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板工程
类别 | 相关内容 |
常见模板 特性
| (1)木模板: 优点:制作、拼装灵活,适用于外形复杂或异性混凝土构件,以及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工程。 (2)组合中小钢模板体系 优点:轻便灵活、拆装方便、通用性强、周转率高等;缺点是接缝多且严密性差,导致混凝土成型后外观质量差。 (3)钢框木(竹)胶合板模板体系 优点:自重轻、用钢量少、面积大、模板拼缝少、维修方便。 (4)大模板体系 优点:整体性好、抗振性强、无拼缝等。 |
设计原则 | 适用性、安全性(强度/刚度/稳定性)、经济性 |
安装要点
| (1)在基土上安装竖向模板和支架立柱支承部分时,基土应坚实,并有排水措施;并设置具有足够强度和支承面积的垫板,且中心承载。 (2)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应为跨度的1/1000~3/1000(注:起拱不得减少构件的截面高度)。 (3)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4)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5)后浇带的模板及支架应独立设置。 |
拆除
| (1)模板拆除时,拆模的顺序和方法应按模板的设计规定进行。当设计无规定时,可采取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的顺序,并应从上而下进行拆除。 (2)底膜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3)当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时,方可拆除侧模。 (4)快拆支架体系的支架立杆间距不应大于2m。 |
二、钢筋工程
类别 | 相关内容 |
钢筋 配料 | (1)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直筋:弯钩减保护) (2)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弯筋:直斜弯钩减弯曲) (3)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箍周加箍调) (注:钢筋如需要搭接,还要增加钢筋搭接长度。) |
钢筋 代换 | (1)钢筋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并办理相应设计变更文件。 (2)代换后钢筋的间距、锚固长度、最小钢筋直径、数量等构造要求和受力、变形情况均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
钢筋 连接 | (1)方法有:焊接、机械连接和绑扎连接。 (2)钢筋机械连接:有钢筋套筒挤压连接、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包括钢筋镦粗直螺纹套筒连接、钢筋剥肋滚压直螺纹套筒连接-最多采用)等方法。 (3)当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5mm、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8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如桁架和拱架的拉杆等)的纵向受力钢筋和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结构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均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4)钢筋接头位置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
钢筋 加工 | (1)对HPB300光圆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对HRB335、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及RRB400带肋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2)钢筋除锈:一是在钢筋冷拉或调直过程中除锈;二是可采用机械除锈机除锈、喷砂除锈、酸洗除锈和手工除锈等。 (3)钢筋下料切断可采用钢筋切断机或手动液压切断器进行。钢筋的切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 (4)钢筋加工宜在常温状态下进行,加工过程中不应加热钢筋。钢筋弯折应一次完成,不得反复弯折。 |
钢筋 安装
| 1、柱钢筋绑扎 (1)接头位置距离楼面≥500mm,≥H1/6,≥hc(较大值)。 (2)框架梁、牛腿及柱帽等钢筋,应放在柱子纵向钢筋的内侧。 (3)柱中的竖向钢筋搭接时,角部箍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45°(多边形柱为模板内角的平分角,圆柱形应与模板切线垂直),中间箍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 (4)如设计无特殊要求,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二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 2、墙钢筋绑扎 (1)墙钢筋的绑扎也应在模板安装前进行。 (2)墙(包括水塔壁、烟囱筒身、池壁等)的垂直钢筋每段长度不宜超过4m(钢筋直径≤12mm)或6m(直径>12mm)或层高加搭接长度,水平钢筋每段长度不宜超过8m,以利绑扎。钢筋的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 (3)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两层钢筋间应设置撑铁或绑扎架,以固定钢筋间距。 3、 梁、板钢筋绑扎 (1)梁板上部钢筋接头位于跨中1/3;下部钢筋接头宜位于梁端1/3。 (2)当梁的高度较小时,梁的钢筋架空在梁模板顶上绑扎,然后再落位;当梁的高度较大(大于等于1.0m)时,梁的钢筋宜在梁底模上绑扎,其两侧或一侧模板后安装。板的钢筋在模板安装后绑扎。 (3)板的钢筋网绑扎: ①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移位。 ②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须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 ③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钢筋撑脚,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④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要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4)板上部的负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篷、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以免拆模后断裂。 (5)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上。 (3)框架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特别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距要有30mm,以利浇筑混凝土。 4、细部构造钢筋处理 (1)填充墙构造柱纵向钢筋宜与框架梁钢筋共同绑扎。 (2)框架节点处梁纵向受力钢筋宜置于柱纵向钢筋内侧;次梁钢筋宜放在主梁钢筋内侧;剪力墙中水平分布钢筋宜放在外部,并在墙边弯折锚固。 (3)采用复合箍筋时,箍筋外围应封闭。 |
三、混凝土工程
类别 | 相关内容 |
原材料
| (1)水泥选择:普通混凝土结构宜选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对于有抗渗、抗冻融要求的混凝土,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处于潮湿环境的混凝土结构,当使用碱活性骨料时,宜采用低碱水泥。 (2)骨料选择:粗骨料宜选用粒形良好、质地坚硬的洁净碎石或卵石。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应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对实心混凝土板,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应超过40mm。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粒级,也可用单粒级组合成满足要求的连续粒级。 (3)细骨料宜选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天然砂或机制砂。细骨料宜选用Ⅱ区中砂; (4)对于有抗渗、抗冻融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宜选用连续级配的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 (5)未经处理的海水严禁用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拌制和养护。 (6)对于含有尿素、氨类等有刺激性气味成分的外加剂,不得用于房屋建筑工程中。 |
配合比 | (1)必须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工作性要求。 (2)试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时,应采用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检测项目应根据设计及施工要求确定,检测条件应与施工条件相同。 |
搅拌运输 | (1)混凝土在运输中不应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否则应在浇筑前二次搅拌。确保混凝土在初凝前运到现场浇筑完毕。 (2)当坍落度损失较大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在运输车罐内加入适量的与原配合比相同成分的减水剂。 |
泵送 混凝土
| 1、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泵送混凝土的入泵坍落度不宜低于100mm。 (2)用水量与胶凝材料总量之比不宜大于0.6。 (3)泵送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小于300kg/m³。 (4)泵送混凝土宜掺用适量粉煤灰或其他活性矿物 掺合料,掺粉煤灰的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经过试配确定,并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5)当掺用引气型外加剂时,其含气量不宜大于4%。 2、泵送混凝土搅拌时,应按规定顺序进行投料,并且粉煤灰宜与水泥同步,外加剂的添加宜滞后于水和水泥。 3、混凝土泵或泵车应尽可能靠近浇筑地点,浇筑时由远至近进行。 4、混凝土供应要保证泵能连续工作。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并要注意预防输送管线堵塞。 |
浇筑
| (1)混凝土浇筑前应根据施工方案认真交底,并做好浇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应对模板、支撑、钢筋、预埋件等认真细致检查,合格并做好相关隐蔽验收后,才可浇筑混凝土。 (2)现场环境温度高于35°C时宜对金属模板进行洒水降温; (3)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不大于30mm厚与混凝土中水泥、砂配比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4)自由倾落高度应符合如下规定,当不能满足时,应加设串筒、溜管、溜槽等装置。 粗骨料粒径大于25mm时,不宜超过3m; 粗骨料粒径不大于25mm时,不宜超过6m。 (5)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否则应留置施工缝。 (6)混凝土宜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50mm。 (7)梁和板宜同时浇筑混凝土,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单向板宜沿着板的长边方向浇筑;拱和高度大于1m时的梁等结构,可单独浇筑混凝土。 (8)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和终凝前宜分别对混凝土裸露表面进行抹面处理。 |
施工缝
| (1)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并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墙水平施工缝可留设在基础、楼层结构顶面,柱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100mm,墙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300mm ; 2)柱、墙水平施工缝也可留设在楼层结构底面,施工缝与结构下表面的距离宜为0~5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可留设在梁托下0~20mm处; 3)有主次梁的楼板垂直施工缝应留设在次梁跨度中间的1/3范围内; 4)单向板施工缝应留设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 5)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的1/3范围内; 6)墙的垂直施工缝宜设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设在纵横交接处; 7)特殊结构部位留设水平或垂直施工缝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2)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 ②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③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可掺适量界面剂)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④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口诀:清润铺捣) |
各位考友,对于这个知识点还有什么问题或疑问的,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考二级建造师心里没底的考生?那就关注233网校2021年二级建造师钻石班,它能迅速帮你提高学习效率并成功上岸!点击马上试听课>>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sunpeiyu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