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二级建造师 > 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 > 水利水电工程辅导 > 水利水电工程学习笔记

游泳池设计及设备选型要求

来源:233网校 2008-02-27 09:25:00

  1、使用范围

  1.1室内、室外建造的各种类型的游泳池的给水排水设备、管材和化学药品。

  1.2室内、室外建造的各种类型和用途的水上游乐池的给水排水设备、管材和化学药品。

  2、设计选用要点

  1)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工程设计中,设备、仪表、管材(含管件),器件<含附件>和化学药品等的选用,应遵守下列原则:

  (1)国产及合资产品,应符合我国现行的有关“产品标准”的质量要求。

  (2)国外产品,应有该产品生产国主管部门的认可证和我国产品主管部门对其产品质量的检测证明。

  2)毛发过滤器

  (1)应优先用成品毛发过滤器,但应索要详细资料,校核过滤筒(网)孔(网)眼的总面积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2)壳体应选用耐腐蚀材料,如玻璃钢、不锈钢或铜等,如选用铸铁或碳钢材质,应进行防腐处理,涂刷符合卫生要求的防腐涂料或内衬防腐材料。壳体工作压力不宜小于0.35MPa.

  (3)毛发过滤网(筒)的材质,一般采用铜质、不锈钢,也可采用高密度塑料材质。

  (4)毛发过滤要求网(筒)每日清洗,故外壳的构造要简单,装卸灵活、密封性能好。

  (5)过滤筒(网)的孔(网)眼总面积,应不小于连接管道截面积的2.0倍。过滤筒的孔眼直径宜采用3—4mm,过滤网眼宜采用10—15目。

  3)循环水泵

  (1)循环水泵的数量,宜按多台泵同时运行配置,减小备用泵的容量。

  (2)循环水泵宜选用自带大容积前置毛发过滤器的整体型铜、不锈钢或高密度、高强度塑料等材质的游泳池专用泵。

  (3)如选用铸铁循环水泵时,其叶轮宜采用铜质或不锈钢材质,机械密封宜为耐腐蚀材料,电机应为全封闭型。

  (4)有条件时,宜采用低转速循环水泵,方便流量调节及降低噪音。

  (5)水泵泵组和管道,应设置减振和降低噪音的措施。

  (6)水泵吸水管流速宜采用1.0~1.5m/s,水泵出水管流速宜采用1.5-2.5m/s.

  4)过滤器

  (1)压力过滤器罐体可采用碳钢、不锈钢、玻璃钢等材质。采用碳钢罐体,则要求其内壁刷符合卫生要求的防腐涂料或内衬防腐蚀衬里,采用不锈钢罐体,则要求不锈钢材质应具有耐氯离子腐蚀的性能:当采用臭氧消毒系统时,应采用高质量不锈钢(316L)罐体内的布水器和集水装置材质及防腐要求均应与罐体相同。目前市场成品压力过滤器罐体压力有0.35MPa、0.45MPa和0.60MPa等级别。

  (2)压力过滤器宜优先选用立式罐体。

  (3)过滤器滤料采用石英砂,也可采用聚苯乙烯塑料球、硅藻土、无烟煤、纤维球。铸砂、拂石等。

  (4)过滤器滤料组成和滤速;应符合《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ECSl4)的规定。

  (5)压力式砂过滤器承托层厚度:应符合《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ECSl4)的规定。

  (6)选用成品压力过滤器(含臭氧吸附过滤器),应向生产商索要详细资料,对布水、集水的均匀性,滤料粒径和厚度,以及滤料层组合等进行分析研究后确定过滤速度。

  (7)硅藻土压力过滤器

  ①我国目前只有可逆式硅藻土滤机,过滤速度为6—10m/h.池水水质要求较高时,宜选用下限值。

  ②反冲洗水中含有硅藻土,应设置一个沉淀池,将硅藻土沉淀后再排放。

  (8)选用重力式过滤器时,应向供贷商索取详细的产品说明资料和质量评审证明。同时还应有因突然停电防止池水造成过滤器溢水的安全事故的可靠措施。

  (9)臭氧吸附过滤器

  ①罐体宜采用不锈钢(316L)材质,如选用碳钢材质,其内壁应衬贴或涂刷聚乙烯塑料或涂料。

  ② 吸附罐滤料一般采用活性炭,当其微孔表面积至少为1000㎡/g时,层厚约为500mm;滤速适宜在33—37m/h之间。

  (10)臭氧反应罐应优先选用聚乙烯树脂玻璃纤维材料罐体。如选用碳钢材质,其内壁衬贴或涂刷聚乙烯塑料或涂料。

  5)加药装置

  (1)加药装置由计量加药泵、溶液槽、管道组成。不同化学药品投加系统应分别选定。

  (2)计量加药泵一般按最大投药量选定,并具有10%一100%的调节范围功能。泵体及有关的固定装置应当能抗化学腐蚀。加药泵通常固定在溶液槽的顶部。

  (3)溶液槽的容积一般按一日用药量计算。溶液槽须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制造,其内应设置电动搅拌器。

  (4)加药管道应在工作温度和压力下能抵抗所输送的化学药品的腐蚀,并有清楚的标识。

相关阅读

添加二级建造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加入备考学习群

加学霸君领资料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