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绝大多数省份都出现了新型肺炎,疫情无疑是现在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但有关疫情的信息形形色色,其中夹杂着许多不实的传言,用谣言满天飞形容都不为过。
这其中,一些造谣传谣者,通过网络介质随意传播了未经官方证实的、没有事实依据的信息。比如“金银花可以防控病毒”、“微波炉加热口罩可以消毒”,甚至还有人说,全身喷洒酒精就能彻底消毒了。
网络时代,疫情谣言往往会比疫情真相传播得更快。然而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这种通过疫情造谣惑众、扰乱社会和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后果非常严重。
一、随意造谣传谣,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根据行为所造成的严重程度不同,造谣传谣的法律责任也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
1、民事责任
如果因散布谣言而侵犯了公民个人名誉权或者侵犯了法人商誉的,依据我国民法相关规定,侵权者将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
2、行政责任
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①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②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③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3、刑事责任
《刑法修正案(九)》在现行刑法第291条中增加: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面对谣言,我们应该怎么做?
除了故意散布谣言信息的人以外,很多网民会将这些信息通过各种渠道转发、传播,虽然大家的本意可能是想善意提醒朋友、家人,主观上并没有恶意,但如果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仍然会被给予相应的处罚。
因此,在这里提醒大家:
1、要树立文明上网的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造谣;
2、关注疫情,应从权威的官方平台获取真实信息,不去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更不要以提醒他人的心态转发网上未经核实的消息;
3、遇到不确定的信息时,仔细观察细节纰漏、信息来源,必要时可求助科普权威,证实为谣言的要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
4、个人合法权益因他人造谣而受侵害时,要及时报案,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新型肺炎疫情依然在持续蔓延,我们仍处于恐慌与焦虑之中。
但真相就是最好的疫苗,面对疫情,不传谣,不信谣,点此学习233法考课程,在这场疫情狙击战中,待在家安心看书的我们,也能贡献自己的那份力量!
233网校APP,开启法考一站式备考新模式,我们不止提供一手法考资讯、备考干货,还提供免费刷题神器!1000+万考生都在用了,你还在等什么?赶紧扫描下方二维码,马上下载使用吧↓↓↓
233法考高端班强势来袭!更科学的课程体系+更专业的师资团队+更全面的服务保障=法考一站式通关方案~戳此踏上法考之旅,我们为梦想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无论世界怎样喧嚣,只希望你可以不被打扰。我们为你准备了免费题库,静下来,再坚持一会儿,成功的花儿很快就要绽放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