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
(一)人类需要的层次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生理需求——衣、食、住、行——生存
(2)安全需求——自身、失业、财产
(3)爱与归属需求——归属、友爱、爱情
(4)尊重的需求——内部(自尊)、外部(尊重、肯定)
(5)自我实现的需求(高层次)——理想、抱负、潜能——自我价值体现
认为只有满足了基本的低级需要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最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高级需要出现之后,低级需要仍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会减弱。低级需要是人与动物共有的,而高级需要则是人类所特有的。
2、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
(1)生存的需要——E(Existence)
(2)关系的需要——R (Relatedness)
(3)成长的需要——G (Growth)
(1)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而当这种需要的得到满足后,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能没有这种上升趋势。
(2)当较高级需要受到挫折时,可能会降而求其次。
(3)某种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会增强,这就与马斯洛的观点不一致了。
3、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的需要理论
人类存在共同的、客观的需要:(1)基本需要(2)中介需要
(二)人类需要的类型
1、(起源)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生理性需要,人类生命的维续和种族的繁衍。
社会性需要,工作、知识、理想等需要。
2、(内容)物质的(如吃喝)和精神的(如娱乐)
3、(迫切度)生存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教育、医疗、社保)
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一)人类行为的含义
行为是由客观刺激通过人的心理活动而引起的内部与外部的反应。
(二)人类行为的类型
1、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起源)
2、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作用的积极消极)
3、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
划分正常与偏差行为的常用标准:
(1)统计学标准
(2)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
(3)行为适应性标准
(4)个体主观体验
(三)人类行为的特点
1、适应性——适应环境同时改变环境
2、多样性——复杂多样
3、发展性——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4、可控性——有意识的控制和调节
5、整合性——有机统一,个体行为与自身生理、心理与社会环境密切联系
(四)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
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家庭、群体、社区、文化、社会制度)
配套习题
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需要从低到高依次为()。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B.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归属与爱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C.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认知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D.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
答案:A
解析:20世纪中叶,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马斯洛认为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归属与爱的需要
答案:A
解析:生理需要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
3.救助站的张某和陈某都是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他们两人的境遇相似,但张某希望自己可以在救助站得到妥善安置;而陈某则希望自己可以被送回家乡,能够在家乡过自食其力的生活。按照马斯洛的观点,陈某的愿望所表现的最突出的需要层次是()。
A.安全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生理需要
答案:C
解析: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是一种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案例中的陈某即是为了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4.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中的“成长需要”相当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
A.认知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
D.认知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C
解析: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中的“成长需要”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发展个人的潜力和才能,才能得到满足。这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
5.归属与爱的需要属于“生存一关系一成长”理论中的()。
A.生存需要
B.成长需要
C.关系需要
D.安全需要
答案:C
解析:关系需要是指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工作中的或工作以外与其他人的接触和交往得到满足。它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感情上的需要和一部分尊重需要。
6.大多数同龄的孩子上学时都很健康,一个孩子一到学校就犯病,这显然是一种偏差行为。这是根据()进行判断的。
A.统计学标准
B.行为适应性标准
C.内省经验标准
D.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
答案:A
解析:统计学标准是划分正常行为与偏差行为的常用标准之一,是指与大多数人相似或一致的行为被认为是正常的,如果不一致或严重偏离则会被认为是偏差或反常行为。
7.小涛今年15岁,是某中学初二的学生。近两个月来他迷上网络游戏,经常请病假不去学校,甚至逃学。小涛的这种行为属于偏差行为,其评判标准是()。
A.统计学标准
B.行为适应性标准
C.内省经验标准
D.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
答案:D
解析: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是划分正常行为与偏差行为的常用标准之一。如果个人行为符合当地的社会规则与价值观念,该行为就是正常的,否则就是异常的。如学龄期孩子逃学被认为不符合社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