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
残疾人社会工作朝着专业化和职业化方向发展,并从医疗治疗模式向社会康复模式发展。
1.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的转型
(1)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层面的转型:从个人责任转向社会责任,从标签转向社会照顾理论
(2)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层面的转型:由供养理论向回归社会理论转变;由单一个案向综合服务模式转变
2.残疾人工作方法的转型
主要表现为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和介入模式方面。
(1)在工作的理念上,由供养理论向社会理论转变。
(2)在直接介入模式上,由单一的个案模式向综合服务模式转变。
3.我国内地残疾人社会工作的萌芽
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创立社会服务部;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中国盲民福利会”和“中华聋哑协会”等组织;1988年10月,中国残联创办了“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发展本土视野下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
(二)构建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
(三)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1.教育康复
(1)针对残疾人群体的教育康复:人与环境互动教育、提供差异的补偿性功能训练
(2)针对残疾人父母或监护人、亲属等的工作:提供心理支持、补充康复技巧、帮助社区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3)针对社会组织、残疾人组织和爱心人士:宣传、培养和教育
2.职业康复
职业咨询:对残疾人进行分析并给出行动方案
职业评估:评定残疾人的工作能力和职业适应
职业培训:就业前和上岗前有针对性培训
就业指导:提供个人实际情况,提供劳动市场信息等
职业康复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最有效途径,是一种集合了“治疗—康复—发展”三种功能
3.社区康复
(1)开展残疾的预防工作:建立三级预防机制
(2)开展康复评定和建档工作
(3)开展具体的康复服务:整合社区的资源,通过各种康复性治疗,最大限度的恢复残疾人所丧失的功能
配套习题:
1、社会工作者小张依据“回归社会理论”为社区脑瘫儿童提供服务,小张的下列做法中,符合该理论观点的是()。
A.为脑瘫儿童家庭捐赠康复器材
B.邀请脑瘫儿童参加社区融合夏令营
C.协助贫困脑瘫儿童家庭申请经济救助
D.向经济困难家庭的脑瘫儿童送节日礼物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回归社会理论是“去机构化”运动的代表性理论,强调专业工作者和残疾人服务对象的互动,强调服务对象社会关系的重建和增加服务对象的“能力”。回归社会理论和增能赋权理论在理论层面是相通的。(考点:残疾人社会工作)
2、社会工作者小郑向督导者老张询问如何与残疾人建立专业关系。老张提供的下列建议中,符合与残疾人建立专业关系指导原则的是()。
A.同情残疾人的处境
B.避免当面谈论残疾问题
C.为残疾人提供建议
D.设身处地理解残疾人感受
【答案】D
【解析】信任是专业关系的基础专业关系建立的基础是社会工作者与残疾人之间的信任,信任关系的建立取决于两个方面:服务对象相信社会工作者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工作者相信服务对象具有改变的潜能。残疾人会怀疑社会工作者能否理解残疾以及残疾人的能力。针对此种怀疑,社会工作者需要接纳和尊重残疾人,表达同感。同感是社会工作者基于对残疾人权利的理解,敏感地感知服务对象的内心情感并且把这种理解传递给服务对象,表达出“我可以像你一样设身处地地理解你的感受”的态度。社会工作者要敏感自己专业实践的表现,避免以“居高临下”的“同情”态度对待服务对象。
3、68岁的张阿姨因脑中风丧失了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其身边无子女照顾,社会工作者小马对张阿姨进行了需求评估,发现其需要医护、生活照料、营养以及心理等方面的服务。因此,小马计划协调整合医生、护士、家政工、营养师、志愿者和心理咨询师等组成跨专业团队,对张阿姨进行全面和持续的服务,小马上述工作采用的方法是( )。
A.个案工作
B.社区康复
C.个案管理
D.社会康复
【答案】C
【解析】考点:个案管理的定义。个案管理强调多学科、多专业、多团队的人员共同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
4、社会工作者小刘在与残疾人老王交谈中了解到,老王一直自责自己工作时不小心导致伤残。小刘了解事情经过后,作出以下分析。事故的发生不仅与老王个人工作时操作失误有关,也与老王工作单位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缺失有关。小刘的分析依据的是( )的观点。
A.社会化理论
B.社会标签理论
C.社会责任论
D.市场责任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点为“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之“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的转型”。根据教材知识点,在致残原因的理论分析上,从个人责任理论专项社会责任理论,后者强调无论先天性残疾还是后天性残疾都是社会因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