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共15题,15分) 1.以下关于犯罪主体的各种说法,错误的是( )
A.甲(15周岁)伙同他人共同绑架被害人李某,在取得赎金后释放人质,甲不构成犯罪
B.乙(不满16周岁)携带匕首进行抢夺,但未使用该凶器,乙不构成犯罪
C.丙(15周岁)明知破坏水库大坝会导致多人死亡,仍然实施决水行为,引起3人死亡的,应当构成犯罪
D.丁(不满15周岁)数次教唆他人制造毒品,但不构成犯罪
2.钱某欠张某3万元钱长期不还。张某不得已将钱某捆绑在自己的空房内,并以拷打等暴力手段逼迫钱某还钱,但钱某仍然拒绝履行债务。张某对钱某骂道:“反正我也要不回钱,我就要你命”,一怒之下,连续打击钱某头部,致其死亡,对张某应当如何处理( )
A、绑架罪 B、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
C、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D、故意杀人罪
3.甲某日深夜因为形迹可疑被巡逻的警察盘查,即交待了自己盗窃他人手机(价值5000元)的事实。在侦查人员对其审讯期间,他又揭发了李某贪污12万元的犯罪事实,并提供了李某可能隐匿的地点,根据这一线索,侦查机关顺利将李某追捕归案。对甲盗窃罪的处罚,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以下关于犯罪故意、过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警察甲与同事李某开玩笑,随手拿起执勤时放在桌上的手枪向李某瞄准、开枪,并同时戏称“我一枪打死你”,不料枪中有子弹,李某被当场打死,甲没有犯罪故意,也没有犯罪过失
B.乙持猎枪打猎,忽听远处草丛中的响动,以为是猎物,准备开枪,同去的张某提醒他,这里经常有人来,但乙不予理会,开枪后,不幸将一割草的村民打死。乙的行为是过失致人死亡罪
C.丙为了杀死妻子肖某,在妻子饭碗里投放毒药,明知孩子可能分食而中毒,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甲对孩子死亡的心理态度是间接故意
D.丁深夜听见家犬狂吠,怀疑有小偷,即起身拿起猎枪外出寻找小偷。朦胧夜色中见有三人向其走来,即向他们开枪,击中其中一个巡逻的警察,致其死亡。甲在主观上具有疏忽大意过失
5.以下关于单位犯罪主体的表述,错误的是()
A.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政府机关
B.集体所有制企业可以成为单位犯罪主体
C.私营公司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成为单位犯罪主体
D.经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实施的窃电行为,可以成立单位犯罪,但不对单位判处罚金,只处罚做出该决定的单位领导和直接实施盗窃行为的责任人员
6.以下关于犯罪未遂、预备或者中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携匕首前往王某家,试图杀其报仇,看见王家门口有很多联防队员巡逻经过,某甲深感害怕,折返家中,甲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形态
B.乙试图抢劫出租车司机,事先准备好一把刀,上了司机江某的汽车,准备待其开到郊外再行抢劫。但在城郊结合部的检查站,乙因神色慌张被警察盘问,加之凶器被发现而被抓获,乙的行为是犯罪未遂
C.丙在枪里装了5颗子弹,躲在树丛中向仇人贺某射击,连开了两枪未击中目标。贺某因害怕而求饶,丙见其实在可怜,就不再开枪,迅速离去。丙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
D.丁在田某的房间正准备杀田,忽然听到有人敲门,丁以为事情败露,急忙弃刀跳窗逃走。实际上,根本没人来,而是台风猛烈拍打田家的大门,丁只是听错了声音。丁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7.甲、乙经共谋后,共同瞄准被害人丙开枪,丙死亡,其身上只有一颗子弹。对本案的处理结论,正确的是()
A.如果能够查明子弹是甲所发射,则乙是故意杀人未遂
B.如果无法查明子弹是谁所发射,则甲、乙均是故意杀人未遂
C.如果能够查明子弹是甲所发射,则乙仍然是故意杀人既遂
D.如果无法查明子弹是谁所发射,则甲、乙均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