 连续7点或更多点呈上升或下降趋势。
(3) 连续11点中至少有 10 点在中心线同一侧。在连续14点中有12点在同侧。在连续17点中有14点在同侧。在连续20点中有16点在同侧。
(7) 连续3点中至少有2点和连续7点中至少有3点落在二倍标准差与三倍标准差控制界限之间
(8) 点子呈周期性变化
如果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状态,则把分析用控制图转为管理用控制图。分析用控制图是静态的,而管理用控制图是动态的。
随着生产过程的进展,通过抽样取得的质量数据点描在控制图上,随时观察点子的变化。如果点子落在控制界限外或界限上,即判断生产过程异常;点子即使在控制界限内,也应随时观察其有无缺陷,以对生产过程正常与否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