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社会工作者 > 学习笔记 > 初级综合能力学习笔记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备考精要3.1:人类行为

来源:233网校 2013-04-08 00:00:00

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一节 人类行为

  【本节知识重点】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我们要科学地帮助别人,首先必须科学地理解别人的行为,明确人们为什么产生某些行为、为什么会出现某些状况。到底是什么影响人类的行为呢?是生理因素、个性气质,还是家庭、学校、社区或者其他的社会环境因素呢?人在成长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分别呈现出什么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这种研究常常建立在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视角的基础之上。下图为我们展示了行为与环境的基本关系:

  一、人类需要
  需要何以产生?因为人的机体在某一方面表现出缺乏和不足,如生理的饥饿、心理空虚等。为此,人们就会实施各种行为来满足相应的需要。
  需要是内驱力的基础,内驱力的增强会形成某种被激发的动机状态,这是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直接动力,另外,外部刺激对于形成动机也有重要影响。
  一般而言,需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对象性。人的需要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具有特定的内容。如饥饿导致对食物的需要、空虚导致对充实、成就的需要。所以需要指向的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东西;可以是社会生活、活动,也可以是活动的结果。
  2、动力性。需要不会因为暂时满足而终止,它们或者带有周期性,如我们隔数个小时就会想吃东西;或者在一种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又会产生新的、更高的需要,如考过了社会工作者初级的又想过中级的。
  3、独特性。世界上没有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也不会有两个人具备完全相同的需要。
  4、社会性。人具有两重属性,一是自然属性,二是具有社会属性,但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由此也就具有了社会性的需要,社会在变化,需要也在变化。
  二、人类需要层次论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马斯洛提出人类需求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为如下几个层次
  (1)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
  此需求包括维持个体生存及延续种族所需要的资源,和促进使个体处于平衡状态,如:食、衣、住行的满足,需要运动、休息、休闲和睡眠等。
  (2)安全需求(safety need):
  此需求主要在免于害怕、焦虑、混乱、紧张、危机及威胁,使个体能在安全、稳定、秩序下,获得依赖和保护。
  (3)爱与归属需求(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
  此需求主要在被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避免孤独、陌生、寂寞、疏离,使个体能成为团体中的一份子,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例如:避免孤独、寂寞、陌生,并进而成为团体的一份子,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4)自尊需求(self-esteem need):
  此项需求分有两种,一为成熟需求,二为威望需求。前者指尊重自己,例如:相信自己有能力、有自信、独立及胜任感。后者则指需要受人尊重,例如:有声望、有地位、受人注意及受人赏识。整体而言是指获取或维护个人自尊心的一切需求。
  (5)认知需求(need to know):
  此需求又称为认知需求,旨在探讨、分析了解事情的真相(也就是当遇到不理解的人、事、物,有希望理解的需求),例如:充满好奇心、了解和求知的冲动。
  (6)审美需求(aesthetic need):
  此需求又称情意需求,指的是追求对称、系统美感的经验,对美好事物欣赏的需求,使人更富情趣、生动,例如:希望居住在环境幽雅的住宅,幽雅舒适的生活。
  (7)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 need):
  此需求意指充分展现潜能与天赋,完成与个人能力相称的一切。例如:接纳自己、面对问题、自动自发的思考、富创造力、幽默感、民主价值等特质以及最重要的代表——高峰体验。
  2、ERG理论
  ERG理论是阿尔德弗(C.P.Alderfer)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密切相关但有些不同的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三类,即存在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
  (1) 存在需要。这类需要关系到机体的存在或生存。包括衣、食、住以及工作组织为使其得到这些因素而提供的手段。这实际上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2) 关系需要。这是指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工作中的或工作以外与其他人的接触和交往得到满足。它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感情上的需要和一部分尊重需要。
  (3) 成长需要。这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发展个人的潜力和才能,才能得到满足。这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
  阿尔德弗的ERG理论在需要的分类上并不比马斯洛的理论更完善,对需要的解释也并未超出马斯洛需要理论的范围。如果认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带有普遍意义的一般规律,那么,ERG理论则偏重于带有特殊性的个体差异,这表现在ERG理论对不同需要之间联系的限制较少。
  ERG理论的特点有:(1)ERG理论并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而当这种需要的得到满足后,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能没有这种上升趋势。(2)ERG理论认为,当较高级需要受到挫折时,可能会降而求其次。(3)ERG理论还认为,某种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会增强,这就与马斯洛的观点不一致了(如下图)。
  三、人类需要的类型
  (一)根据需要的起源与性质,人类需要可以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1、生物性需要主要关系到人类生命的维续和种族的繁衍。生命的维续包括吃、喝、睡等方面的需要,种族的繁衍则包括性的需要。但这些需要常常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2、社会性需要是与人类密切相关的需要,具体包括交往、成就、权力等需要。
  (二)根据需要指向的对象分为物质的(如吃喝)和精神的(如娱乐)等需要。
  (三)根据需要产生的方式分为原发性需要(与生俱来的)与继发性需要(后天习得的)。
  四、人类行为的含义
  需要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行为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既是人的有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映,又是人通过一连串动作实现其预定目标的过程。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在1951年提出著名的人类行为公式:B=f(P·E)。其中,B——行为,P——个人,E——环境,f——函数关系。这个函数关系表达了人类行为的基本原理。具体来说,这个公式的意思是,一个人的行为(Behavior)是其人格或个性(Personality)与其当时所处情景或环境(Environment)的交互作用的产物。
  五、人类行为的类型
  广义上讲,人类行为包括外显行为与内隐行为。外显行为是可观测到行为,内隐则相反。我们通常讲的人类行为是外显行为,它可分为如下不同类型:
  1、根据行为的起源可分为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本能行为起源于遗传,不需学习就能获得。习得行为相反,它是在后天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习而形成。
  2、根据特定的标准可分为正常与异常行为。这样的区分很重要,特别是在精神健康领域中。但是这里的特定的标准是很难确定的。也就是说正常与异常行为之间没有绝对的划分标准和界限。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一寄宿制小学一年级学生小明,得了个“怪毛病”:每周一上学前常有莫名胃痛、腹痛出现,而到了周五回家时,所有症状均不治而愈。经心理门诊诊断:其患的正是“学校恐怖症”。据介绍,这种现象以往较易出现于初进托儿所或幼儿园的儿童,可近年来,发病儿童年龄明显增大、持续时间延长。其产生的原因很复杂,如父母教养方式不当、学习压力过大、学校老师过分严厉、学校同学排斥等。
  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区分或衡量什么是正常,什么是异常呢?常用的有:
  (1)统计规律。统计显示出大多数人相似或一致的行为,这种行为可以视为正常的行为,反之则可视为异常行为。
  (2)社会规范与价值。当人们行为符合当地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时就被视为正常行为,否则就是异常。
  (3)行为适应性标准。如果无法适应社会,就会表现出异常行为。
  (4)个体主观体验。以个体主观体验为依据,当某些行为超过特定的界限,就会被视为异常行为。
  但是这些标准是相对的,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认识的深入而发生变化。
  六、人类行为的特点
  1、适应性。人类行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适应环境,当然这些行为同时也在改造环境。
  2、多样性。不同的需要会引发不同的行为。
  3、动态性。各种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自身的变化都会影响人类行为的动态变化。
  4、指向性。人类行为有其原因,同时也会指向特定目标。
  5、可控性。人类能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使其向着目标前进。
  6、发展性。人类现在行为是由过去行为而来,又会朝向未来,所以说人类行为是连续发展的。

  往年资料提前备考:

  初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真题汇总 09-2010年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真题试题汇总

  免费测试:1

相关阅读

添加社会工作者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加入备考学习群

加学霸君领资料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