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类需要的特征:对象性、动力性、独特性、社会性。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类将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将需要分为: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
4、人类需要的类型:按需要的起源与性质分(生物性需要、社会性需要)需要指向的对象(物质需要、精神需要)需要产生的方式(原发性需要、继发性需要)
5、人类行为:个体为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的活动或反应,它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内外因素综合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外显行为与内隐行为,分为本能(遗传)行为和习得(学习)行为。还有正常和异常之分。根据行为的性质及后果还可分为攻击性行为、反社会行为、利他主义行为、亲社会行为等。
6、划分正常异常行为的标准:统计规律、社会规范与价值、行为适应性标准、个体主观体验。
7、人类行为的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可控性、发展性。 社会工作师通关秘笈!
8、社会环境: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入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家庭、学校、团体、组织、社区、社会、文化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9、社会环境的单元包括家庭、(朋辈)群体、单位组织、社区、制度和文化。
10、家庭对个体影响的重要途径是通过家庭教养模式,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分为感情纽带和行为控制两个变量,有四种模式:权威型、专制型、纵容型、疏离型。
11、社会包含家庭、经济、教育、医疗、社会福利、政治、法律和军事等子系统。
12、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和,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精神体系,是所有物质产品与非物质产品的总和。文化对人心理的影响最终通过群体行为表现出来。
13、人的社会功能是人作为社会成员、作为社会人所具有的能力和发挥的作用,它与人们所期待的社会角色有关。
1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个体必须适应环境、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不能脱离遗传的制约、人类行为能改变社会坏境、人类行为与环境相互影响力度并不对等。
15、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前习俗水平(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天真的享乐主义阶段)习俗水平(好孩子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社会秩序阶段)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的伦理准则阶段)。考试大收集整理
预测试题、模拟试题,一网打尽>>
编辑推荐:
社会工作师通关秘笈!
2010年社会工作师考试于6月12日、13日举行
09年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辅导资料汇总
09年社会工作者实务真题(回忆版)
点击进入社会工作者网校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