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千奇百态,会有各种层出不穷的新闻。近日,亲生父母因早产女婴患有先天性疾病而将其捂死的新闻受到大多数人的关注。
看到这样令人唏嘘的社会热点新闻时,普通群众慷慨激昂愤怒不止,强烈的道德谴责其父母的行为令人唾弃。夫妻两的行为固然是涉及故意杀人罪无疑,作为一名即将踏上法律行业正在备战法考的考生而言,除了道德层面的谴责外,也应该有一定的敏感度,联想一下在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当中,类似的遗弃案例可能会如何出题,防止此知识点成为法考路上的“拦路虎”!
假设,上述“父母捂死患有先天性疾病的早产女婴”案中,犯罪嫌疑人妻子生下这名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女婴后,因为血浓于水,夫妻俩不忍心亲手捂死自己的女儿,但是也不想背负巨大的压力将其抚养成人。于是他们打算遗弃这名女婴。那么,就会涉及到法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罪名——遗弃罪。而且,取决于夫妻俩遗弃的地点不同,会涉及到法考中非常重要的考点——不作为犯罪,夫妻俩有可能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首先说遗弃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在上述假设案例中,夫妻双方因女婴早产且患有先天性疾病而打算将其遗弃,这种行为已经完全符合遗弃罪的构成要件,构成遗弃罪。遗弃行为往往给被害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为舆论所不齿,也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同遗弃的犯罪行为作斗争,有助于造成一个少有所养,老有所依的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保护妇女、特别是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另外,说遗弃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第一是犯罪主观方面不同。从主观故意上讲,遗弃罪是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人企图通过遗弃达到逃避或向他人转嫁由自己承担的扶养义务的目的;故意杀人罪的主观故意则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因此,如果行为人企图通过遗弃达到向他人转嫁本由自己承担的扶养义务的目的,则其行为构成遗弃罪;如果行为人企图以不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方式达到杀害婴儿或神智不清、行动不便的老人的目的,则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第二是客观要件不同。遗弃罪在客观方面一般是将被害人遗弃于能够获得救助的场所,如他人家门口、车站、码头、街口等。故意杀人罪在客观方面则是将婴儿或行动困难的老人放置于不能获得救助的地方,例如,将婴儿遗弃在深山沟内;将神志不清、行动困难的老人遗弃在野兽出没、人迹罕至的荒野等等。
有考生看到这里也许会有疑问,为什么其放置于不能获得救助的地方是故意杀人罪,行为人并没有剥夺被遗弃人的生命权啊?这是因为故意杀人罪是一个不纯正的不作为犯,既可以由作为的方式实施,也可以由不作为的方式实施。将女婴遗弃到不能获得救助的地方,用不作为犯罪的特征来说完全符合“当为、能为、不为”。父母对女婴法律上有救助的“当为”义务;父母作为四肢健全的成年人有“能为”能救助女婴的能力且为女婴唯一的救助对象(因为被遗弃在不能获得救助的偏僻地方);父母并没有实施救助行为而是将其遗弃,即不为。综上,这对父母构成不作为的故意伤人罪!
以上是由“亲生父母捂死患有先天性疾病的早产女婴”联系到法考考试中的发散思维,现实中的情况是这对24岁的年轻父母将女婴捂住口鼻致其死亡,这样的结果令人痛惜!虽然我们能一定程度上理解抚养一名早产具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压力有多大,话说回来,婚前做好产检就能绝大程度上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但是,不论如何都不能去触碰法律的底线,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如果以身试法不仅会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道德谴责,还会迎来严酷的法律惩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所以一定要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备战法考,你需要一款复习刷题app。233网校app,助你在刷题中学以致用、融会贯通,顺利过法考。赶紧扫描下方图片二维码下载吧,海量法考真题、章节题、模拟题等你来挑战!
法考备考复习没状态、效率低?猛戳此处加入233网校,助力轻松过法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