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报道,金融创新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谁来创新”,这个主体,既包括金融产品的设计者,也包括市场参与者,二者缺一不可。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国期货业协会主办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人才培养交流会上,业界普遍认识到,跟股市参与者日趋“大龄化”不同,金融衍生品市场,需要更多85后年轻人的参与。
随着金融期货为代表的期货新品种的逐渐增多,产业链相关风险管理服务日益完善,我国期货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我国期货从业人员总量为5.3万人,其中在期货公司就职的从业人员数量为2.9万人,在证券公司从事中间介绍业务的从业人员数量为2.4万人。
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跟境外相比,还是稚嫩的新生儿。单从金融期货品种看,巴西、印度、俄罗斯等金砖国家,每个国家至少拥有40种以上的金融期货,而我国只有两个。实力悬殊的背后,正是人才的匮乏。
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发现,仅仅是期货从业者的数量,只有证券业的十分之一,银行业的百分之一,到2020年,期货及衍生品从业人员的数量要比现在超出几倍,才能基本满足行业需求。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当务之急就是“树人”,既包括市场参与者,也包括从业者。
股市中,80后股民正在流失,85后基本不炒股,对比后业内人士发现,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和发展,主力恰恰是年轻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董事长张慎峰说,首要的是聚拢人气,向社会普及金融投资避险的文化。
张慎峰:普及避险文化、优化发展环境、培育潜在人才,是对金融期货及衍生品人才培养和使用的一种探索。
打好群众基础是第一步,培养专业人才更为关键。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刘志超认为,金融衍生品从业者的培养,不光要从年轻人抓起,更要对症下药。
刘志超:我们的从业人员只懂书本上的东西,不懂实物操作,只懂宏观上的研究,不懂具体的产品分析,有的只是熟悉期货操作,但是对现货市场的情况了解不深,这些都制约了行业发展,也制约了整个市场公平的提升。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特别强调,培养专业人才时,不可忽视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