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法学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各个部门法知识结构完整,或是在上一次司法考试中考取了210分左右的考生而言,对法律法规汇编(法条)的阅读、理解,作用远大于对辅导用书的阅读、理解。
考生每年备考必须购买考试大纲、辅导用书(指定用书)、法律法规汇编。辅导用书的章节目录实际上就是考试大纲,法律法规汇编有一万多条,在这万余条中只有20%是考试中经常考查到的,这2000多个重点法条覆盖了80%以上的考点。在历年律考和司法考试当中依据法条出题的情况比较普遍,如果一个考生理解并熟记了2000多个重点法条,那么通过司法考试对他来说是很容易的事情,他不但掌握了2000多个在司法考试中经常考到的题目,而且还把握住了标准答案,因为依法条所设的题目,答案就是法条本身。所以阅读法条,尤其是阅读重点法条的收益远远大于阅读辅导用书,这就是为什么在司法考试结束后回过头来看,凡是通过者大多对法条手不释卷者,将辅导用书翻烂但是名落孙山者比比皆是。
利用往年试题进行练习
司法考试虽然要求考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要广博,但历年的考点重复率很高,比如:刑诉中的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民法中的推定过错原则及民诉中的举证责任倒置、国际经济法中的13个国际贸易术语、单据条款及承运人责任。无论阅读、理解还是记忆辅导用书和法条,都是为了提高应试能力。应试能力的提高是备考的核心环节。
专家指出,许多法学基础不错的考生之所以多年无法通过司法考试,其核心问题就在于忽略了应试能力的训练,他们每年考试成绩都在220分上下徘徊,离通过线只有一步之遥。因为他们年年都在重复着同样一个备考模式:阅读和理解占去备考时间的80%,记忆占去15%,试题练习占5%。实际上他们完全可以缩小阅读和理解所占的时间比,增加做题的时间。
在提高应试能力的过程中,历年试题(包括近年的律考试题)的练习作用尤其明显。因为它们就是出题者的命题模式,它们本身既是考点也指明了重点法条。考生们不妨做这样一项简便易行的工作,把前3年的试题做上一遍,找出题目、答案对应的法条,这些法条就是司法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重点法条。
求通过不必求完美
从历年律考和司法考试的总体情况来看,凡通过者其前三卷的分数之和都在200分左右,因为第四卷主观题想得高分难度极大。试卷四均是法律关系错综复杂、短时间内很难判断的大案例,书写量和阅读量很大;制作法律文书对考生运用法律术语能力和文字功底的要求都很高。所以决定一个考生最终能否通过司法考试,而且又是通过自身刻苦训练能够把握的分数几乎都在前三卷当中,想在3个月时间里大幅度提高试卷四的分数是很难的。
卷面400分的难易规律是:100分简单,100分难度中等,100分较难,100分很难。每年通过的分数线为240分,考300分左右即可成为高分选手。稍有法律知识的人也能考150多分。假如考生把简单的100分全部拿下,攻下90%的中等分和50%的较难分,放弃最难的100分,应该能较容易地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就广大考生来讲,目前备考的误区是:面面俱到、求多求全,恨不得一分也不放过。而成功的备考者复习的过程是减负、放弃、取舍的过程,是向300分冲击最终保证240分的过程。这样负担可以轻一些,重点是需要记忆和掌握的2000余条重点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