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从复习的形式上来看,我比较倾向于用笔记的方式,主要是知识点的记忆与历届试题的练习贯穿复习过程,我的做法如下,按照甲老师的98复习笔记与律考用书整理出自己的知识点,然后以问题的形式并参注页码。(请见在下的笔记),然后通过复习律考排档试题精析部分与肖老师书中的相关部分对于笔记进行补充,(很抱歉,有很多自己归纳的知识点是我自己整理在书上的,所以在问题对应的页数上无法找到,如三诉法上一些对比,请根据问题自己归纳)。
第二天复习的时候,我就拿出第一天的笔记,记忆第一天的知识点就可以了。正如肖老师所说,律考的推理都是直接推理,所以你只要牢牢掌握知识点,一切豁然。所以说,我的复习是以系统分析记忆知识点为基础的。
(3)从复习的材料上来看,我认为律考用书是最为主要的材料,只有刑法和合同法需要自己看法条。其它法律,特别是诉讼法,律考用书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将各种司法解释与法条结合,省却了考生大量的整理工作,历届试题证明,考试的范围很少超过律考用书,换而言之,律考用书足够帮助你通过律考。
这里我要点名批评的是钱明星同志,我和他没有个人恩怨,平心而论,这套律考用书写的最差的几章就是他写的行政诉讼法。有些书写的虽然罗嗦,但是多言无害,而钱明星的书却有误导之嫌疑。将行政诉讼法写的简单之极,简直就是法条的拼凑。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其中对于考试大热点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竟然一字未提,我强烈建议大家跳过关于行政诉讼法的几章直接看法条与解释。
关于其他的材料,我认为看的顺序应该是这样的: 备考日志--律考用书和法条--肖老师的书於试题精析。我是这样用肖老师的书的,看完一遍律考用书后掩去答案作题目,如果做错了,打上记号回头再做,对了就过去,如果你只有45天完成全部律考的复习是绝对没有时间来做两遍一张考卷的。
(4)从复习阶段的作息来看,每天七点左右起床,晚上十二点左右睡觉,中午休息一个钟头,在时间上可以将读书,记忆,做习题相互穿插,保持一定的大脑兴奋程度。这45天,我足不出户,每天在墙上的一张纸上画“正”字计算日期,保持一定的时间压力。
3,复习与做题
在考试前的一段时间,我经常上论坛看,发觉很多考生迷恋于讨论一些虽然很有趣,但是很不规范甚至很不科学的练习。这些练习题可能是出自历届全真的试题,也可能是民间的考题,但是共同的特点是不容易出现在律考当中(在概率中所谓的小概率事件)---但是你要准备的就恰恰是律考。
这种情况在非法律本科的学生中更为普遍,本身就心中没有成算,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多懂一点是一点,所以一看到不会做的题目就希望能够攻克。而且的确有一些理论探讨的问题是很有趣的。
对于一些有理论功底的学生来说,指出历届律师资格考试的错误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我经常看到论坛上这样的帖子说**年的**题有啥漏洞。
这一切都是好的现象,体现了大家对于我国法律的拳拳之心。但是我认为,在律师考试前寸刻寸金的复习阶段,除非涉及基本概念的理解,应该尽量回避将大量时间搞清楚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上。我相信大多数同志有这样的感觉,有些在论坛上讨论的问题很激烈,大家说来说去,最终同意的结果是题目有漏洞,但是这一耗时在临考前夕可以用来解决更多的问题,在复习的后半阶段,一个晚上的时间就意味着你可以将合同法再温习一遍,而如果钻牛角尖,可能只能讨论一个到两个问题,而且并不一定能够有所收获。
我认为,在复习的后半段,以大家的复习程度,律考大部分的问题即时当场作不对,回头一定可以自己想出来,如果不是功底太差的学生,我希望你将自己很疑惑的问题先留一下,可能第二遍复习的时候就会豁然,也可能这些问题本身有问题,总而言之,千万不要为了一个问题而影响你预定的复习进度。回过头来再说240原则,律考复习不能有求全之心,挑剔之心。你只需要240,如果复习面面俱到,所牺牲的就是复习的深度,如果你推导出某一个法理的各种极端情况,牺牲的是进度。所以律考的复习必须是有重点的,并且复习是有质量的,这样你可能在律考中遇到一些从未看到过的细节问题,但是你能保证你学过的都能做对。你就足够240分了。
4, 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记忆和理解是两个相互促进的方面,如果在法律中找出内在联系记忆,是记忆的最好方法,这是应为这样联系的记忆中包含了理解,而且法条之间的联系也是一个考试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