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法考 > 客观题卷一 > 卷一真题

法考/司法考试中国法律史历年真题(10.10)

来源:233网校 2021-10-09 16:49:32

1、汉宣帝地节四年下诏日:“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亲亲得相首匿”正式成为中国封建法律原则和制度。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0年卷一13题)

A、近亲属之间相互首谋隐匿一般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B、近亲属之间相互首谋隐匿所有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C、“亲亲得相首匿”的本意在于尊崇伦理亲情

D、“亲亲得相首匿”的法旨在于宽宥缘自亲情发生的隐匿犯罪亲属的行为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谋反等严重危害统治秩序的犯罪行为,并不适用“亲亲得相首匿”。故B项“所有犯罪行为”的表述错误。

2、据史书载,以下均为秦朝刑事罪名。下列哪一选项最不具有秦朝法律文化的专制特色?(2011年卷一16题)

A、“偶语诗书”

B、“以古非今”

C、“非所宜言”

D、“失刑”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为选非题。秦代危害皇权罪包括:偶语诗书,以古非今,非所宜言等。《焚书令》规定:“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另外,秦二世曾下令御史,以“非所宜言”罪逮捕发表言论的诸生。故选项A、B、C体现了秦朝法律文化的专制色彩。“失刑”罪,是指因过失而量刑不当;若系故意,则构成“不直”罪。选项D是关于法官裁判不公的犯罪,不具有专制色彩,故应选。

3、中国历史上曾进行多次法制变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关于这些法制变革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3年卷一19题)

A、泰国商鞅实施变法改革,全面贯彻法家“明法重刑”的主张,加大量刑幅度,对轻罪也施以重刑,以实现富国强兵目标

B、西汉文帝为齐太仓令之女缇萦请求将自己没官为奴、替父赎罪的行为所动,下令废除肉刑

C、唐代废除了宫刑制度,创设了鞭刑和杖刑,以宽减刑罚,缓解社会矛盾

D、《大清新刑律》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采用了罪刑法定原则,规定刑罚分为主刑、从刑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为选非题。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主张运用法律手段达到建立强大封建政权的目的。他把自己的思想主张与秦国“富国强兵”的要求结合起来,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先后两次实施变法。该变法全面贯彻法家“明法重刑”思想,即在变法过程中,尽力贯彻重刑原则,加大量刑幅度,对轻罪也施以重刑。故A项正确。西汉文帝开始刑罚改革的直接起因是在文帝十三年,齐太仓令获罪当施黥刑,其小女缇萦上书请求将自己没官为奴,替父赎罪,并指出肉刑制度断绝犯人自新之路的严重问题。文帝为之所动,下令废除肉刑。故B项正确。北魏时期开始改革以往五刑制度,增加鞭刑与杖刑,后北齐、北周相继采用。北朝、南朝相继宣布废除宫刑,自此结束了使用宫刑的历史。故C项称“唐代废除了宫刑制度,创设了鞭刑和杖刑”说法错误。《大清新刑律》是清廷于1911年1月25日正式公布,但并未真正施行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它仍保持着旧律维护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的传统。《大清新刑律》分总则和分则两篇,后附《暂行章程》5条。它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以罪名和刑罚等专属刑法范畴的条文作为法典的惟一内容;在体例上抛弃了旧律的结构形式,将法典分为总则和分则;确立了新刑罚制度,规定刑罚分主刑、从刑;采用了一些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刑法原则和刑法制度,如罪刑法定原则和缓刑制度等。故D项正确

4、秦律明确规定了司法官渎职犯罪的内容。关于秦朝司法官渎职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2014年卷一16题)

A、故意使罪犯未受到惩罚,属于“纵囚”

B、对已经发生的犯罪,由于过失未能揭发、检举,属于“见知不举”

C、对犯罪行为由于过失而轻判者,属于“失刑”

D、对犯罪行为故意重判者,属于“不直”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纵囚”是指应当论罪而故意不论罪,以及设法减轻案情,故意使案犯达不到定罪标准,从而判其无罪。故A项正确。“见知不举”,是故意犯罪,而非过失犯罪,故B项错误。“失刑”是指因过失而量刑不当,故C项正确。“不直”,是指罪应重而故意轻判,应轻而故意重判,故D项正确。

5、汉武帝时,有甲、乙二人争言相斗,乙以佩刀刺甲,甲之子丙慌忙以杖击乙,却误伤甲。有人认为丙“殴父也,当枭首。”董仲舒引用《春秋》事例,主张“论心定罪”,认为丙“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关于此案的下列哪种评论是错误的?(2006年卷一16题)

A、“论心定罪”是儒家思想在刑事司法领域的运用

B、以《春秋》经义决狱的主张是旨在建立一种司法原则

C、“论心定罪”仅为一家之言,历史上不曾被采用

D、“论心定罪”有可能导致官吏审判案件的随意性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春秋决狱强调“论心定罪”,这是法律儒家化在司法领域的反映,A项正确。《春秋》决狱的目的在于建立“论心定罪”的司法原则,强调“事实与动机”的结合,B项正确。“论心定罪”对汉朝的司法制度有深远的影响,实践中得到广泛使用,C项错误。《春秋》决狱既对传统司法审判有积极意义,但某种程度上也为司法擅断提供了依据,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C。

热点推荐:

2021年法考客观题准考证打印时间及入口

2021年法考主观题考试报名时间及入口

0元免费领《法考历年真题集》纸质真题

88h核心突破、集中攻克主观题;临门一脚,搞定法考!点击查看>>

扫码进入法考估分,考后成绩及时预估;加法考学霸君ks233wx19好友进微信群,考后真题及时发布。

2021年法考估分.png       法考微信群.pn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