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供给方面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前期库存量,当期生产量,豆粕的进口量。前期库存量是构成总产量的重要部分,前期库存量的多少体现着供应量的紧张程度,供应短缺价格上涨,供应充裕价格下降。当期生产量是一个变量,它受制于大豆供应量、大豆压榨收益、生产成本等因素。豆粕的进口量在我国加入WTO后,对国内豆粕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近几年我国已经成为豆粕进口国,美国是主要的豆粕出口国。
在分析豆粕供求情况时,特别要注意的是,储存时间较短。在南方,豆粕的储存时间一般为3~4个月,而在北方可储存8个月左右,从而使豆粕在现货市场上周转很快,贸易商都希望在短期内完成交易。一旦储存时间过长,豆粕质量发生变化,厂家只能降价销售。粕储存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一旦出现集中供货的情况,豆粕的区域性价格就会立即下跌。例如,进口豆粕集中到货,会影响进口口岸周边地区的供求关系,导致豆粕价格下跌。豆粕储存时间短,一方面促进了豆粕的市场流动,另一方面也造成豆粕价格波动频繁。
此外,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还有:国内大豆加工能力,替代品(如其他饼粕、玉米等)的相对生产成本等。
(二)需求情况
豆粕需求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国内消费量、出口量及期末商品结存量。国内消费量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化。主要因素有:国内饲料工业发展情况,消费者购买力的变化,人口增长及结构的变化,政府鼓励饲料工业发展的政策等。目前,我国豆粕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因此没有豆粕出口的情况。由于豆粕的存储时间较短,期末结存量数据对豆粕价格影响较小。
豆粕需求还要考虑国际市场的供求变化,特别是东亚、东南亚国家的需求变化,亚洲国家的消费者食用禽肉、猪肉较多,养殖业、饲料业比较发达,对豆粕的需求量较大。亚洲国家的经济景气状况对豆粕的需求有较大的影响,经济不景气,亚洲地区的进口量就少;经济复苏、增长,豆粕进口量就会增加。
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还有:消费者的购买力,消费者偏好,替代品的供求,人口变动,商品结构变化及其它非价格因素等。
(三)其他影响因素
1、 豆粕与大豆、豆油的比价关系
豆粕是大豆的副产品,每1吨大豆可以制出0.2吨的豆油和0.8吨的豆粕,豆粕的价格与大豆的价格有密切的关系,每年大豆的产量都会影响到豆粕的价格,大豆丰收则豆粕价跌,大豆欠收则豆粕就会涨价。
同时,豆油与豆粕之间也存在相互关联,豆油价好,豆粕就会价跌,豆油滞销,豆粕产量就将减少,豆粕价格将上涨。大豆压榨效益是决定豆粕供应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油脂厂的压榨效益一直低迷,那么,一些厂家会停产,减少豆粕的市场供应量。
2、 豆粕价格变化的季节性因素
通常11月份大豆收获后的几个月份是豆粕的生产旺季,4~8月份是豆粕的生产淡季,而豆粕的需求一般从3月份开始到10月份逐步转旺,在此期间,豆粕的价格波动会很大。豆粕价格还随豆粕主产区的收购、库存变化而波动。
3、 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
近几年,豆粕进出口贸易非常活跃,进口豆粕占国内消费量越来越大,国际市场豆粕价格(特别是CBOT豆粕期货合约交易价格)已直接影响到国内市场。
由于运输时间长,进口豆粕的新鲜度一般比国产豆粕的差,赖氨酸等指标比国产豆粕稍低一些,因此,在现货贸易中,进口豆粕的价格比国产豆粕要低大约100元/吨左右。
由于进口豆粕到货量大且比较集中(一般每船3至5万吨),所以,每次货船进港都会造成短暂的供大于求的局面,当地豆粕价格也会随之下跌。
4、进出口政策的影响
1995年国家下调了豆粕的进口关税,关税率为5%,增值税为13%。国家支持豆粕的进出口贸易,对进出口权及进出口量完全放开。由于96至97年间国内市场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所以许多有进出口权的企业都从事豆粕进口买卖,促成了豆粕国内外市场快速接轨,国内豆粕价格也迅速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有一个时期,国家对于饲料生产发展一直实行扶持政策,进口饲料免征增殖税,进口豆粕也享受此优惠政策,仅征收5%的关税,增殖税免征。这一政策导致1997-1998年我国的豆粕进口量猛增,豆粕价格快速下跌。
1999年7月,国家恢复对进口豆粕征收增殖税,豆粕进口量大幅减少,国内豆粕现货价格在低位企稳后,大幅反弹。
5、 我国加入WTO后对国内豆粕市场的影响 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按照WTO的规则要求,我国将向外国开放农产品市场。从现在的国内外农产品比价关系来看,我国的多数农产品价格均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入关以后,国际市场上廉价质优的农产品将涌入国内,对国内市场形成冲击。但是,由于国家一直采取鼓励发展饲料生产,对豆粕实行放开经营的政策,豆粕的进口贸易不受任何的限制。
编辑推荐:好资料快收藏,考试大期货从业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