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法考>客观题卷一>卷一模拟题

2009年司法考试强化习题——法理学

来源:233网校 2008年12月30日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法律分类的表述正确的(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为特别法 
B.按照法律的创制与适用主体不同,法律可以分为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C.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在普通法法系国家被普遍采用 
D.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实体法中也可能有程序问题 
【答案】D 
【解析】按照法律的效力范围不同,法律可以分为一般法与特别法,《继承法》是一般法,全国范围内对一般人都适用;成文法与不成文法的区分是依据法律的创制和表现形式不同;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在民法法系国家被普遍采用。 
2.下列各项中关于法的本质的表达正确的是( )。 
A.法的本质是法的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的统一 
B.法是公共权力机关按照一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和认可的,并由正式的权力机制保证实现,这体现了法的正式性,而法的正式性正是法的本质的最终体现 
C.法的本质根源在于物质生活关系 
D.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主要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具有公共性 
【答案】C 
【解析】法的本质是内在联系,法的现象是外部联系,法的正式性只能是法的本质的最初表现,而非最终表现;法体现的国家意志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但在表面上看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和中立性;法的内容是受到一定社会因素的制约,最终也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这是一个命令性规则 
B.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变通规定。这是一个准用性规则 
C.在审判过程中,被告人可以拒绝辩护人继续为他辩护,也可以另请辩护人辩护,这是一个确定性规则
D.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权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这是一个授权性规则 
【答案】B 
【解析】命令性规则是指规定人民的积极义务,即人们必须或应当作出某种行为的规则,因此A正确。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本已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因此C正确。授权性规则是指规定人民有权作一定行为或不作一定行为的规则,即规定人们的“可为模式”的规则,因此D正确。 
4.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后乙公司违约。甲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乙公司不执行判决,由法院强制执行,关于此案的法律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法院对乙公司强制执行的法律关系是调整性法律关系 
B.法院与甲、乙公司在诉讼中的法律关系是平权法律关系 
C.甲、乙公司分别作为诉讼的原、被告,二者之间是纵向法律关系 
D.甲、乙公司的合同关系是调整性法律关系 
【答案】D 
【解析】甲、乙公司签订的合同成立并且有效,二者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是调整性法律关系,所谓调整性法律关系是不需要使用法律制裁主体权利就能够正常实现的法律关系。后乙公司违约,导致二者之间的调整性法律关系破裂,此后法院对乙公司的强制执行,体现了国家的保护职能,法院与乙公司之间是保护性法律关系。甲、乙公司与法院所形成的诉讼法律关系是隶属型法律关系,法院依法行使国家的司法权,对属于其管辖范围内的案件行使管辖权,甲、乙公司与法院之间具有隶属关系,所以是隶属型法律关系;当然,对于甲、乙作为原告、被告来说,二者之间又是平权型法律关系,这正是诉讼法所讲的“诉讼当事人地位平等”的法理依据。 
5.对法律责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相联系,违法是承担法律责任的根据,不构成违法,不需要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B.法律责任是一定的国家机关代表国家对违法行为实施制裁的根据 
C.法律责任只能由国家司法机关或国家授权的专门机关来追究,其他任何机关和个人都无此项权利 
D.法律责任意味着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性反应和谴责 
【答案】A 
【解析】法律责任虽然与违法行为相联系,但是,不构成违法并非不承担任何责任,而是不承担惩罚性的责任,民法中的公平责任就是在责任人没有违法的情况下要求其承担的,其他几项都反映了法律责任的特征。 
6.按照狭义的解释,下列哪一行为属于法的适用()。 
A.某甲以自己未达法定结婚年龄为由,拒绝与女友结婚 
B.检察机关根据群众举报对贪污行为进行侦查 
C.海关工作人员对有走私嫌疑的人进行扣留检查 
D.法院审判员在办案中发现两人发生口角,而依事实和法律进行劝解 
[答案]B 
【解析】狭义法的适用,是指行使国家司法权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律赋予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根据定义,B项符合题干要求。 
7.根据报道,我国要研究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的界限,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这一改革最主要体现了哪一法的价值()。 
A.效率 
B.平等 
C.秩序 
D.安全 
[答案]B 
【解析】废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平等,使所有社会成员享有同样的权利。因此B正确。
8.下列选项中,哪一项的表述不能成立()。 
A.国家运用强制力保障法律的实施,必须依法行使,并不是说每一个法律的实施过程 
都直接需要国家强制力 
B.法的价值判断,指对客观存在的法律原则、规则、制度等所进行的客观分析与判断 
C.法律规则是明确的、具体的,它预先设定了明确、具体的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D.法律规则的内容可以由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律条文来表示 
[答案]B 
【解析】对客观存在的法律原则、规则、制度等所进行的客观分析与判断是法的事实判断,法的价值判断是指某一特定的主体有无价值、多大价值的判断。所以B错误。 
9.下列哪一选项的表述没有正确地说明“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合法的社会关系”()。 
A.没有法律规范就没有法律关系 
B.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实现形态 
C.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本身 
D.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合法关系 
[答案]C 
【解析】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它具有合法性,是一般社会关系的法律化形态,但是已经不是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本身。所以C错误。 
10.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主要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制定法,但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包括在内()。 
A.江苏省的地方性法规 
B.深圳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 
C.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判例 
D.国家政策 
[答案]C 
【解析】当代中国不实行判例法制度,因此“天津市高级法院的判例”不是中国的法律渊源。《民法通则》对国家政策有明确规定,所以D项是正确的说法。 
11.下列关于法律原则作用的选项哪一项不能成立()。 
A.法律原则是国家制定法律的依据 
B.法律原则为人们提供具体的行为标准和为司法机关提供审判案件的确定依据 
C.理解法律原则有助于完整地把握法律整体,指导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更好的适用法律 
D.公民理解法律原则也能够更好的保障自身的权利,规范自己的行为 
[答案]B 
【解析】法律原则提供的是宏观、抽象的行为标准和依据。所以B的说法不正确。 
12.我国《合同法》第61条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对此,下列哪一个选项的说法可以成立()。 
A.习惯与现行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利益不相抵触的,就具有正式的法律渊源的意义 
B.交易习惯的效力优先于合同法 
C.我国法律规定习惯在特定情况下具有正式的法律渊源地位 
D.习惯不能作为人们行为的依据 
[答案]C 
【解析】习惯与现行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利益不相抵触的,经国家认可部分就具有正式的法律渊源的意义,其他部分则为我国法律的非正式渊源,所以,A不正确。习惯可以作为人们行为的依据,D不正确,B的提法也不正确。 
13.我国《合同法》中,在要约和承诺有关制度上大量吸收了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这一现象在法理学术语上最恰当的称呼为()。 
A.法的继承 
B.法的转型 
C.法的移植 
D.法的现代化 
[答案]C 
【解析】其实只要掌握了法律移植的概念,本题的答案就显而易见。法的继承强调的是法的历史继承性;法的现代化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法律的宏观状况;至于法的转型,还不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法理学概念。 
14.法律的实施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包括守法、执法、司法等环节。下列关于法律实施的哪一项不正确()。 
A.公民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修养,是其自觉遵守法律的必要条件 
B.法律实施是法律在现实生活中从抽象的行为模式变成人们的具体行为,从应然状态进入实然状态 
C.司法具有被动性、终极性、交涉性、公正优先性的特点 
D.现代法治国家要求依法行政,保障行政活动的权威性,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 
[答案]B 
【解析】B项有错,混淆了法律实现与法律实施。法律实现是法律在现实生活中从抽象的行为模式变成人们的具体行为,从应然状态进入实然状态;而法律实施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法律实施是实现法律的作用与目的的条件。法律实现包括法律实施。 
15.下列关于守法的哪一选项不正确()。 
A.守法不仅仅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两个方面的结合 
B.守法是遵守规范性法律文件,不包括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C.公民向特定机关检举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行为是守法 
D.守法的范围与一个国家的法律渊源密切相关 
[答案]B 
【解析】守法是要遵守一切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包括规范性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如法院的判决书、调解协议等。 
16.关于法律推理,下列哪一选项不能成立()。 
A.法律推理是在法律论辩过程中运用法律理由的过程 
B.本国法律和外国法律是法律推理的前提和制约法律推理的条件 
C.在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法律原则、政策、法理和习惯都会成为法律推理的前提 
D.法律推理是通过职业自律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方法 
[答案]B 
【解析】本国现行法律是法律推理的前提和制约法律推理的条件,而B的说法太宽泛,外国法律不是一国的法律渊源,也就不是法律推理的前提和制约条件。 
17.下列哪一选项的表述是错误的()。 
A.法律移植是法律发展的重要形式 
B.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实现状态 
C.道德对人的要求比法律高 
D.权力是必须的,义务是可能的 
[答案]D 
【解析】一般认为权利规定了行为的多种可能性,而义务规定了行为的唯一性,所以是“权利是可能的,义务是必须的”。 
18.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下列哪一个选项没有正确揭示法律产生的规律()。 
A.法律的产生经历了法律与宗教规范、道德规范的浑然一体到法律与宗教规范、道德规范的分化、法律的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 
B.法律的产生经历了由自然法到国家法的发展过程 
C.法律的产生经历了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一般规范性调整到法律的调整的发展过程 
D.法律的产生经历了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的发展过程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法学没有提出“法律的产生经历了由自然法到国家法的发展过程”这样的观点,这是自然法学派的观点 
19.下列选项没有正确揭示人权对法律作用的是()。 
A.人权指出了立法和执法所应坚持的最低的人道主义标准和要求 
B.人权是保证法制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手段 
C.人权可以诊断现实社会中非法侵权的症结,从而提出相应的法律救济的措施 
D.人权有利于实现法律的有效性,促进法律的自我完善 
[答案]B 
【解析】B项颠倒了人权和法律的关系,法制是保障人权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手段 
相关阅读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