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期货从业资格 > 综合指导

期货从业考试综合辅导:如何把握期货交易的时机

来源:233网校 2009-05-13 10:58:00
  由于期货市场具有双向交易和放大资本倍数效应的杠杆机制特征,又具有“零和博奕”的对抗性特征,这种对抗性的杠杆交易在每个合约月份都将进行一次实物交割(或现金交割)来终结对抗性的意愿,也就是利用标的物与资本的平衡机制来反映价格信号和交易意愿。所以,在一些特定的市场条件下,为最大限度地获取价差利润,市场交易者会捕捉各种交易机会。
  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经济要素的变化中,交易者在追逐差价利润的同时,也承担了市场风险,即交易者在创造市场流通性,推动着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相对短时间的集中和较长时间的平衡,从时间和空间上促进价格/资源配置形式的改善过程中,使期货市场承载了更大的投资机会与风险。作为期货市场投资交易的参与者,以投入资本金作为进入市场的权利,而如何应用自己交易机会的选择权是攸关投资损益的关键因素。
  正确的交易机会意味着获利,错误的交易机会意味着亏损。因此,投资者在交易中正确理解交易机会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相对性。在交易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投资者亏损持仓一直持有而获利持仓却跑得非常快,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但这并非意味着投资者不理智,而是连投资者自己也无法确定交易机会的选择程度,因为他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交易机会判断标准。在期货市场中交易机会具有别的任何市场不具有的特征,即:机会在交易市场中的转换性非常快,快得甚至来不及反应,一笔交易一分钟前可能是获利的,而一分钟后却可能变成亏损;也有可能今天获利的持仓第二天又变成亏损。这种机会的快速转换是交易市场所特有的,这也是交易市场与别的市场的一个本质区别。正确理解交易机会首先应清楚机会的这种快速转换性,即极强的相对性。
  2.时效性。交易机会还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任何一笔交易无论是盈利的还是亏损的都具有有效的时间性,超过这个时间周期则盈利与亏损都将发生逆转。在期货市场中,因保证金制度和交割限制制度,投资者无法长期持有头寸,往往无法等到盈利时期的到来就被迫亏损出场。而时间周期有长有短,这就要看投资者自己的机会选择尺度:是做多大规模的交易,多大级别的交易。对于短线交易机会来讲,周期肯定短,而长线机会必然周期长。对于投资者来讲,通过对时间的分析,从而确立自己的交易机会,并判断自己机会的大小和取舍愿望。
  3.制定适应自己的机会标准。首先要制定一个适应自己的“机会”标准,因为在任何时候市场都不可能给你一个明确而肯定的标准。例如:什么时候进场?什么时候出场?什么价位做交易?资金投入多少?做对了怎么办?做错了怎么办?目标利润是多少?可以承受的损失是多少?等等。在市场价格变化中,市场不会主动给你一个机会标准,机会的判断标准只能以适应自己的承受能力来确定,以适应自己为主。确定自己的取与舍的程度就是标准,而严格执行自己制定的机会标准是控制损失程度和交易获利的前提条件。进场之后,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用你的评判标准去判断该出场还是该持有?一旦触及止损点唯一可做的就是出场,这说明市场运行方向与你的判断标准已经不相符合了,相反,就应该一直持有,直到评判标准给你发出离场信号。
  对于期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不同的市场参与者面对同样的数据和资料,会有不同的机会选择标准和显著的倾向性,得出的结论就会出现方向性的差别。通常情况下,投资者针对特定的投资对象,依靠某种或某几种熟悉的市场理论和方法对投资对象的现状、未来走向等进行某一时间区间的评估、判断、预期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勾勒出未来某个预定时间的市场状态的模拟场景,以便通过对照历史价格波动曲线规律的参照筛选,理清现在与未来价格波动之间重演的可能性概率,这就是确定机会的基本标准。
  对于参与期货市场进行投资的机会选择,笔者认为:长期的、宏观的市场条件决定了价格运动的趋势方向,由于短期的市场条件众多且繁杂,因此短期的机会选择准确率相对较低。但是,市场条件的充分筛选与假设,是预期结论相对正确的基础,真理的相对性,在于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所产生的结论。要做出正确的机会判断,必须充分假设届时所将面临的各种条件,而假设条件愈正确,其结论愈将接近所要发生的现实。对市场交易机会的预测、分析,就是预先洞察出引导市场产生规律的主要条件,并恰当地利用市场条件从现有状态到未来状态的时空差,超前地把握这一时机,赢取投资收益。

编辑推荐:好资料快收藏,考试大期货从业站

2009年期货从业考试报名时间

2009年期货从业辅导课程全新上线

2009年期货基础知识章节复习要点与重点

期货从业人员考试法律法规部分真题

相关阅读

添加期货从业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期货从业备考学习群

加入备考学习群

期货从业备考学习群

加学霸君领资料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期货从业考试书籍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