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社会工作师考试考前网上辅导课程最新出炉,全面招生中,本次辅导将全部采用视频授课的形式呈现给广大学员,考生可以随时报名参加学习,由资深老师讲解,权威专家进行24小时免费在线答疑,学员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随时通过答疑室留言与专家探讨学习。欲报从速!
何谓调查研究法(survey research method)?并试述其资料搜集方法有哪些及其各自的优缺点为何?
[拟答]
调查研究法,是社会研究法当中的一种,通常是以搜集受访者的主观意见、想法及观点为其研究目标,通常其调查及资料搜集的方式,可以区分为『面访』、『邮寄问卷』及『电访』三种,兹分别说明如下
(一)面访
主要是藉由研究者以面对面的方式,访问受访者的意见、想法及观点,以获得研究报考,因此其优点是:在访问、资料搜集过程中,研究者具有弹性、并能控制访问情境及获得更完整的报考:而其缺点则是:因必须面对面访问,故所需付出的时间及人力成本较高、访员本身对受访者的亦有影响等缺点。 收藏我吧!
(二)邮寄问卷
主要是透过问卷,并用邮寄的方式寄达受访者,再由受访者填答后寄回的资料搜集方式,因此其优点是:调查的成本较低、受访范围亦可以较为广泛、且访员对受访者的影响降低、受访者亦有较高的匿名性;但其缺点则是:邮寄的回收率较低、问卷的内容无法澄清、且研究者亦无法搜集受访者的其它行为或情绪表现的报考;另外,就是无法确定回答者就是由受访者本人填答的问题。
(三)电访
是经由电话进行报考的获得,因此其优点是:研究成本介于面访及邮寄问卷中间、但亦较邮寄问卷具有较高的回复率、及具有较快的资料搜集速度;但其缺点则是:对于家中无电话者无法询问、访问随时会被终止、及无法触及敏感话题等。
※ 未来社会工作会遭遇到的伦理议题有哪些?面对这些伦理议题的问题,应如何加强社会工作伦理教育?
[拟答]
(一)未来之社会工作伦理的趋势
1.电脑科技进步所带来之专业伦理议题:例如网际网路、虚拟实境的问题。
2.工商业发展与经济进步,导致许多社会变迁,而引发之伦理问题。
3.社工师之就业型态之改变。
4.社工专业之内部分工愈细所产生之伦理议题。
5.组织层级间所带来的专业伦理问题。
6.媒体所带来的专业伦理问题。
7.宗教伦理所带来的专业伦理问题
(二)社会工作伦理的教育
1.将社工伦理纳入社工教育及在职训练之中。
2.不断地自我充实、增进专业知识。
3.丰富且有效的工作经验。
4.归纳整理案例处理原则、并制作案例分析汇篇。
5.了解社会的脉动。
6.同侪间的讨论与分享。
7.接受专业的督导。
8.足够的后线资源(外聘顾问或专家、充足的书籍资料、电脑网路等)。
9.参加专业的(个案)讨论会或学术研讨会、训练课程等。
10.跨专业的讨论与督导。
11.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
※ 请问 Gosta Esping—Andersen所提出的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是那三个模型?各自的重点为何?
[拟答]:
研究福利国家的取向有狭义与广义两种。采用狭义观点的研究取向将福利国家视为传统的社会改革领域:所得转移与社会服务,有些或许会涉及住宅的问题。广义的观点则时常以政治经济学的架构来看福利国家的问题,而其兴趣着重在国家管理与组织经济的重要角色上。因此,就广义的观点而言,就业、工资、以及全面的总体经济引导等议题,都被认为是福利国家综合体内在整体成分之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取向认为它的研究主体是『凯因斯式的福利国家』,或者,也可称之为『福利资本主义』。
(一)自由主义的福利国家
在自由主义支持者的眼中,他们所热烈拥护的市场资本主义而今或许不那幺公平正当,但我们绝不能忽略,这些自由主义者当时所谈论的是一个支持绝对的特权、重商的保护主义、以及贪污横行的国家,而他们所要攻讦的是一个压制其自由与进取心这两点理想的政府体系。因此,他们的理念实是一个革命性的理论。
随着工业化的过程,无产阶级出现,对他们而言,民主是用来削减财产权的一个工具。自由主义者最害怕的正是普遍的选举权,因为它可能改治了资源分配的斗争、扭曲了市场、并且助长了无效率的蔓延。许多自由主义者发现,民主会干扰或毁灭了市场。是以,他们以社会救助主导福利国家的发展,权利的赋予并不那幺伴随在工作表现之上,而是在所呈现的需求上。是以资产调查式的救助、有限的普遍性转移、或有限的社会保险规划为主导。然而,需求调查与一般而言较贫乏的救助措施,却减少了去商品化的效果。济贫传统与其所衍生出来的现代资产调查式的社会救助,即明显设计有阶层化的目的。藉由处罚与对接受救助者加以烙印,这类的措施导致了社会二分论,也因而成为劳工运动攻讦的主要目标。
因此,自由主义找到两种可以和劳工商品化之困境妥协的方案。其一是从济贫法中找到『较少资格』的原则,将之修改转换成资产调查式的社会救助的架构。藉由这种方式,避免了无条件社会权的扩张,而政府的赠与限制在那些证明有需要的人,并不会诱使劳工选择福利来取代工作。其二便是有效的运用慈善与保险方案,但此慈善与任何种类的保险都必须立基于志愿主义的基础上,甚且,保险规划必须是契约式的,并且经过精算。总之,在实质面上,自由主义对社会保障的包容,比一般所想象的更具弹性,这正是因为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它希望真正地强化劳工的商品地位,但不要有负面的社会影响。
(二)保守主义(组合主义)的福利国家
保守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现乃是对法国大革命与巴黎公社的反动,它明显展现出民族主义与反革命的立场,并且试图要阻止民主的脉动。它害怕社会的平等化,而偏好社会应该保留层级与阶级二者。地位、等级、与阶级是自然而且是既定的;然而阶级冲突则否。如果我们允许民主的大众参与,也容忍权威与地位界线的消融,其结果将是社会秩序的崩溃。
根据Heimann的说法,保守主义的改革行动是由于压制劳工动员的需要所激发出来的,但一旦这种情形出现了之后,它们的关系转变得矛盾了:当工人享有了各种社会权,由于社会工资、削弱了工人对市场与雇主的依赖程度,并因此转变成潜在的权力来源,阶级权力间的平衡也就根本改变了。故他们会奉行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并有相当严格的领取条件。但再度地,这并未能自动确保实质的去商品化,因为这极度取决于资格要件与给付规定的制度设计。它不单是关于社会权存在与否的问题而已,也关系到相应的规则与先决条件,这些会决定福利方案真正替代市场依赖的层度。
保守主义处理去商品化的方式有三:1、封建主义:雇主如父亲般的照顾员工的生活福利,而非单纯的工资给予。 2、组合主义:利用封闭式的会员互助社团整合社会福利,并脱离原来的市场机制与社会阶级。此会员制度后来演变为社会保险制度。 3、极端国家主义赋予民众社会权为社会问题解决之道。
事实上,它试图同时实现两个阶层化的效果。第一个是藉由不同阶级舆地位团体不同的方案,每个方案各有其明确的权利与特权,以设计来强调个人生命中的适当地位,因而巩固了工资所得者之间的分化。第二个目标则是将个人的忠诚直接与君主制度或中央政府权威结合在一起。此种组合主义传统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特色是它特地为公务人员建立起特权的福利措施。一方面,这是酬赏其对国家忠 贞的工具,另一方面,这也是界定此一团体独特而优越社会地位的方式。
(三)社会民主主义的福利国家
社会民主接受议会改革主义作为其追求平等与社会主义的主要策略,是以两个论点为前提。第一个是,劳工需要社会资源、健康、与教育以有效参与并作为社会主义的公民。第二个论点是,社会政策不只是关乎解放,也是经济效率的先决条件。认为社会政策会导致权力的动员,藉由扑灭贫穷、失业、与完全的工资依赖,福利国家增加了政治的能量,也降低了社会分化,因而减少了促进劳工政治团结的障碍。故随着越来越多民主权利的扩张,福利国家将更有可能发展出来,虽然此论点遭到历史的反证。
社会民主主义的福利国家采取贝佛里奇式的公民给付,乍看之下,它似乎是最具去商品化效果的模式,不论是革命式或改革式的社会主义理论均同意,在工资劳动之外,争取社会性收入的权利是必要的与令人期待的。它提供一个基本的、平等的给付给所有的人,而不论其之前的薪资、保费缴纳、或是成就表现。均一费率的普遍主义会不经意地促进社会的二分,因为环境较好的人会转向私人保险与附加给付,以便在其已经习以为常的福利水准之上,再谋求补充原有的不高的平等给付。当此种过程展开时,其结果是普遍主义所持有的美妙平等精神,将会转变为类似社会救助国家的二分情境:穷人依赖国家,而其余人则依赖市场。
社会民主体制的政策强调解除市场与传统家庭二者的限制。与组合主义不同的是,社会民主体制的原则不是等到家庭能力已经耗空了之后才给予帮助,而是先发制人地将家庭关系的成本社会化,其理想下是把对家庭的依赖扩到极大,而是去拓展个人独立的能力。就此而言,这个模式可以说是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奇妙结合,并显出它最突出的特征—融合福利与工作。
※ 试述有学者提到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何谓知识经济?面对此时代,如何进行知识管理及其与社会工作的关联性如何?
[拟答]:
(一)知识经济的意涵
1、定义
所谓知识经济是指知识成为创造财富、生产活动、功成名就的主要要素。有人称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它夹杂着以报考科技、生物科技为主的新科技产业特性,是由区域经济(Region Economy)转型为全球经济( Gobal Economy)的市场特性而成的新经济型态。
2、特色
(1)具备健全的社会组织(有组织的社会、能维持公共秩序、良好的基础建设、基础教育,以及医疗服务)。
(2) 愿有创业家的精神(冒险)。
(3) 多元化的知识来源。
(4) 先进的专业技术。
(5) 减少生产工具(厂房、设备、住宅、基础工程建设等投资)。
(6) 重视环境资源(含环保)。
然而,就社会角度观之,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课题是贫富差距加大、薪资中位数下降、所得分配更不均,将形成极端现象,亦即少数人拥有多数财富。
(二)知识管理的意涵
1、知识管理的意义
(1) 知识管理是一门学问,是一种透过软体系统,解决方案问题及实现方案的管理方法。
(2) 知识管理是一种行为,可以帮助企业共享知识和实现知识再利用,从而能够充分利用智能资产实现利润。
(3)知识管理是一个过程,指透过使用档案、系统或其它形式的报考,以及个人的专业技能,能够在个人和群组中系统地进行合作,有效利用知识来产生竞争力和商攀上的优势。
2、知识管理的目的
除了整合知识资产、创造知识价值外,尚有以下的目的:
(1)增加组织整体知识的存量与价值。
(2)应用知识以提升技术、产品、与服务创新的绩效以及组织整体对外的竞争力。
(3)促进组织内部的知识流通,提升成员获取知识的效率。
(4)指导组织知识创新的方向。
(5)协助组织发展核心技术能力。
※ 小华今年七岁,因为经常逃学和打架,由学校老师转介学校社工员处理。经访视,小华和家人住在一个平价住宅里,他的父亲有酗酒的习惯,而且时常殴打母亲,在小华两岁半时便离家出走。小华的母亲大部分时间都在餐厅工作,回到家中常已是精疲力尽,觉得在管教小华上力不从心。小华的个性非常冲动,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只要同学说话讽刺到他,他便会攻击同学。小华在校成绩并不好, 阅读能力远低于同年级同学。小华的母亲表示,小华的脾气虽然不好,但本性十分善良,如果发现自己有错,也会为其行为向人道歉。当社工员和小华会谈时,小华表现十分合作与友善。试问:
您认为小华的行为表现可以选用下列何者?
1、小华有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及过动的现象,并且可能有行为偏差的问题。
2、小华的行为极度缺乏爱的满足,因此以冲动的方式来发泄其挫折和抑制的情绪。
3、小华向父亲学习到以冲动的攻击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不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反省。
4、小华的行为是因为缺乏一个替代性父亲的角色,而学校的男老师也不愿意扮演此角色来关怀他。
5、小华根本上是个坏小孩,缺乏应有规范的学习,也缺乏责任感的培养。
您的选择所依据的理论架构为何?此理论架构对小华行为的解释及其隐含的干预方法为何?
[拟答]:
小华的行为可以『小华向父亲学习到以冲动的攻击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不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反省。』来解释。其案例分析,采社会学中社会化的理论架构。
(一)社会化理论对小华行为之解释
小华今年七岁,而从其出生至今历经婴儿、幼儿阶段,而步入儿童期中,亦即至儿童期都是人类社会化的关键时期,社会学家称之为主要社会化,也就是说小华的行为主要来自于这一阶段的内化与模塑。
然小华在最需要有所学习、仿效对象的同时,却置身在酗酒父亲、打工母亲、家庭暴力的阴影之中,在目睹父亲酗酒、暴力宣泄的画面之下,不免使得小华自然而然地以为这些是正确的行为而仿效之,再加上母亲在外打工,没有多余的时间与小华做亲子沟通与互动,更易使得小华的偏差行为无法获致矫正的力量而有所改善。
(二)干预的方法,必须从社会化的代理机构中着手
1、家庭
由社工员透过各种会谈、处遇等计划来改善父亲酗酒、暴力行为的发生,并透过亲职教育的方法让小华父母懂得如何在儿童期给予小华适切的帮助与教导。
2、学校
由教师透过班上各种活动,让小华懂得如何与同学和平相处,又透过同学的互助与帮忙,让小华逐渐改善这种情绪宣泄的行为。
3、社工员
应透过个案管理、社会工作等技巧让小华逐渐从认知中有所改善,并进一步改变其行为。
(6)有效发挥组织内个体成员的知识能力与开发潜能。
(7)提升组织个体与整体的知识学习能力。
(8)知识管理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提高机构智能或企业智商(Corporate IQ)。
(三)知识管理与社会工作的关联性
1、关联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某些新的社会政策被陆续提出,例如:劳动市场弹性化、调降薪资所得税(含社会保险税,)、工作福利、社会福利民营化等,将影响未来社会福利政策的走向,也反映在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扮演上。以美国为例:1996年的『个人责任与工作机会调和法』(Personal Responsibility and Work Opportunity Reconciliation Act)将社会福利决策权下放到州政府,并强调个人责任、工作取向、最少的社会福利、最大的工作期待,揭橥『向上提升*你自力更生』,结果,使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朝向『就业谘商员』(Job Counselors)一途。若社会工作者无法迅速回应知识经济带来的冲击,将会对社会工作本质与价值产生解构的危机。
2、对社会工作的意义
对社会工作专业与机构而言,知识管理的意义在于在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间或机构内人员间,去建立有系统、有意义、有目的之知识活动,具体的措施如『新进人员训练』、『个案研讨』、『经验传承』、『在职训练』、『研讨会』等活动,但是更重要的是例常性的知识活动,以及培养工作人员养成知识活动的习惯,并乐于从事这种知识活动。
3、社会工作机构推动知识管理可获致的效果
(1)提高机构之组织知识的共识程度,以增进个体知识的团体化。
(2)发展机构之组织知识的创新能力,以增进内隐知识的外显化。
(3)发展机构之组织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增进外部知识的内部化。
(4)发展机构之组织知识的整合能力,以增进组织知识的效能化。
4、社会工作机构组织知识管理的原则
(1)善用正式人员知识。
(2)结合结构知识。
(3)发展顾客知识。考试大收集整理
编辑推荐:
1.09年社会工作者考试考前练习题汇总
2.09年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辅导资料汇总
3.初级社会工作师案例分析模考题汇总
4.北大社会学入学考试试题汇总
5.2009年社会工作者网校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