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法考>客观题卷一>卷一真题

233网校2014年司法考试《卷一》考试真题

来源:233网校 2014年9月22日
导读: 2014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已公布,届时,广大考生可登录233司法考试网,一起来对对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部分含51—85题,每题2分,共70分。

  51.《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关于该条文,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规定的是责任自负原则的例外情形

  B.是关于法律解释方法位阶的规定

  C.规定的是确定性规则

  D.是体现司法公正原则的规定

  52.新郎经过紧张筹备准备迎娶新娘。婚礼当天迎亲车队到达时,新娘却已飞往国外,由其家人转告将另嫁他人,离婚手续随后办理。此事对新郎造成严重伤害。法院认为,新娘违背诚实信用和公序良俗原则,侮辱了新郎人格尊严,判决新娘赔偿新郎财产损失和精神抚慰金。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可以成立?

  A.由于缺乏可供适用的法律规则,法官可依民法基本原则裁判案件

  B.本案法官运用了演绎推理

  C.确认案件事实是法官进行推理的前提条件

  D.只有依据法律原则裁判的情形,法官才需提供裁判理由

  53.王某恋爱期间承担了男友刘某的开销计20万元。后刘某提出分手,王某要求刘某返还开销费用。经过协商,刘某自愿将该费用转为借款并出具了借条,不久刘某反悔,以不存在真实有效借款关系为由拒绝还款,王某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刘某出具该借条系本人自愿,且并未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遂判决刘某还款。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刘某出具该借条系本人自愿,且并未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是对案件事实的认定

  B.出具借条是导致王某与刘某产生借款合同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之一

  C.因王某起诉产生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第二性法律关系

  D.本案的裁判是以法律事件的发生为根据作出的

  54.关于我国司法解释,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林某认为某司法解释违背相关法律,遂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建议,这属于社会监督的一种形式

  B.司法解释的对象是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C.司法解释仅指最高法院对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问题的解释

  D.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经审查认为司法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触的,可以直接撤销

  55.甲骑车经过乙公司在小区内的某施工场地时,由于施工场地湿滑摔倒致骨折,遂诉至法院请求赔偿。由于《民法通则》对“公共场所”没有界定,审理过程中双方对施工场地是否属于《民法通则》中的“公共场所”产生争议。法官参考《刑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等法律和多个地方性法规对“公共场所”的规定后,对“公共场所”作出解释,并据此判定乙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关于此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法官对“公共场所”的具体含义的证成属于外部证成

  B.法官运用了历史解释方法

  C.法官运用了体系解释方法

  D.该案表明,同一个术语在所有法律条文中的含义均应作相同解释

  56.中国古代关于德与刑的关系理论,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西周时期确立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思想,以此为指导,道德教化与刑罚处罚结合,形成了当时“礼”、“刑”结合的宏观法制特色

  B.秦朝推行法家主张,但并不排斥礼,也强调“德主刑辅,礼刑并用”

  C.唐律“一准乎礼,而得古今之平”,实现了礼与律的有机统一,成为了中华法系的代表

  D.宋朝以后,理学强调礼和律对治理国家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不可偏废”

  57.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至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间,手订四编《大诰》,共236条。关于明《大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大明律》中原有的罪名,《大诰》一般都加重了刑罚

  B.《大诰》的内容也列入科举考试中

  C.“重典治吏”是《大诰》的特点之一

  D.朱元璋死后《大诰》被明文废除

  58.在罗马法的复兴和传播过程中,法学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关于罗马法复兴和传播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罗马法复兴的原因,在于西欧当时的法律极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B.为改造落后的封建地方习惯法,在对罗马法与西欧社会司法实践结合的研究过程中,形成了“社会法学派”和“注释法学派”

  C.罗马法的研究,形成了世俗的法学家阶层,将罗马法运用于实践,为成长中的资本主义关系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式

  D.在全面继承罗马法的基础上,形成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59.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关于执法为民,下列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A.要求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理性执法、文明执法,冷静处置各种复杂问题

  B.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执法流程,减少不必要环节,减轻当事人负担

  C.要围绕“个人权利至上”理念,引导公民从容自如、有尊严地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社会

  D.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在法治领域的具体贯彻

  60.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关于国家机构,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

  B.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

  C.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

  D.市辖区的政府经本级人大批准可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派出机关

  考后关注2014年司法考试成绩查询时间 2014年司法考试答案交流 在线估分

相关阅读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