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产生:18世纪中期——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源于慈善,发端于西方社会,受到宗教理念的影响
形成:20世纪初至上半叶——专业教育(学校)、专业方法(个案、小组、社区)、专业组织的发展(协会)
发展:20世纪中后期——专业方法(整合社会工作出现)、目标模式变化(治疗—预防、救助——发展)、工作对象拓展(有需要的人)、多种服务模式并存。
二、国内社会工作的发展
(专业社会工作的恢复和拓展、专业社会工作实务和职业化探索、推进社会工作制度和体制建设)
20世纪40年代引入。
20世纪50年代初高等学校实行院系调整,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被取消。
1988年开始恢复和重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
1991年,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并加入国际社会工作者联合会。
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
2006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规划正式纳入国家顶层设计。
2006年10月,中央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要“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2010年4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印发,《纲要》明确了要加快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重视和培养六类重点人才,社会工作人才位列其中。
2011年9月,中央18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2012年3月,中央19个部委和群团组织联合发布《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教育、培训、评价、使用、激励等提出了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