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二级建造师 > 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 > 水利水电工程辅导 > 水利水电工程学习笔记

灌浆技术的运用与推广

来源:233网校 2010-10-23 08:58:00

  三、加固机理

  在现有混凝土路面设计理论中,我们把混凝土板看作是小挠度弹性薄板,其假定条件是面板与地基间完全接触(不脱空)。同时混凝土板是一种准脆性材料,抗压强度高、抗弯拉性能差。在正常情况下,面板均匀支承时,无论荷载作用位置,应力都较小。而一旦脱空,板角处由于基础支撑的丧失处于悬臂状态,板内将产生过大的应力、剪力,混凝土板很快达到极限寿命。水泥混凝土面板灌浆是通过注浆管,施加一定压力将浆液均匀注入板底空隙、板下基(垫)层中,以充填、渗透、挤密等方式,赶走板底、基层裂隙中的积水、空气后占据其位置,经人工控制一段时间后,浆液将原来的松散颗粒或裂隙胶结为整体,形成一个良好的“结石体”。灌浆改善了板底原有受力状态,恢复板体与地基的连续性。达到加固基础,治理病害的目的。

  3.1 浆液材料基本要求

  常用的水泥浆材料包括:水泥、粉煤灰、水、外加剂等。将浆体制成7.07×7.07×7.07cm立方体试件,标准养护7d,其抗压强度应到5MPa以上。浆体应具有良好的可泵性、和易性、保水性,浆体过稠不能均匀布满板底空隙,浆体过稀,干缩性大。在施工中,笔者认为为防止浆体的干缩,浆液中宜掺加一定量膨胀剂。流动度是影响可灌性的主要因素,一般流动度越高,可灌性就越好。由于在现行规范中未对此做明确规定,参照预制梁板压浆施工经验,采用水泥浆稠度试验漏斗(体积1725ml±5ml),以浆体自由全部流完的时间作为流动度来控制(详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附录G-11)。其中,在室温条件下,纯水的流出时间为8s(室内试验结果)。表1列出了在标准条件下,不同水灰比、不同材料配比之间的流动度结果及试件强度。从表中可发现水泥净浆不管掺或不掺减水剂,其流动性都比相同条件下水泥粉煤灰浆体的流动性要好。因此,可以看出,二级粉煤灰单位体积的需水量要大于水泥。文献(1)中提出:对于不掺减水剂的水泥净浆,其流动度不应小于16s;掺减水剂的浆体可减小到12s;流动度最大应不大于26s。在施工中,笔者认为浆体流动度不宜过小,控制在20-30s之间较好。否则会产生泌水现象。

  3.2 试验资料

  从表中可看出,在相同水灰比的情况下,流动性随着水泥与粉煤灰的比例产生变化。同时,粉煤灰比例也影响水泥浆的后期强度。在相同条件下,水灰比越大,则浆体的强度会逐渐降低,因此,不宜采用过大的水灰比;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在施工中采用的浆液配比为:水泥﹕粉煤灰﹕水﹕早强剂=1﹕0.5﹕0.7+0.5%。在取得大流动性的前提下,保证了浆液的强度。

浆液流动度及力学实验指标                 表1

浆液配合比

(水泥﹕粉煤灰﹕水)

水灰比

流动度

(s)

7天强度

(MPa)

28天强度

(MPa)

1﹕0.0﹕0.4

0.4

96.79

21.58

51.25

1﹕0.5﹕0.7

0.47

85

10.41

23.65

1﹕0.5﹕0.75

0.5

32.53

6.97

 

1﹕0.7﹕0.8

0.47

79.21

7.96

19.13

1﹕0.7﹕0.9

0.53

21.75

8.08

17.18

1﹕1.0﹕1.0

0.5

47.51

5.93

 

1﹕0.4+0.5%SN-Ⅱ

0.4

16.4

18.42

42.1

1﹕0.5﹕0.65+0.5%SN-Ⅱ

0.43

42.96

17.10

 

1﹕0.5﹕0.7+0.5%SN-Ⅱ

0.47

21.99

11.85

27.27

1﹕0.7﹕0.8+0.5%SN-Ⅱ

0.47

32.16

10.55

24.51

1﹕0.7﹕0.8+0.75%SN-Ⅱ

0.47

29.5

10.55

 

重庆段二郎、白市驿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施工现场(施工图1)

  四、 灌浆技术的实施

  孔位布设一般为3-5孔,应根据混凝土面板尺寸、裂缝状况以及灌浆机械等确定。灌浆孔大小应和灌注嘴大小一致,一般为5cm左右。灌浆顺序从沉降量大的地方开始,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灌浆压力的控制应视混凝土板的损坏及脱空情况具体确定。当浆液从接缝处或另一注浆孔冒出,就可认为完成该孔注浆,即停止注浆,迅速移至另一注孔继续作业。压力一般控制在1MPa-4MPa之间,并停留3min-5min,效果较好。

  五、灌浆效果评定

  灌浆后,应在7d龄期后,再次测量主点弯沉值和副点弯沉值。当主点或差异弯沉值均低于设计要求值时,可认为灌浆效果已经达到。成都试验段灌浆前后弯沉资料见表2(单位:mm)。表2中灌浆前数值均大于控制指标,认为板底出现脱空,需灌浆处治。从检测资料可看出,原混凝土面板通过灌浆提高了板底承载力。

2004年成都试验段4km处灌浆前后弯沉对照表          表2

桩号

灌浆前值

灌浆后值

主点比较

副点比较

主点弯沉

差异弯沉

主点弯沉

差异弯沉

前-后

前-后

4km+478.7

0.34

0.12

0.24

0.04

0.1

0.08

4km+483.7

0.36

0.16

0.18

0.04

0.18

0.12

4km+488.7

0.34

0.08

0.18

0.04

0.16

0.04

4km+513.7

0.34

0.08

0.24

0.02

0.1

0.06

4km+518.7

0.32

0.16

0.2

0.04

0.12

0.12

4km+523.7

0.44

0.18

0.34

0.08

0.1

0.1

4km+583.6

0.42

0.22

0.22

0.02

0.2

0.2

4km+588.6

0.32

0.08

0.18

0.02

0.14

0.06

4km+593.6

0.28

0.06

0.24

0.02

0.04

0.04

4km+598.6

0.36

0.22

0.2

0.02

0.16

0.2

4km+603.6

0.3

0.1

0.2

0.04

0.1

0.06

4km+618.6

0.6

0.38

0.26

0.06

0.34

0.32

4km+623.6

0.3

0.08

0.22

0.08

0.08

0

4km+628.6

0.3

0.1

0.2

0.06

0.1

0.04

4km+633.6

0.22

0.02

0.16

0.02

0.06

0

4km+638.6

0.34

0.1

0.22

0.02

0.12

0.08

4km+643.6

0.48

0.16

0.34

0.08

0.14

0.08

正在施工中的成都段11km处混凝土路面灌浆处治现场(施工图2)

  六、 经济效益评价

  灌浆处治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早中期破坏与“换板”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利用原路面板。其直接成本随脱空情况及处治目的不同而不同,一般介于10—30元/ m2左右。 “换板”翻修混凝土路面每m2成本一般需120—140元。与后者相比,前者的直接成本明显低。灌浆作为一种治理混凝土路面病害、及时可行的科学养护技术,具有成本低,见效快,操作简便,对车辆行驶影响小,受自然因素影响小等优点。在公路施工和养护工程中,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关阅读

添加二级建造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加入备考学习群

加学霸君领资料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