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资料
王某,男,1983年3月生,初中毕业后辍学在家。家住浦东新区某镇某村队。案主平时沉默寡言、态度消极、行为缺乏理智,有较强的自卑感;思维怠惰,看问题角度相对较乐观,不考虑太多将来的问题。收藏我吧!
二、背景资料
案主曾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也备受家人宠爱。但在四年前,父母离异母亲改嫁,案主与父亲一起生活。随后,其父外出打工后毫无音讯,留下案主与奶奶相依为命。不久,奶奶去世,案主开始独自生活。家中一贫如洗,连灶具也没有,案主每天只靠饼干和方便面充饥。平时会和一些不良社会青年泡网吧、玩游戏。
三、主要问题
案主在失去父母关爱后,对生活失去热情,在人情世故上非常淡漠。其性格也发生了变化,不爱与人交流,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
案主对生活境况深感自卑。自父亲离家出走后,案主的生活无所着落,心理受到了打击。他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无能,没有能力养活自己。随即,放弃了努力,放松了自我要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开始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我行我素,自甘堕落。
四、问题分析
在经历了父母离婚父亲出走的危机后,案主没能力解决问题和困难,于是,采取了消极退缩的方法,生存适应较差。久而久之,其心理卫生与社会功能都呈现了较低水平,认知也出现了问题,在此后的解决问题方法上因袭了消极退让的方式。
案主形成了消极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由很多自我经验构成的,是对自己身份及能力的认识。缺少家人和亲人的温暖、日常生活的窘迫都使案主不能形成较健康的自尊。
五、服务模式:人本治疗模式
基本假设:人本质上是善良的、理智的、可信赖的。人有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愿望与能力,有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
目标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气氛,协助案主重新认识自己,引导案主努力,以具备自我实现所需的特质,如,健康的自我概念和自我形象。
工作技术:以工作者的态度促进案主改变人格,改变不适当的观点,积极利用各种资源促使案主自发的改变其行为。
六、工作计划
(一)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
(二)根据案主的问题及需求,与案主协商所要达到的目标。即:改变案主的消极心态使其重燃生活热情,形成健康的自我影像,恢复案主的自信与自尊。
(三)输入希望,提供支持。社工根据案主的人际资源,提供各种资源,并为其提供适度支持,使其能重燃希望,在助人自助的情况下,发挥潜能实现改变。形成自我独立。为案主提供资源,培养其自我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自信与自尊。
(四)评估。与案主一起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估,发现案主发生的明显变化和取得成效。
七、服务介入
社工首先通过村委干部与案主联络,经过见面交谈,建立初步的工作关系,并一直与案主保持联系。
根据案主的性格特点及人身观、价值观,对症下药,在充分肯定案主优点的基础上,给予其充分的尊重。
通过关心案主的日常生活,让他体会人间温暖,用关怀来融化抵触情绪。同时,与案主一起真诚地探讨人生观、价值观,努力使其恢复对生活的热情,正确对待生活,转变其认知方式及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其能在态度和行为上更加积极进取。
社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案主有位开工厂的伯父。社工当即找到其伯父并一起商量对策。伯父表示,只要案主愿意好好工作就可以到他那里上班。案主表示很愿意去,只是担心自己干不好活,让伯父为难。社工真诚鼓励他要有信心,慢慢学,伯父也会理解。而且,只要他真求上进,家里人也会积极支持。案主终于下定决心,第二天就到伯父的工厂上班工作。
目标初步达成后,社工基本消除了案主的消极思想,使其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开始重新生活。
八、服务评估
社工服务取得了一定效果。案主在社工帮助下已开始新生活的第一步——去工厂上班;案主也渐渐正确认识自己,正视现实生活,愿意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目前生活。
在结束服务后,社工继续保持与案主的联系。当再次见到案主时,社工发现其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他表示,对现在生活状况很满意,会在伯父的工厂里好好干。考试大收集整理
点击查看:
1.09年社会工作者考试考前练习题汇总
2.09年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辅导资料汇总
3.初级社会工作师案例分析模考题汇总
4.2009年社会工作者网校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