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建筑市场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1988年,世界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景气循环。经济增长达到4.5%的较高水平,世界贸易超前增长达到8.5%,国际金融市场十分活跃,国际直接投资迅猛增长。国际建筑市场也随之出现较大增长,250家国际大承包投资商的合同成交额(营业额)达9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3%,走出了低谷。1989年增至1126亿美元,1990年增至1203亿美元,1991年达到国际承包市场历史最高记录1519亿美元。此后的10多年内,虽然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且时有反复,但总体保持增长势头未变,国际承包市场出现了稳定发展的兴盛时期,每年225家大承包商营业额均在1000亿美元以上。
从发展趋势看,估计国际建筑市场总体规模将基本保持在3万亿美元的水平之上。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建筑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工程承包的比例将不断扩大,据有关预测,2010年之前,世界每年将有2000~3000多亿美元的国际工程承包额。
二、国际建筑市场的结构分析
1.国际建筑市场的地区结构。
亚洲地区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国际建筑工程承包市场,据统计,1993年亚洲地区国际工程在全球所占份额达到33.1%,此后一直保持在30%以上;欧洲紧随其后,所占份额保持在20%以上;从增长情况看,亚洲和欧洲市场上工程合同额(营业额)基本持续正增长。与此相对应,中东、非洲和拉美市场所占份额不断下降。1980年中东市场所占的份额曾居全球首位,达到39%,但是受世界石油价格不断下降和战争的影响,到1990年其份额只有14%,而到1997年更降到9.48%;非洲市场主要受国际援助影响,很不稳定,由于90年代外援减少,其所占份额迅速缩减,1997年只有8.54%;拉美市场份额1992年突然由上年的32.8%降到9.4%,此后两年进一步下降到6%左右,这主要是因为拉美各国外债负担过重,发展受到制约。
未来15年,亚洲仍将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并将保持5%~6%的增长速度,亚洲的国际建筑承包市场大致保持在600亿美元左右。其中,香港地区作为独立的关税区,近年来一直是我国对外承包业的第一大市场,承包劳务每年约20亿美元,37000人。据预测,今后10年,香港作为中国大陆与世界经济交流的传统和重要的窗口,其经济增长可望保持或超过5%的高速度,国际工程的建设需求很高。具体来说,第一是政府的工程承包,如填海、公路、码头等。这类工程竞争激烈,估计效益难以很高,但对我国公司树立信誉极为重要。第二是投资开发房屋建筑,由于房地产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风险波动较大,但利润丰厚。第三是劳务需求,特别是普通劳务需求量将会很大。澳门相比之下,地域狭小,产业结构特殊,而且在过去的10多年里,基础设施、机场、码头、道路、大桥相继完成,填海建房已趋饱和,所以建筑市场的增长空间十分有限。不过,随着澳门经济结构的转型,高科技含量的工程和劳务需求将有一定程度的增长。日本和韩国的承包工程市场的封闭程度很高,而且都是国际建筑承包业的大国,实力很强,所以其他国家很难在日韩获得大的工程承包合同。东南亚各国,如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是我国建筑公司的老市场,规模虽然不大,但增长平稳。特别是印度近年来经济发展比较强劲,建筑需求增长的前景很好。伊朗也是个大市场,工业、矿业、交通、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都有较大增长潜力,但存在着支付风险。
2.国际建筑市场的行业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从国际工程市场的行业结构看,1991年工业及石油化工业工程占全部市场需求的比重为38.02%,1992年增长到51.06%,随后开始逐年降低,1995年降为29.9%;1996、1997年又开始增长,所占份额分别是31.07%、33.94%.从1994年开始,房屋建筑业所占份额一直维持在21%以上,交通运输业则维持在16%以上,电力行业较少,但大多年份也达到了9%.从国际建筑市场行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看,过去10年形成的结构变动趋势还将持续下去,总体的行业结构特征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3.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结构及其变化趋势。
从总承包商的结构看,无论是公司数量,还是这些公司所占市场份额,发达国家在国际工程建筑市场都占有绝对优势,包括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1997年1998年分别有161家和155家公司被列入全球最大的225家之内,其国外营业额分别占其营业总额的85.9%和85%;而同期,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只拥有225家中的64家和70家,其国外营业额占其营业总额的比重也只有14.1%和15%.但从发展趋势看,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地位在不断提高,总体实力不断加强。
从总的格局来看,国际建筑市场呈现明显的金字塔形状。其中,发达国家的知名跨国建筑承包商始终居于金字塔的顶端部位,发展中国家的建筑企业总体上仍处于金字塔的下端,粗略估计,国际建筑市场居于金字塔上端的20%的企业,掌握着80%的市场和收益,而居于金字塔中部和底部的80%的企业,却只掌握20%的市场和收益。
近年来,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结构正在发生重要变化。为了提高竞争能力,特别是扩展在20%的市场和收益。
近年来,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结构正在发生重要变化。为了提高竞争能力,特别是扩展在世界各地承揽工程的地缘优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筑承包商开始走向合作的道路,跨国兼 兼并活动不断增多,国际建筑市场的集中程度随之不断提高,金字塔的顶端更加尖锐。这种发展趋势对后来居上的发展中国家的建筑企业,正在提出新的挑战。
三、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分析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压力下,国际知名建筑企业为保持和提升竞争实力,在联合重组的同时,还在企业的战略、管理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一定程度上促使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特点出现新的变化。
1.从系统承包商到全方位的价值链创新。
在过去几十年里,国际建筑市场最流行的竞争格式是以各种“交钥匙”工程为代表的系统承包商模式。这种经营方式将企业的利润源泉从简单的工程承包环节扩展到从设计、施工,到工程的总体设置的全部过程,使快速建立这种能力的企业获得了竞争的有利地位。经过几十年的竞争磨练,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形成国际市场上的总承包能力,于是建立在总承包能力为核心的竞争力基础开始动摇,全方位价值链创新取而代之,正成为新条件下竞争力的核心基础。全方位的价值链创新模式的实质是将企业放置于一个远超出竞争对手范围的大环境,将企业的客户、供应商、金融机构,以至于客户的客户都纳入企业的一个框架,通过企业自身价值链与这些密切关联的外部群体的价值链更有效的耦合,创造新的价值。国际工程承包中广泛流行的BOT模式,就是这种价值链创新的一个重要成果。
2.从独立的技术创新到全球技术资源的共享。
为了降低风险,减小研发成本,同时保持在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在技术研发领域开始走向合作,并逐步形成了全球技术资源共享的新局面。一方面,一些建筑企业为了降低研发成本,让其他企业共同分担研发成本,正逐步将自身的技术研发机构从母体脱离出来,同时引进新的投资者;另一方面,这些机构为了提高研发成果的效益,也开始向更多的企业提供服务。 (考试大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