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解析】
一、故意的含义
《刑法》第14条 |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
犯罪故意包括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方面的内容。
(一)认识因素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必然会、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即认识到行为的危害性。
成立犯罪故意,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构成要件的客观事实,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
因果关系不是犯罪故意所要认识的要素。
(二)意志因素
希望或者放任结果发生。前者是对结果积极追求;后者是对结果听之任之,既不追求,也不防止。
二、故意的类型
故意犯罪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者在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方面都存在区别:
直接故意 | 间接故意 | |
认识因素 | 明知结果必然或可能发生 | 明知结果可能发生 |
意志因素 | 希望结果发生 | 放任结果发生 |
间接故意的具体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一)行为人追求一个犯罪结果而放任另一个犯罪结果的发生。例如,猎人打猎时,猎物旁边有一个小孩,为了打猎而放任小孩死亡。
(二)行为人追求一个非犯罪性的结果而放任另一个犯罪结果的发生。例如,甲欲毒死乙,投毒进饮水机,想到丙也可能会喝水,但任然投放,对丙的死亡结果持间接故意。
(三)在突发性的犯罪中,行为人不计后果导致严重结果的发生。
【真题演练】
下列哪一行为构成故意犯罪?
A.他人欲跳楼自杀,围观者大喊“怎么还不跳”,他人跳楼而亡
B.司机急于回家,行驶时闯红灯,把马路上的行人撞死
C.误将熟睡的孪生妻妹当成妻子,与其发生性关系
D.作客的朋友在家中吸毒,主人装作没看见
几乎每一道法考刑法真题,都可以见到故意犯罪的身影。对于故意犯罪,小伙伴们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内容呢?来听听乐毅老师的精彩讲解吧>>>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真正晚的是你从未开始。点击这里,马上开始你的法考之旅>>>
无论世界怎样喧嚣,只希望你可以不被打扰。我们为你准备了免费题库,静下来,再坚持一会儿,成功的花儿很快就要绽放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