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要立足市场,必须充分发挥机械设备作用,机械设备已成为决定施工生产的质量、工期、成本的重要因素,重视施工机械管理,管好、用好、维修好机械设备已成为项目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先进的机械设备需要合格的操作人员和先进的维修保养技术,更需要先进的管理模式。施工机械的管理分为:前期管理、使用管理和修理管理,使用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保持机械的良好技术状态,正确使用和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安全、优质、有效、低消耗地完成施工生产任务;前期管理主要是指设备的选型,良好的选型会降低设备的后期运营、维护费用;工程施工一旦开始,施工机械的设备管理工作就集中在使用和维修管理上。
工程机械设备在施工项目成本中的直接费用占了很大比重,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对节约工程费用,提高施工企业效益有着重大意义。因此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合理使用机械设备,必须严格遵守项目的机械设备使用管理规定。实行“三定”制度,主要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制;每台机械的专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考试,获得“操作合格证”之后才能操作相关的设备;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是设备维护的基础工作,为提高设备维修保养水平应使维护工作基本做到三化,即规范化、工艺化、制度化。规范化就是使维护内容统一,哪些部位该清洗、哪些零件该调整、哪些装置该检查,必须严格按照设备的维修保养规范进行。工艺化就是根据不同设备制订各项维护工艺规程,按规程进行维护。制度化就是根据不同设备不同工作条件,规定不同维护周期和维护时间,并严格执行。
对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工作要制定工作定额和物资消耗定额,并按定额进行考核,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工作应纳入机组承包责任制的考核内容。设备的维护保养内容一般包括日常维护、定期维护、定期检查和设备性能检测,设备润滑和冷却系统维护也是设备维护保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设备维护应严格按维护规程进行。设备维护规程是对设备日常维护方面的要求和规定,坚持执行设备维护规程,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安全、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1) 设备达到整齐、清洁、坚固、润滑、防腐、安全等采用的作业内容、作业方法、使用的工器具及材料、达到的标准及注意事项; 来源:考试大
(2) 日常检查维护及定期检查的部位、方法和标准; 来源:www.examda.com
(3) 检查和评定操作人员维护设备的程度,内容和方法等。
设备的三级保养制是机械设备主要的保养制度。是设备维修管理的重心由修理向保养的转变,反映了设备维修管理的进步和以预防为主的维修管理方针
三级保养制内容包括: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三级保养制是以操作者为主对设备进行以保为主、保修并重的强制性维修制度。三级保养制是依靠职工、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操作人员和维修保养人员全员参与,具体工作和设备管理相结合,搞好设备维护保养的有效办法。 来源:考试大
设备的区域维护是根据项目施工中设备分布的具体情况而采用的维修管理办法。维修人员承担一定施工区域内的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与设备操作人员共同做好巡回检查、定期维护、计划修理及故障排除等工作,并负责完成管区内的设备完好率、故障停机率等考核指标。区域维修责任制是加强设备维修为施工生产服务、调动维修人员积极性和使设备操作人员主动关心设备保养和维修工作的有效方法。
设备专业维护主要组织形式是区域维护组。区域维护组全面负责施工区域的设备维护保养和应急修理工作,它的工作任务是:
(1) 负责本区域内设备的维护修理工作,确保完成设备完好率、故障停机率等指标; 来源:考试大
(2) 认真执行设备定期点检和区域巡回检查制,指导和督促操作人员做好日常维护和定期自检工作;
(3) 在项目设备管理人员指导下参加设备状况普查、精度检查、调整、治漏,开展故障分析和状态监测等工作。
区域维护组这种设备维护组织形式的优点是:在完成应急修理时有高度机动性,从而可使设备修理停歇时间最短,维护组专业的维修技术也保证设备维修的质量。
区域维护组要编制定期检查计划和设备保养维修计划,并规定对设备进行常规检查时间。为了使这些工作不影响施工,设备的计划检查要安排在机组施工的非工作日进行,而常规检查要安排在施工机组的施工的空闲时间进行。
施工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由于输入能量而运转,产生磨擦、振动、疲劳,致使相对运动的零部件实体产生磨损,这种有形磨损即称为使用磨损。使用磨损一般表现为:设备零部件尺寸、几何形状改变,设备零部件之间公差配合性质改变,导致工作精度和性能下降,甚至零件损坏,引起相关其它零部件损坏而导致事故。
影响使用磨损程度的主要因素有:设备的质量、负荷程度、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环境、维护修理质量与周期等。,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或适应性措施,如对操作人员实行设备操作使用技术培训交底制度,使操作人员对施工要求、场地环境、气候等生产要素有详细的了解,对使用的设备有基本具体的理解,确保机械使用和操作的规范化和技术化。以防止降低机械的使用性能,缩短使用寿命,甚至酿成事故。当机械设备必须送修时,绝不能允许带病作业,但是在没有场地、设备等必要的条件下,切勿勉强拆修,以切实保证修理质量。拆装要按使用说明书和一定的工艺程序,使用专用工具进行,在拆装前后,零件要摆放整齐,严防磕碰和日晒雨淋。按目前施工生产的特点,机械维修工作可分为故障前的预防性维修和故障后的排障性维修。预防性维修是一种为防止机械发生故障而进行的定期检修业务,定期检查和维修保养,以查明和消除隐患,故障后的排障维修是在设备出现故障后进行的有针对性的修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克服“重生产轻维修保养”的错误观念,坚持预防性维修在机械维修工作中的主导地位,降低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故障率,减少维修费用,提高维修保养的可靠性和劳动生产率,增强维修工作的主动性,为施工生产创造经济效率。无论是预防性维修还是排障性维修,首先要对机械的机况作出准确的诊断。来判定机械内部的状况,预防事故的发生,预测机器及其零部件的技术状态,这有利于机械的预防性维修和进行有针对性的项修,早期发现故障隐患,减少对机械零部件的错误拆卸,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和可靠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通过使用先进的诊断技术,来判定机械的工作状态,应作为今后维修工作的发展方向。
设备的价值主要就体现在其使用阶段,设备只有顺利的运转,才能发挥其价值。施工现场要为工程设备操作和维修保养创造良好工作条件,排除影响设备管理工作的不利因素。设备使用时,除了要按照设备使用管理规定进行合理使用外,同时也要注意与机械运行相关产品的管理工作,例如重视润滑油、柴油的质量,选择适用于本机械设备的、保质期内的优质润滑油、柴油,能使机械设备更加平稳、准确、灵敏、可靠地运行,减少故障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
在施工现场的工程设备管理过程中,一般将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视为独立的过程,分别由不同的人员负责管理。这样虽然有利于责任的明确,但也在无形之中切断了相互交流。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机械设备的现场管理、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保证设备的操作,保养,维修各环节的协调,有序的沟通。避免消耗。降低设备的运行成本。
工程设备使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发生故障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有些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操作技术水平低,不具备预防事故和排除故障的能力,以致故障发生后,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通过与设备操作人员交流设备操作的过程,维修人员可以快速准确的找出问题所在,提高维修效率和准确性;在与维修人员的交流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避免犯相同的操作错误,降低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机械故障,同时能逐渐掌握一些机械设备的养护和维修方面的技能,进行简单的设备维修工作。另外,也要培养维修人员具有完成抢修任务和应急修理的能力,做“一专多能”的人才,通过对设备操作和维修人员的管理,以达到良好的工程设备管理效果。
此外,要保证机械维修的顺利进行,企业必须有合理的备件贮备,并防止大量采购和备件贮备不足的两种错误倾向。大量采购,使备件长期不能投入使用,造成备件积压,占用资金,甚至报废,造成经济损失;备件贮备不足,供应不及时,影响施工机械的维修时间和作业质量,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合理的备件贮备,要求机械技术人员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掌握施工机械的技术状态,确保及时准确的向维修人员提供合格备件,保证施工机械的维修质量和缩短维修时间,使机械的技术性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必须重视施工机械管理。切实执行相关的机械设备使用和维修管理规定,同时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优化管理制度。通过全体设备人员的共同努力,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投入到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工作中。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保障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
更多信息请访问:考试大二级建造师网校 二级建造师免费题库 二级建造师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