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约大小及参与门槛
指数期货实行保证金交易和逐日盯市的交易结算制度。所谓保证金交易,是指投资者只要付出合约规模一定比例的资金就可以买卖一份合约,所需支付金额由保证金水平决定,合约规模由指数价格水平和合约乘数决定。根据暂定的仿真交易合约表(下同),每点乘数为300元,按照9月20日沪深300指数的收盘价1378点计算,一份合约的规模为41.34万元。
根据仿真交易合约表,保证金水平为8%,一份合约初始支付的资金为41.34*8%=3.31万元,称为初始保证金。表1反应了指数在1400点时不同的合约乘数和保证金比例下的初始保证金水平,乘数越大、保证金比例越高,所需的初始保证金越多。
可以看出,如果合约乘数为300,保证金10%,作为股指期货的投机者,在1400点的指数水平,100%满仓操作,至少需要4.2万元以上资金;如果仓位控制在50%水平,则至少需要8.4万元。
对于现货市场的套期保值者,假定其现货头寸β系数为1,则最少需要42万证券市值和4.2万以上的现金用于股指期货的开仓。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现阶段参与套期保值的现实意义不大。
交易结算制度与仓位管理
所谓逐日盯市,是表示购买了一份合约后,每天要按照结算价对持有在手的合约计算盈亏并进行结算,账面盈利可以提走,但账面亏损第二天开盘前必须补足(即追加保证金)。
根据仿真交易合约表,当日结算价是指某一期货合约最后一小时成交量的加权平均价,值得一提的是,结算价和每日收盘价一般不一样,除非最后一个小时价格维持在同一水平。
每日盈亏根据买入价和当日结算价来计算,包括历史持仓盈亏和当日开仓盈亏两部分。当日开仓盈亏主要受标的指数的波动影响。
保证金交易和逐日盯市制度导致投资者可能面临头寸被强行平仓的风险。当标的指数波动幅度过大,投资者亏损超过保证金水平,并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补足,按照公布的交易规则,将被执行强行平仓。一般来说,为防止被强行平仓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投资者应避免满仓持有期货合约。下面我们通过分析沪深300指数的波动状况来讨论一个合理的持仓水平。
按照历史数据模拟,持有一份期货多头每天有5%的概率亏损大于等于8652元,持有一份期货空头每天有5%的概率亏损大于等于9450元。如果投资者希望在95%的情况下当天不被追加保证金,则账户至少需要持有33600+9450=43050元,仓位水平大约在78%。如果投资者希望在95%的情况下连续两天不被追加保证金,仓位水平需要控制在60%。如果投资者预计指数当天可能出现涨跌幅度超过5%的极端变化,为防止被追加保证金,持有一份期货合约至少需要6万元,仓位水平约在50%左右。因此投资者若要进行期货交易,需要对自己打算持有期间的股指变动进行预计,做好资金管理,防止小概率事件的出现导致资金链的断裂,被强行平仓,损失不可挽回。
合约的时效性
合约约定的是一段时间后的交易,时间到期需要进行合约的交割,交割完毕合约摘牌,期限的长短由合约月份决定。根据仿真交易合约表,沪深300期货的合约月份为当月、下月连续两个季月,因此,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的最长期限为六个月。
目前主流股指期货合约月份有连续两年八个季月(S&P500)、连续四个季月(KOSPI200和CME的日经225)、连续三个季月(纳斯达克100合约和欧洲斯托克50指数)和当月、下月连续两个季月(恒生指数期货和沪深300期货)等。一般来说,由于远期市场不确定性较大,最近月合约的交易最为活跃。不同的合约月份设计方案,导致上市交易的合约个数不一,也带来新的套利交易的盈利模式。对于投资者来讲,可运用不同期限合约进行市场内价差交易以赚取无风险利润。
防范杠杆交易风险
由于采用保证金交易,股指期货具有杠杆作用。比如沪深300的保证金是合约值的8%,那就意味着12.5倍的杠杆比例。杠杆比例越高,指数的波动带来盈亏的波动越大,为了防止市场过度反应,沪深300期货合约采用了涨跌幅限制和熔断机制来保证交易的有序进行。
沪深300指数期货的涨跌停板为前一交易日结算价的正负10%,合约最后交易日不设涨跌停板。熔断机制是指对某一合约在达到涨跌停板之前,设置一个熔断价格,使合约买卖报价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在这一价格范围内交易。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的熔断价格为前一交易日结算价的正负6%,当市场价格触及6%,并持续一分钟,熔断机制启动,在随后的十分钟内,卖买申报价格只能在6%之内,并继续成交,超过6%的申报会被拒绝。投资者可以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冷静思考,最大幅度的降低自己的损失。十分钟后,价格限制放大到10%。
改变单边市场格局
在没有股指期货之前,投资者看空现货市场,基本上只有减仓或不进入市场的选择,其结果是不能获利,只能回避其认为的风险。但在股指期货开启之后,投资者可以选择通过做空股指期货的手法,达到看空获利的目的,从而有效改变以往单边市场的格局。民币升值对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的业绩会有负面影响。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