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强夯参数的选择
1)单击夯能确定
根据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经验公式
可推出E=(H/a)2 ,式中有效加固深度折减系数a可按以下选用:
湿陷性黄土: 0.45~0.60
一般粘性土、粉土: 0.55~0.60
砂土: 0.65~0.70
碎石土(不包括块石)、煤矸石: 0.60~0.75
块石、矿渣、矿山废石: 0.40~0.50
人工填土: 0.55~0.75
注:有效加固深度系指自夯前地面整平标高至夯后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土层的垂直深度。
2)平均夯击能(值)确定
强夯法加固地基土施加的平均夯击能,应取决于地基土的岩性特征、加固深度、建构筑物的荷载及安全类别等。《强夯地基技术规程》建议平均夯击能取值:一般粘性土、粉土:1500~2500KN-m/m2;砂土、碎石土(不包括块石):800~ 1500KN-m/m2;人工填土、块石、矿渣、煤矿石、矿山废石、湿陷性黄土: 2000~3000KN-m/m2
注:场地平均夯击能不包括满夯能量。
3)最佳夯击数确定:
单点夯击能确定后,在试验区选有代表性点作单点夯击能试验(单点夯击能试验中的夯击次数以使夯坑周围累计隆起量或下沉量不大于夯坑总体积5%为原则),根据夯击次数--夯沉量关系曲线取累计夯沉量占总夯沉量85%所对应的夯击数为最佳夯击数。
4)通过试夯还应确定强夯作业每夯坑的停锤标准,既每坑夯击次数及最终两击平均夯沉量。
5)夯点间距确定
依此确定夯击单元夯击点的数量,并依据附表取夯点间距来校核。
附表:夯点间距(m)
土的名称 |
单击夯击能(kN.m) | |||
500~1000 |
2000 |
4000 |
6000 | |
中、粗砾砂 |
3.0~3.5 |
3.5~4.0 |
4.0~4.5 |
4.5~5.0 |
粉土、细砂、粉砂、湿陷性黄土 |
3.0~3.5 |
3.0~4.0 |
3.5~4.0 |
4.0~4.5 |
一般粘性土、碎石土、矿渣、煤矸石、矿山废石 |
3.5~4.0 |
4.0~4.5 |
4.5~5.0 |
4.5~5.0 |
6)夯点布置形式:夯点布置一般采用正方形,梅花形或等边三角形布置。
7)夯击遍数,夯遍之间间隙时间确定,应根据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情况而定(超孔隙水压力消散75%以上为宜)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对于矿渣、煤矸石、矿山废石、碎土石、中砂粗砂、湿陷性黄土等地层,可不考虑超孔隙水压力作用,连续夯击,夯击遍数为2~3遍;对于粘性土、粉土、粉砂、细砂等地层,当考虑到超孔隙水压力对夯击效果有影响时(华东软土地区因富含地下水,施工时孔隙水压力对夯击效果有显著影响),应采用跳打法,夯击遍数为3~5遍。夯遍间歇时间为2~4周,含水量偏高时,夯遍间隙时间应适当延长。
8)强夯加固范围应符合;一般建构筑物,加固区外边缘扩延1/2~2/3倍的有效加固深度值;对于重大建构筑物,边坡工程膨胀土及煤矸石地基,不应小于有效加固深度值。
9)夯锤宜选用圆柱形或圆台形,其锤底面积和静压力应符合附表:
附表:锤底面积和静压力选用参考表
土的名称 |
湿陷性黄土 |
一般粘性土粉土 |
砂土、碎石土、人工填土煤矸石、矿渣、废石 |
锤底面积(m2) |
4.0~6.0 |
3.0~4.0 |
2.0~4.0 |
锤底压强(KPa) |
30~35 |
35~40 |
40~45 |
3.2.3强夯各项设计参数初步选定后,宜相互校核验证,其结果不应出现重大出入。
3.2.4针对具体工程对象或工程的不同部位宜选用不同的设计参数用于试夯,以确定最佳加固效果和取得最佳经济指标。
3.3 强夯设计宜根据工程项目对象及地质条件,考虑采用其他地基处理工艺来辅助强夯法加固地基,往往能得到较为满意的加固效果。
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强夯法和辅以碎石桩、塑料排水板等方法的强夯法处理地基被广泛应用,同时还出现了原土强夯和动力置换强夯等工艺。限于文章篇幅和笔者水平,在此不予赘述,文中不妥之处恳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