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个案、小组和社区三大服务手法以外,医务社会工作还有其他一些服务方式:如,医务社会行政、志愿服务、安宁照顾、悲伤辅导,等等。
一、医院中的志愿服务
1、志愿者的定义和特点
所谓志愿工作者是指在公共和志愿团体内,不接受报酬而贡献其服务及参与各种社会福利活动的任何人士。
这些志愿者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点:(1)自动自发的参与;(2)部分时间的贡献。志愿者不是全职的工作,而是个人在他/她的主要职责之外,将剩余时间和精力无偿地奉献出来;(3)总合的服务胜过个人的努力。志愿者不标榜个人,不抬高自己,而是通过部份时间的付出和体力、智力的奉献,来推动总体的服务功效及其提高。(4)最重要的是获取精神上的满足。
2、医院志愿者的功能
(1)代表医院与社会对病人及家属提供关怀与协助。
(2)拓展医院有意义的服务,增加与病患的沟通,促使员工改善态度。
(3)在社会上倡导志愿服务的概念,促进社会进步和谐。考试大论坛
3、志愿者组织的行政程序
在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中,志愿者的组织有一些基本的程序,它们主要是:
(1)规划,包括志愿服务的目标和宗旨。
(2)组织,主要指计划和工作设计的确立。
(3)招募,包括海报张贴、报社和电台广告、学校和相关团体公文通知、单张派发等方法
(4)面谈,通过社会工作者或者资深志愿者的当面谈话,了解志愿者的的动机、特点及帮助志愿者对志愿活动具有正确认识与期待。
(5)安排,根据志愿者的意愿及能力来安排其服务组别和值班时间。
(6)训练,包括职前训练、见习、实习、在职训练。
(7)服务督导,利用留言簿、工作日志、小组讨论、训练员经常沟通等方式来指导、修正、改善志愿者的志愿服务。
(8)评估和控制
(9)表扬、批评和奖惩。
二、安宁照顾和缓和照顾
1、安宁照顾和缓和照顾的定义与基础
安宁服务是一种缓减性和支持性的服务方案,是为即将死亡的人和他们的家属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灵性上的持续照顾,又称临终照顾或善终服务。这种服务的最最初始状态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以前,由一些善心人士为伤病旅客或朝圣者提供的以作短暂休息的避难所。1967年西西里山德士女士在伦敦成立圣克里斯多福安宁院,成为第一所现代化的安宁院。20世纪70年代,安宁照顾的概念在美国普及,至1985年美国已有1200所安宁院。近年来,“缓和医疗照顾”这个名词较被普遍运用。“缓和照顾”,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指对不能治疗的病患采取积极的、全人的照顾,其目标在于确保病患和其家庭的最佳生活品质。缓和照顾的关注点在于控制疼痛及其相关症状,减轻痛苦和增进剩余生命的品质。缓和照顾结合了心理及精神层面的照顾,让病患有尊严地活出自己的生命,及提供家属在病患生病期间及逝世后哀伤的各种支持。缓和照顾不论是在安宁或居家照顾,都提供了独特的整合照顾方式。
缓和性照顾的实施是建基于不述理念基础之上:
(1)生活品质的提升。
(2)疼痛能被控制。来源:考试大
(3)症状能够且必须被解除。
(4)沟通可被改善(指专业人员、病患、家属之间)。
(5)家属的需要一起被重视、关心,并且给予帮助及支持。
(6)灵性照顾是重要的。
(7)工作人员与照顾者需要支持。
(8)丧亲是痛苦的,家人常常需要帮助。
(9)相关研究是必要的。
(10)教育对专业人员、照顾者、社会大众是重要的。
(11)照顾最好由拥有技巧及具有动力的团队担任。
(12)好的照顾模式应该为:从得病到死亡这段期间,初期以治疗性照顾为重,后期则以缓和性照顾为主;死亡以后则延伸为家人照顾。
2、安宁照顾的内容
根据美国安宁照顾组织的资料,安宁照顾或善终服务的内容应该包括:
(1)针对病患的病痛及症状提供专业化的治疗及身心全面的照顾。
(2)妥善运用适切的工作人员及潜在资源以提升服务品质。
(3)帮助病人维持正常的生活形态。
(4)对于临终病人的家属及亲友提供温暖的照顾与帮助。
(5)在病人死亡后对家属进行追踪式的照顾。
(6)对工作人员表达适当的关怀与体谅。
(7)鼓励专业的工作人员发挥其内在资源,对病人的情感身心予以最大的安慰及最坚强的支持。
(8)谨慎选择药物,严守其服用量的规定,随着病人病情的转变作药量适当的调整。
(9)对于生活空间的设计,应该兼顾病人的独立性、隐私性、群居性的各种需要。
(10)将儿童的生活也纳入考虑的范围。
(11)鼓励临终病人彼此的沟通与互动。
(12)鼓励社区中的志愿者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持续性的接触与照顾。
(13)充实专业人员处理病患及家属的各项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其与社区其他机构的协调能力。
(14)推行居家护理方案,帮助他们达成家庭与善终服务组织之间的生活调适。
(15)充分运用志愿者以增加服务技巧的多样性及扩展社区接触的广泛性。采集者退散
(16)建立完善的行政系统以提供完整的评估及研究相关资料,并发挥本身的教育功能,作为专业人员继续进修及实习的场所。
3、社会工作者在安宁照顾中的工作重点
(1)情绪的疏导与支持。协助病人家属甚至医疗工作人员的情绪表达与相互支持。
(2)维持良好的沟通与关系。使病患的家人、医疗团队人员与其他的重要他人保持开放式的沟通,坦城分享感受与期待。
(3)愿望的达成。计划病人的生活,以及协助病人做好后事交代等事宜及特殊心愿的完成。
(4)回顾与整合人生。帮助病患找到生命与死亡的意义及存在的价值,鼓励病人与他人做完整的道别。
(5)对逝世病患的家人的悲伤辅导。
(6)资源的运用。包括安宁志愿者的组织,招募、训练与管理和督导。
社会工作者在开展上述工作中,应该注意坚持以下的原则:
(1)工作员自我认识的原则。
(2)文化差异及个别化的原则。
(3)参与自觉的原则。
(4)沟通的原则。来源:考试大
三、悲伤辅导
1、悲伤的定义
悲伤是当亲密的人过世或离开,或有其他重大的失落,造成个人一些心理和身体的综合症状,它严重地影响个人的行为及社会关系。
关于悲伤,一些学者有许多论述。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1957)曾经指出了哀悼与抑郁两者共同的特质:痛苦、缺乏对外在世界的兴趣、失落了爱的能力以及禁锢自己和不愿参加各种活动。学者利达曼(Erich Lindeman,1994)也指出悲伤有如下几个特征:(1)生理上的痛苦。(2)全神贯注于死者的形象。(3)罪恶感。(4)敌对的反应。(5)失去以往的行为模式。(6)悲伤者可能出现死者的特质。
2、悲伤辅导
遭遇亲人故世等不幸之事或经受重大挫折而陷入悲伤之中,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是,关键是要引发正确的悲伤,因为,病态的悲伤反应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以及未来的生活有极大的损伤,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对当事人予以悲伤辅导。
(1)辅导目标和内容
①协助当事人认识失落。
②帮助当事人界定并表达感情。
③鼓励和帮助当事人在失去逝者的情况下活下去。
④将情感从逝者身上转移。
⑤允许时间去悲伤。
⑥阐明正常的悲伤行为。
⑦允许个别差异。
⑧提供持续的支持。
⑨检查现存的防御机制及调适形态。
⑩界定病态行为并转介。
(2)辅导方法
学者派克曾经认为,悲伤是一个过程,至少有四个阶段构成:
①麻木僵化:通常数小时至1星期。
②追思搜寻:1星期至3个月。
③瓦解绝望:3个月至6个月。来源:考试大
④重整阶段:6个月至2年。
正因为悲伤有阶段性,所以辅导也有它的侧重点。通常采用的悲伤辅导主要有两种形式: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
悲伤的个别辅导依据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它们是:
①麻木僵化期:保护悲伤者,提供实物协助,允许及接受情感爆发,鼓励参与悲痛仪式。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②追思搜寻期:给予时间表达其感情,消除当事人对死者不当的理想化或丑化,引导回忆,对纪念日与节日特别注意关怀,鼓励身体检查。
③瓦解绝望期:鼓励继续参与先前的活动,不鼓励重要的生活变迁;运用社区资源予以支持。
④重整阶段:适当的鼓励介入新的活动,结交新的朋友与培养新的兴趣。
对于悲伤也可以运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开展工作,团体辅导的主要环节包括:
①决定团体目标与结构。②选择成员。③界定期待。④建立规范。⑤形成领导模式。⑥掌握团体动力,有效处理破坏性行为。⑦检讨成效。考试大收集整理
预测试题、模拟试题,一网打尽>>
编辑推荐:
医务社会工作:医院开展医务社会工作
医务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概述
点击进入社会工作者网校免费试听