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A317052因素分析砝
【案例2A317052】
1.背景
某框架结构工程的混凝土目标成本为1936896元,实际成本为1873446.4元,比目标成本降低了63449.6元。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其原因。
2.问题
(1)试述因素分析法的基本理论。
(2)根据表2A317052-1的资料,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其成本降低的原因。
3.分析
(1)因素分析法的基本理论:
因素分析法又称连锁置换法或连环代替法。这种方法可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形成的影响程度。在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假定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而其他因素则不变,然后逐个替换,并分别比较其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因素分析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①确定分析对象(即所分析的技术经济指标),并计算出实际与目标(或预算)数的差异;
②确定该指标是由哪几个因素组成的,并按其相互关系进行排序。排序规则是:先实物量、后价值量;先绝对值、后相对值;
③以目标(或预算)数为基础,将各因素的目标(或预算)数相乘,作为分析替代的基数;
④将各个因素的实际数按照上面的排列顺序进行替换计算,并将替换后的实际数保留下来;
⑤将每次替换计算所得的结果,与前一次的计算结果相比较,两者的差异即为该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2)分析成本增加的原因:
①分析对象是某框架结构工程的混凝土成本,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额为—63449。6元。该指标是由工程量、综合单价、损耗率三个因素组成的,其排序见表2A317052—2。
②以目标数1936896元(3840×485×1.04)为分析替代的基础。
第一次替代工程量因素:以3920替代3840,3920×485×1.04=1977248元
第二次替代综合单价因素:以464替代485,并保留上次替代后的值,3920×464×1.04=1891635.2元
第三次替代损耗率因素:以1.03替代1.04,并保留上两次替代后的值,3920×464×1.03=1873446.4元
③计算差额:
第一次替代与目标数的差额=1977248-1936896=40352元
第二次替代与第一次替代的差额=1891635.2-1977248=-85612.8元
第三次替代与第二次替代的差额=1873446.-1891635.2=-18188.8元
④工程量增加使成本增加了40352元,综合单价降低使成本减少了85612.8元,而损耗率下降使成本减少了18188.8元。
⑤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40352-85612.8-18188.8=-63449.6元。
⑥为了使用方便,企业也可以通过运用因素分析表来求出各因素变动对实际成本的影响程度,其具体形式,见表2A317052—2。
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表表2A317052—1
项目 |
单位 |
目标成本 |
实际 |
差额 |
工程量 |
m3 |
3840 |
3920 |
斗一80 |
综合单价 |
元 |
485 |
464 |
-21 |
损耗率 |
% |
4 |
3 |
-1 |
成本 |
元 |
1936896.0 |
1873446.4 |
-63449.6 |
商品混凝土成本变动因素分析表表2A317052—2
顺序 |
连环替代计算 |
差异(元) |
因素分析 |
目标数 |
3840×485×1.04 |
||
第一次替代 |
3920×485×1.04 |
40352 |
由于工程量增加80m。成本增加40352元 |
第二次替代 |
3920×464×1.04 |
-85612.8 |
由于单价降低21元成本降低8561288元 |
第三次替代 |
3920×464×1.03 |
-181 88.8 |
由于损耗率下降1%,成本减少18188.8元 |
合计 |
-63449.6 |
总成本减低63449.6元,占目标成本的3.28% |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本项目的成本管理效果是较好的,在工程量增加的前提下,由于使综合单价降低和损耗率下降,总成本降低了63449.6元,占目标成本的3.28%。因此应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成本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